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图书编校信息交流与咨询平台建设之我见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048 浏览:47315
论文导读:所有情况,总有一些编校内容存在规范无法适用的理由。因此,编辑和校对总是需要交流和咨询的。具体来说,编校人员对信息交流与咨询的需求,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理由:1.编辑和校对不是出版规范的专家虽然我们在出版理论中明确指出,作者不是出版规范的行家,具体书稿出版时,必须由熟悉出版规范的编辑和校对把关,才能顺
最近几年,国内图书年出版品种数高比例增长,这一方面是因为出版管理部门取消了对出版社的书号使用量限制,另一方面也是各出版社改制后扩大了出版规模的结果。图书年出版品种数高比例增长,最直接的伴随现象就是图书编校质量普遍滑坡。
图书编校质量滑坡,学者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理由有四:一是编校人员的编校能力下降,二是编校人员的工作态度不够细致严谨,三是出版社经济政策的导向出了理由,四是出版社图书质量的管理有漏洞。不可否认,这些理由既包括了编校人员工作方面,又包括了出版社管理方面,是当下提高图书编校质量最需要解决的理由。
但很少有人意识到,大多数图书编校工作人员也是很想提高图书编校质量的,只是图书编校质量不同于一般商品的质量那样可以使用专用工具和设备,实现全自动操作,图书编校面对的是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虽然是信息处理的一种,但却完全是手工操作的。图书编校手工操作,就意味着图书编校质量取决于编校人员和三审,也就是完全依靠编校人员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去获得正确的信息,来判断图书内容的正确与否。这样说来,编校人员获得书稿的相关正确信息就尤为重要。
那么编校人员所需的正确信息又是如何获得的呢?现实中,编校人员遇到图书编校的具体理由,或者与同事交流,或者查询工具书,或者寻找相关资料,或者百度搜索信息。显然,与同事交流并不是时时方便,也不能每次都能获得正确答案;纸质资料和网上信息查询也不一定是随手可得,而且准确率也是个理由。因此,总有许多图书编校实际理由无法获得满意的解决,从而严重影响图书编校质量。
鉴于此,本文试图从图书编校人员的信息交流与咨询需求出发,强调图书编校信息交流与咨询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并就编校信息交流与咨询平台的建设做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讨论。

一、编校信息交流与咨询的需求

编辑和校对在图书编校过程中,需要各种信息,其中一些信息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工具书获得,而另一些信息则无从获得。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资料或工具书都不能提供的相关信息呢,这一方面是因为图书编辑和校对工作具有特殊性,图书中的文字使用情况极其复杂,资料或工具书总有许多不能包括或不适用的情况,而图书作者的文字使用习惯又是千变万化的。另一方面,出版相关的规范经常修订,规范无法罗列所有情况,总有一些编校内容存在规范无法适用的理由。因此,编辑和校对总是需要交流和咨询的。
具体来说,编校人员对信息交流与咨询的需求,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理由:

1. 编辑和校对不是出版规范的专家

虽然我们在出版理论中明确指出,作者不是出版规范的行家,具体书稿出版时,必须由熟悉出版规范的编辑和校对把关,才能顺利出版,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编辑和校对并非全部是出版专业毕业,不可能一上手就成为使用这些规范的熟手,许多编辑和校对是在工作中边做边学来掌握出版规范的。他们只能说比图书的作者更熟悉出版规范,而要成为真正的出版规范使用专家,尚需要长时间的磨炼。
举例来说,“赠与”和“赠予”的使用,在《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有明确界定,“赠予”是首选词,因此我们可以说“临别时,他作诗一首赠予郭沫若”。但在法律相关文字中,一般用“赠与”合同,“赠与”人,而不用“赠予”。还有,什么情况使用“出于……的考虑”,什么情况又要使用“出于对……的考虑”;是使用“去年底”,还是使用“去年年底”,或者都能使用;引用他人作品一段话,其中一词在当时出版是正确的,但按现在的规定是错误的,是要严格遵守“引用必须保持和原文一致”的规定,然后加注说明,还是引用本身就需要做修订……种种情况,相信大多数编辑会感到处理起来比较困难。

2. 编辑和校对跟不上出版规范修订步伐

出版规范需要不断修订,是因为时代变化太快,规范必须与时俱进。只是,出版规范的频繁修订,必定会对编辑和校对提出新的学习要求,特别是编辑和校对习惯于原出版规范的使用,转换到新的规范需要有个过程。何况,现在新规范的推出,缺少与旧规范的比较,不方便编辑和校对弄清哪些规定已经修改了,哪些规定还是适用的。
举例来说,有关“似的”与“似地”的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有许多“似地”使用例子,第875页“流水作业”条就有“一种生产组织方式,把整个的加工过程分成若干不同的工序,按照顺序像流水似地不断进行”,这里用了“似地”。类似的,还有“他流星赶月似地奔向渡口”“像笼子似地罩在上面”“像棋子似地分布着”“像跳舞似地在空中飞”的用法。到了《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上述使用例子中的“似地”全改成“似的”,但是这些修改没有在任何报章上做说明,而编辑和校对如果熟悉了某个词的用法,一般不会再去翻阅新版词典,这就给图书编校质量带来许多隐患。
另外,已出版的图书也会出现不适应出版规范的理由。比如,原来按《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使用“作出贡献”,现在就要改成“做出贡献”;原来使用“公斤”的,现在要改成“千克”;原来使用“南巡讲话”,现在要改成“南方谈话”;原来使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在要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然,遇到标点使用和数字使用,理由就更多。一方面,相关标准存在欠缺,给出的范例不能罗列所有情况,编辑和校对在实际使用中不知道应该如何使用;另一方面,条规间经常有冲突,以致编辑和校对无所适从,比如新版GB/T 15835中公文编号示例为“国办发[1987]9号”,但在GB/T 9704中一直规定使用六角括号,即为“国办发〔1987〕9号”。

3. 编辑和校对没有充足时间系统学习规范

要明显提高编校能力`,需要编辑和校对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出版规范,而且需要静下心来学习,并在编辑和校对工作中不断实践。理论上编校人员必须保证出版规范的学习时间,不能借各种理由放松业务学习,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对于编辑和校对来说,图书品种数高比例增长最直接的变化就是编校图书工作量急剧增加,这大大减少了编辑和校对用来学习出版规范的时间。没有充足的时间学习,资料或工具书又无法解决,编辑和校对只能通过一些快速的交流或更直截了当的专家咨询,才能解决编辑和校对中的实际理由。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tscflw/lw42046.html上一论文:简论4G时代移动图书馆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