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张謇职业教育思想及实践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718 浏览:44525
论文导读:设有驾驶科和轮机科,后增设造船科。学生除修习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在校办实习工厂参加实际操作,为我国航海12下一页
摘要: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和教育家。他在追求实业救国理想的过程中,提出了“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职业教育主张,并身体力行,创设了办学层级齐全且专业门类广泛的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和社会教育事业,堪称教育史上的翘楚式人物。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实践,为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张謇;职业教育思想;职业教育实践
1672-5727(2014)11-0178-03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他16岁入泮,27岁考取优贡,32岁应举,41岁取殿试第一名,获状元头衔,授翰林院修撰。1896年始投身实业,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北洋政府时期任农林、工商总长和全国水利局总裁。此外,他还致力于兴办职业教育,并有重大建树,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家。
张謇的职业教育思想
从张謇的一系列著作和他的实业实践与教育实践中,不难发现其职业教育思想形成的脉络。他的教育主张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欲国之强,当先教育” 同当时的许多进步知识分子一样,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坚船利炮攻击之下大清国门户洞开、割地赔款的残酷现实,张謇强烈意识到,中国欲要富强,非“振兴实业不可”。而振兴实业,当以振兴教育为先。从此,他走上了艰难而辉煌的兴实业、办教育之路。由于历史和社会地位的局限性,张謇以及那个时期的上层人物不可能认识到国势衰微的本质理由,因而多取改良主义态度,在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在经济上主张实业救国,在教育上主张兴办新学。虽然这些举措终抱无力回天之憾,但其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 近代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出现,催生了对技术型人才的渴求。同样,张謇在兴办大型工商企业的实践中,也发现了这种发展规律。于是,他提出了“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教育主张。所谓“迭相为用”,一方面是指实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为其提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另一方面是指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化大生产,而应该为生产力发展服务。这种主张,在当时无异于离经叛道之举,产生了强烈的社会震撼。同时,也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为黄炎培后来提出的职业教育要“沟通教育与职业”的主张提供了有利的铺垫。
诸育并举,以德为先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张謇为他亲手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题写了“艰苦自立,忠实不欺”校训,希望学生成为“性淑品端、学力通敏、身体健全者”。这里对“品”、“学”、“身”的具体要求,不就是当代教育“德智体全面发展”思想的早期雏形吗?在张謇看来,三育并举并非等量齐观,而是以德育为首的。他不仅对“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范生如是要求,而且在他举办其他各类实业学堂时,都秉持这一理念,始终把培育优秀的职业道德放在第一位。应当说,修身为先是中国教育的传统理念之一。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重学轻术、重文轻理、重知轻能,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典型弊端,张謇一扫这种数千年之积习,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教育主张。这在当时,无疑产生了振聋发聩之效应。“知”与“行”的关系,是一个争论了数千年的话题。荀子认为“知之不若行之”,“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程颐则主张“知先行后”、“以知为本”。至明代,王守仁又提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知行合一”说。张謇所主张的“知行合一”,并非对荀况和王守仁学说的简单承袭,而是从近代职业教育和人的发展实际出发提出的全新理念。其内涵可解读为学以致用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张謇的职业教育思想极为丰富,绝非一篇小文能够承载。然而仅从以上四点分析,张謇的教育主张既兼容并包了传统教育理念中的有益成分,又体现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求新求变的发展需要,同时,也为后来中国职业教育思想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张謇的职业教育实践
张謇以大半生之精力,创办和倡办了数十所实业学堂和教育机构。其专业范围涵盖了师范、工业、农业、商业、医学、铁路、政法、艺术、文博及特殊教育等众多门类,这在近代教育中是难得一见的。这里仅依专业门类之别试举几例。
通州师范学校 1902年,张謇筹办通州师范学校。他在《通州师范学校议》中论述了师范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一艺之末,学必有师”,欲谋“国家强立之基,肇国民普及之教育”。1903年学校开学,由张謇任总理(校长)。他亲自题写了“艰苦自立,忠实不欺”校训,以为学校之精神。初招收举、贡、生、监入学,后扩至高等小学堂毕业生。学校设四年制本科、三年制简易科和一年制讲习科,并开设测绘科、工科、农科、桑蚕科等实业科。其课程设置有国文、、教育、历史、地理、算数、博物、图画、外语、体操等,与当代中等师范学校相比亦毫不逊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十分注重学生实习。1906年学校建立附属小学,作为学生实习场所,并编有《乙班实习教授评案》、《第三次本科评案》两书,实录了中国早期师范生实习案例。经此实地训练,为江苏本地和江西、甘肃等省培养了一大批学识丰厚、教学能力上乘的小学教师。张謇举办的师范类学堂还有南通女子师范学堂、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等。
南通女工传习所 1904年由张謇创办的南通女工传习所,以向女子传授初等文化、技艺,使之有一技之长,能自立社会为宗旨。入学者不限年龄,免费就读,修业时间灵活。课程分为普通科和技艺科两种,其中技艺科主要包括刺绣、机织、手工、编织等,实为中国早期女子职业教育之萌芽。从世界范围看,正规的女子教育肇始于19世纪初叶。南通女子传习所、南通女子师范学堂恰恰诞生于这一时期。这至少表明:第一,中国女子职业教育之起始是与国际同步的;第二,女子教育的兴起是对“女子无才便是德”封建意识的猛烈冲击;第

三、女子享有受教育权是争得“男女平等”社会地位和自食其力劳动就业权的基础。

吴淞商船专科学校 这是一所由张謇参与设立于上海的航海学校,其前身为清政府邮传部高等实业学堂的航政科,之后几易其名,于1921年停办,1929年复校时更名为吴淞商船专科学校。学校初创时设有驾驶科和轮机科,后增设造船科。学生除修习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在校办实习工厂参加实际操作,为我国航海论文导读:业和造船业培养了一大批极为珍贵的科技人才。吴淞商船专科学校命运多舛,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时,校舍、设备、图书、仪器大部损毁,1939年迁重庆,改称重庆商船专科学校。新中国成立后焕发生机,1950年与交通大学航管系合并为上海航务学院。上一页12
业和造船业培养了一大批极为珍贵的科技人才。吴淞商船专科学校命运多舛,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时,校舍、设备、图书、仪器大部损毁,1939年迁重庆,改称重庆商船专科学校。新中国成立后焕发生机,1950年与交通大学航管系合并为上海航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