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论泛在信息环境下民族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对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025 浏览:73953
论文导读:展的必定选择。【关键词】民族;个性化;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个人数字图书馆1.引言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海量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作为文献信息集散地的民族高校图书馆,以馆藏为中心的服务方式,已无法满足用户对文献信息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人机对话”式服务应向“人人对话”式服务转变。由于
【摘 要】文章通过对民族高校图书馆目前状况和互联网环境的分析,说明以馆藏为中心的服务方式已无法满足当前用户对信息资源个性化服务的诉求,传统“人机对话”式服务应向“人人对话”式服务转变,阐述了个人数字图书馆功能以及建设它需要的技术支撑,进而提出为用户构建个人数字图书馆是民族高校图书馆自身可持续性发展的必定选择。
【关键词】民族;个性化;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个人数字图书馆
1.引言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海量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作为文献信息集散地的民族高校图书馆,以馆藏为中心的服务方式,已无法满足用户对文献信息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人机对话”式服务应向“人人对话”式服务转变。由于用户不同的学科背景、阅读习惯、兴趣爱好等等的差异,对于文献信息服务的需求愈来愈呈现个性化发展,因此提供个性化文献信息服务愈发显得迫切和重要。根据用户需求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发、挖掘、利用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已成为民族高校图书馆目前信息服务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2. 信息时代民族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网络环境

2.1 互联网对民族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支持下,国际互联网飞速发展,它已成为人们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虚拟空间。 互联网资源的广泛性、交际的互动性、传播的广泛性,使人们的获知场所、获知时间、 获知观念、获知内容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种变化使得我国民族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体系不禁然已置身于全球网络环境之中。据《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结果显示:截止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42.1%,20—30岁年龄段网民占网民总数的30.4%。[1]Internet转变了我们的信息服务环境,为信息网络化和社会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增强了人们思想的主体性、平等性、开放性和选择性。民族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得以不断拓展,网上目录、数字资源数据库、在线咨询等服务已然成为图书馆之重要工作。

2.2 民族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之目前状况

民族高校图书馆网站作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延伸,为用户提供了数字资源(各种数据库)、书目查询、文献借阅、新书通报、参考咨询等服务项目,但它作为用户和知识之间的媒介作用并未充分发挥。比如编目后的文献虽然规范性得到了保证,但知识间的隐性关联往往被忽视,人际交互则多是单向推送或查询,用户和馆员之间缺乏沟通,用户和用户之间更无有效交流通道,许多隐性知识信息被消解损失,知识的共享和传播在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中难以有机实现。各馆都设有参考咨询,但参考馆员没有学科分工,主要局限于在馆内被动服务。他们主要凭借对馆藏资源及其布局了解的优势,为到馆的用户提供文献信息帮助,往往读者问什么就答什么,仅仅是一种常规的被动咨询服务。传统的互联网应用模式是“人机对话”模式,最直观最广泛的应用是图书馆的计算机检索系统。在这种环境下,机器软件完成文档处理而获取信息,如办公软件、浏览器软件等,这种冷冰冰的“人机对话”无法体现信息服务的人性化的一面,用户对其服务很无奈。这种传统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模式已无法真正实现现代图书馆“读者第一”的服务宗旨。由此个性化信息服务方式应运而生,它可以充分体现对用户人性化、知识化的关怀,强调信息服务的针对性、连续性、共享性和专业性。这种信息服务方式一经推出即受到业内广泛关注。

3.民族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方式

民族高校图书馆要适应新的信息服务发展趋势和需求,就必需采用现代化的通讯和信息技术,Web

2.0时代的各种互联网技术为图书馆提供了改善信息服务的契机。

个性化信息服务方式即以用户为核心、以个性化选择为界面的图书馆信息资源搜集、提供方式,是根据用户个性特征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图书馆信息服务。[2]
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根据用户提出的明确要求或基于用户的学科、喜好、使用习惯等个人特征,通过用户自主、系统推荐和推送功能,主动向用户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和服务,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3]在目前网络环境下,随着网络信息资源日益丰富和搜索引擎的便利,图书馆信息资源在用户信息来源中的核心地位正在衰减,一方面是图书馆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另一方面却是用户获取个性化信息资源越来越困难,因此民族高校图书馆应构建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

3.1构建民族高校个人数字图书馆

个人数字图书馆,实际上是个人在图书馆服务器上构建的空间,设计资源应该涵盖用户所有需要管理的个人数字资源,包括用户认为有价值需要上传到个人计算机上的资源、因特网上获取的各类有保存价值的资源、图书馆数字资源数据库查询结果(可以包括存储检索式、检索情景)、网络书签、用户的电子邮件、个人通讯录、日程安排表、RSS订阅的资源等等。[4]
个人数字图书馆是e时代的私人藏书楼,也可简称为个人数字文库。它是数字图书馆的一种类型,是个人自己所建、供自己使用的数字图书馆。与面向公众的数字图书馆相比较,个人数字图书馆的规模小;文献信息的加工(如著录、标引等)不需要很规范;它一般存储在自己的微机中,使用时不必上网;数据的进库不必有严格的次序,可以随时进行,随机入库。在软件的支持下,众多的文献多而不乱,一索即得。[5]
国外图书馆与国内著名大学图书馆、科学研究机构图书馆在这方面已有很好的实践。我们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将馆内数字资源按学科、主题、资源类型等为用户创建一个资源列表,各类资源一般以文件夹的形式进行组织;系统提供用户一个注册,用户通过登录进入自己的个人数字图书馆,即可进行自主创建、检索、、标引、在线互动交流和知识分享。

3.2个人数字图书馆的主要功能

3.2.1标签功能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tsgjzxlw/lw26845.html上一论文:试议智能图书管理系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