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对于自媒体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创新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251 浏览:132561
论文导读:
【摘要】分析比较了四大自媒体博客、SNS、微博、微信的应用研究目前状况,指出微博和微信已成为图情界两大理论和应用研究热点,探讨基于微博和微信开展读者服务的模式创新研究。
【关键词】自媒体;移动互联网;读者服务
随着移动互联网爆炸式增长和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人们获取、交流信息的工具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在传统互联网时代,读者对图书馆的依赖性就大大削弱,已不再满足于作为信息服务的被动接受者,更倾向于成为信息的制造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移动互联网使得这种趋势变得更加明显,自媒体的出现正好迎合了人们的这种需求。图书馆如何适应这场变革,留住读者增加其粘性,是其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1.定义
自媒体英文名为We Media,2003年7月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发布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报告对“We Media”下了一个十分严谨的定义:“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1]在中国,自媒体经过数十年的本土化发展,逐步形成了诸如博客、微博、微信、论坛、人人网、贴吧、空间等社交网络(SNS)形态各异的多样化服务模式。

2.自媒体目前状况研究

笔者选用中国知网CNKI作为检索工具对四大常用自媒体博客、SNS、微博、微信进行统计分析,分别选用“博客”、“SNS”、“微博”、“微信”作为检索词,限定“篇名”字段,发表文献数量结果表1所示,图1所示是自媒体发文比较图。
图1 四大常用自媒体博客、SNS、微博、微信比较图

2.1 博客

博客2000年左右开始进入中国,2005年得到国内以新浪为首的几大门户网站的关注与重视。2003年河北科技大学的王敬稳、陈春英等刊登在《情报杂志》上的《“博客”现象及其对图书馆的启迪》一文是图情界最早进行博客研究的文章。2006年年发文量达到23篇,也印证了博客在当年中国的蓬勃发展,2009年发文量达到了峰值,此后发文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这是因为微博和一批社交网络(SNS)自2009年开始在国内互联网领域遍地开花,博客的研究热潮并未持续太久就结束了,而且博客研究并未与读者形成过多互动,多限于私人性质的业界交流。

2.2 SNS

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是“社交网络服务”的简称,在互联网领域有三层含义:社交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社交软件(Social Networking Software);社交网站(Social Networking Site)。在本文中,SNS专指社交网站,国内SNS主要有人人网、开心网、空间、贴吧、豆瓣等。图情界对SNS的研究起步于2009年,是lib2.0重要元素之一,研究热点多集中于基于豆瓣网的开发应用以及将图书馆服务移植到SNS,结合其他社区应用研究较少,清华大学图书馆2009年11月在人人网开设的“清华大学图书馆书友会”是少有的几个成功案例。

2.3 微博

微博于2007年5月由校内网起家的王兴率先引入中国,创建了饭否网,到2009年几大门户网站纷纷推出各自微博产品,使得“微博”一词以摧古拉朽之势席卷中国互联网,成为当年最热门词汇。微博以其便捷性、实时性、原创性、草根性迅速赢得了从名人到草根等各式中国网民的青睐,造就了无数的草根英雄,从默默无闻到新的话语传播者,往往只在一夜之间、寥寥数语。微博相关文章从2009年开始出现,此后几年发文量一直保持爆发性增长态势,发文量远高于同期的博客和SNS,成为了近年来图情界自媒体研究的一大热点。
最早进行微博图书馆实践应用的是重庆大学图书馆,其第一条微博发出的时间是2009年11月11日。国内多个研究者曾于不同时间节点分别对微博图书馆进行过统计分析。王妙娅[2]2010年8月的分析显示,有13个图书馆开通了微博;刘静[3]2011年10月的分析显示,有45个认证的图书馆微博;陈飞霞[4]2013年2月分析显示,已发展到152个认证的图书馆微博,未认证微博更多,超过1000+。这些都表明微博已成为图书馆提供服务的重要平台工具之一。

2.4 微信

微信相较于其他三种自媒体出现较晚,于2011年1月由深圳腾讯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推出上线。微信以腾讯公司已积累的庞大用户基数为基础,迅速获得了市场和用户的双重青睐,发展势头直追微博。2012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出更是将微信推向了新的发展高度。也正因此,图情界在关注微博发展的同时,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前景更为广阔的微信。不仅研究微信的理论文章开始纷纷涌现,图书馆基于微信公共平台开发的应用实践也百花齐放。王保成、邓玉[5]2013年7月的统计分析显示,国内已有166家图书馆开通了微信公众,微信公众平台迅速获得了图书馆的认可。

3.基于自媒体平台的读者服务应用

3.1 搭建适合本馆的自媒体平台

图书馆由于办馆性质、规模、经费等各不相同,服务对象也不一样,应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充分进行好前期平台的调研论证,一味追求全覆盖、多功能未必能起到预期效果。微博的功能较为简单,只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一个或多个平台注册认证就可以使用,其核心就是信息发布,图书馆做好日常维护与更新就可以。相比微信公共平台就相对复杂,分为订阅号和服务号,订阅号只能向每天群发一条信息,不可以开启高级功能;服务号可以开启开发模式,但每月只能群发一条信息,服务号要求图书馆有一定的技术实力,才能做好平台的开发与维护。笔者曾对本馆读者使用自媒体平台进行过调研,使用微信平台的比例高达65%,使用微博的仅有5%,其中使用腾讯微博的占微博平台的90%以上,远高于新浪微博,这与新浪微博占微博较高市场份额明显不符,因此搭建何种自媒体平台一定要根据服务对象实际需要求,同时也应具备相应的技术保障能力。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tsgjzxlw/lw43219.html上一论文:浅析从评估定级工作谈县级图书馆的综合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