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述民俗表演艺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101 浏览:93511
论文导读:原文出自:中报教育网论文中心 www.zbjy.cn
【摘 要】民俗表演艺术是民俗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因而在民俗旅游兴起时获得了蓬勃的生长和发展的机遇。本文以培头村的畲族婚嫁表演艺术为例,分析了这种民俗表演艺术的特征、功能以及介入这种民俗表演艺术的各种角色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民俗表演艺术 培头村 畲族婚嫁表演艺术
1674-4810(2014)01-0029-02
自从1995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了“民俗风情游”,2002年又推出了“中国民间艺术游”,标志着以民俗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在中国蓬勃兴起。① 那些曾经消失多年的民俗文化又进入人们的视线中。尤其是那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有较长传承时间的民俗仪式,往往作为民俗表演艺术被生硬地或自然地纳入到民俗旅游项目中。昔日作为封建落后指代物的民俗仪式,现在不仅作为民俗表演艺术,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摇钱树”,而且还作为提升地方知名度的象征与符号。这种民俗表演艺术对于那些蜗居在钢筋水泥丛林里,沉迷在流行文化中混世的都市人充满了吸引力和诱惑力。
民俗表演艺术是民俗旅游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民俗旅游如火如荼地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民俗表演艺术获得了蓬勃的生长和发展的机遇。本文以培头村的畲族婚嫁表演艺术为例,分析了这种民俗表演艺术的特征、功能以及介入这种民俗表演艺术的各种角色所发挥的作用。
培头村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黄坦镇西部,全村有7个自然村,共451户,1325口人,其中畲族人口817人,占村总人口数的61.5%。是文成县畲族人口最集中的聚居村之一。该村有着淳厚的民族文化、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原始的天然景致,畲族人从衣、食、住、行到嫁娶、丧事等民间事务操办都保留着传统的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畲族的民族文化也在渐渐流失。
农历三月初三,是畲族的传统节日,又称乌饭节。② 培头村人为了开展抢救、挖掘、弘扬畲族文化,从2008年开始,每年的三月初三都自发组织开展民族节庆旅游活动——畲族风情节。通过畲族歌舞表演、畲族风情表演、畲族美食品尝、旅游产品展示等一系列活动,挖掘畲族特色文化内涵,巩固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畲族群众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的形象。
畲族婚嫁表演是每届三月三风情节的重头戏,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风情节的旅游开发中,这种传统的畲族婚礼表演已经演变成满足游客审美需要和猎奇心理的民俗表演艺术。婚礼仪式主要是迎亲、拦路对歌、戏媒婆、哭嫁、行嫁等环节。迎亲队伍包括:轧路的黄牛,吹吹打打的乐手,挑着猪肉、公鸡、酒菜、彩礼的行郎、媒婆,扛着大花轿的四名挑郎。拦路对歌环节主要是抬亲路上经过村庄,村民用树枝拦亲,要分糖果、唱山歌后才能顺利通过,让大家分享婚事喜庆的欢乐。戏媒婆是行郎戏弄媒婆,主要采取打夯的形式。哭嫁是新娘上轿之前,流泪哭泣,唱着哭嫁歌,向长辈和嫡亲告别的仪式。行嫁环节主要是新娘下轿之后跨过象征传宗接代的麻布袋,(袋子口必须正对新娘,新娘才在行娘搀扶下跨麻袋,有时新郎家人为了故意戏弄新娘,把袋子口转向一侧。)新郎家人把米筛从新娘头上跨过。必须经过这种过渡仪式,新人才能举行拜堂仪式。传统的婚礼仪式还有回门环节,但是因为展演的时间限制,这一环节往往省略。整个婚嫁表演内容十分丰富,场面十分热闹。

一、畲族婚嫁表演艺术的特征

1.形式化的趋向

培头村的畲族婚嫁表演,实质是一种抽离生活真实情境的民俗表演艺术。脱离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境,就成为一种没有本质内容的形式展览。在这场热闹的民俗表演背后并没有真正的婚礼存在,只有形式的摆弄,并无深刻的内涵。

2.零散化和片段化

民俗表演是在特定的时空中进行的,因此受到时间限制,婚嫁仪式不能全部展现在游客面前,但是为了满足游客求新、猎奇的审美需要,只能压缩仪式内容,如婚嫁仪式中原来有喝宝塔茶、脱草鞋、借镬、杀鸡等环节,但是因为展演时间的限制,便取消了。培头村三月三风情节婚嫁表演结束后是畲家宴,而传统婚嫁仪式之后还有回门的仪式,婚嫁表演要在一天的时间内展现完整的畲民生活的场景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根据市场需要、旅游者的喜好进行必要的删减、压缩。所以旅游者看到的婚嫁表演往往是零散化和片段化的,通过这些零散的片段,为旅游者了解畲族文化提供了一种平台,而旅游者看到的这些并不是畲族文化的全部面貌。

3.参与性和体验性

民俗旅游的过程是游客和旅游目的地居民相互接触的过程,也是外来文化和当地文化相互碰撞和交流的过程。民俗表演艺术就是在两种文化的碰撞中寻求一种互动的平衡模式。表演者在表演现场煽动着观众的参与,激发旅游者的狂欢情绪,旅游者在积极参与中获得快乐和享受,民俗演艺术因为有了观众的参与,而获得成功。在培头村的婚嫁表演上,新娘哭嫁时,用畲语演唱的《哭嫁歌》,观众不一定能听懂畲语,但都会沉浸在新娘出嫁前对娘家亲人恋恋不舍的气氛中。拦路对歌中,观众容民俗表演艺术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易被精彩的山歌对唱所感动、震撼,观看婚嫁表演的旅游者都会尽情享受这一幸福热闹的时刻。

二、畲族婚嫁表演艺术的功能

1.经济功能

民俗旅游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一种方式,民俗表演艺术是开展民俗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培头村通过对富有当地特色的畲族婚嫁仪式进行表演,从而吸引猎奇、求新的旅游者为当地增加旅游收入,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摇钱树”。

2.文化功能

培头村的畲族婚嫁表演是畲族人对自己本族文化的认同,培头村民连续举办五届的三月三风情节,每届都格外重视婚嫁表演,其实质是培头村民对其哭嫁艺术、山歌艺术的一种文化认同和集体记忆。
同时,培头村的婚嫁表演也是地方性知识的展现。作为与其他村子相区别的标志性文化,畲族婚嫁表演与当地的社会文化整体紧密相连,它是集哭嫁文化、山歌艺术于一体的民俗表演艺术。“所谓文化,就是由人自己编织的作用之网。”③在培头村的畲族文化体系中,畲族婚嫁表演就是这张作用之网上的一个节点,以地方性知识形式连接着传统婚俗与现代节日,展现其独特的文化价值。

三、介入畲族婚嫁表演艺术的角色分析

畲族婚嫁表演艺术在培头村民俗旅游开发中蓬勃发展,政府的号论文导读:,便成了最优策略,也体现了政府部门的智慧,因此从县政府到村委会都大力支持培头村开展三月三畲族风情节,支持畲族婚嫁表演。参演培头村的婚嫁表演的表演者都是从培头村村民中挑选的演员,如果没有畲族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婚嫁表演不会获得成功,而且表演者哭嫁时所唱的曲调、神态以及对待婚嫁表演的态度和专业程度都会影响原文出自:中报教育网论文中心 www.zbjy.cn
召、当地百姓的参与、企业的介入、现代媒体的宣传以及专家学者的策划等力量都发挥了不同程度的作用,并且这些力量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
培头村对畲族婚嫁表演艺术资源的开发,源自培头村村委会、黄坦镇政府、文成县政府的积极倡导,以期将无形的文化优势变成实在的经济优势,培头村由于交通不便利,因此发掘畲族民俗文化,便成了最优策略,也体现了政府部门的智慧,因此从县政府到村委会都大力支持培头村开展三月三畲族风情节,支持畲族婚嫁表演。
参演培头村的婚嫁表演的表演者都是从培头村村民中挑选的演员,如果没有畲族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婚嫁表演不会获得成功,而且表演者哭嫁时所唱的曲调、神态以及对待婚嫁表演的态度和专业程度都会影响表演的真实性。
企业对婚嫁表演的投资兴趣,主要是因为民俗旅游是一种朝阳产业,民俗表演艺术和有形资源的民俗文化相比,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无污染、可持续开发的特点和优势。因此,企业热衷于对这种表演艺术的投资,不仅仅把这种表演艺术看做是民俗文化,而是当做可以运作开发的商品。
现代媒体的介入,使得民俗表演艺术的传播途径更广泛,现代媒体对培头村婚嫁表演的宣传报道,其实是对其地方性文化强调、宣传的过程。
在民俗表演艺术的开发过程中,专家学者也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他们往往深谙本地文化和历史,在推动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中,他们获得了一次参与社会实践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良好机会。所以,他们常常构思在特定时空的限制下,如何使得婚嫁表演更具吸引力和观赏性。因而,在原有的传统仪式基础上,进行压缩、删减、策划和包装,形成一种表演艺术。
可见,在培头村畲族婚嫁表演艺术中有多种力量介入,而且他们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各种力量共同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培头村增加经济效益。
四 总结
民俗表演艺术是民俗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培头村的畲族婚嫁表演艺术在特定的时空情境下,具有形式化、零散化、片段化的趋向,但同时注重民众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尽管其民俗表演艺术有删减、压缩的情况,但是仍有推动培头村经济发展的功能,以及展示地方性知识、推动培头村畲族群众的文化认同等文化功能。同时,还应注意到培头村畲族婚嫁表演艺术有着多方力量的介入,其落脚点都可以集中在经济效益上。如果民俗表演艺术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过度集中在经济效益上,就会出现狭隘的功利目的,导致民俗表演艺术的变质、变味。因此如何处理好民俗表演艺术中经济与文化、传承与发展、商品化与真实性是值得继续探讨和深思的理由。
注 释
①殷群.民俗旅游的经济学深思[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4(3)
②《畲族简史》编写组.畲族简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③〔美〕克利福德·格尔茨著.文化的解释(纳日碧力戈等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参考文献
[1]徐赣丽.民俗旅游的表演化倾向及其影响[J].民俗研究,2006(3)
[2]秦红增、胡宝华.旅游与民俗文化的再建构——以龙胜大寨红瑶村为例[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