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有关于新教育运动对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影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897 浏览:110478
论文导读:各种教育社团及教育报刊对于图书馆专业组织的建立、图书馆人才的培养及图书馆学的传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关键词新教育运动图书馆事业近代图书馆学史1引言新教育运动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我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这场运动对中国近代的图书馆事业同样也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摘要 新教育运动对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它刺激了社会对图书馆的需求,推动了新式图书馆的建立,运动中涌现的各种教育社团及教育报刊对于图书馆专业组织的建立、图书馆人才的培养及图书馆学的传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新教育运动 图书馆事业 近代 图书馆学史
1 引言
新教育运动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我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这场运动对中国近代的图书馆事业同样也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教育运动最早可以追溯到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设立,民国建立后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之后迎来了一个,但是目前对于新教育运动的理解尚未完全统一,主要有如下几种观点:(1)新教育运动即清末的教育革新运动;(2)西洋的教育即新教育;(3)欧美的新教育运动;(4)美国影响下的中国新教育运动等[1]。笔者比较倾向于第四种观点,即新教育运动是以蔡元培、蒋梦麟、陶行知、胡适等一大批留学欧美的教育家和其他众多中外新教育界人士共同组成的民间教育力量为主体,以提倡和实践教育化、科学化、国际化和中国化为基本内容,包含众多教育运动(生活教育、职业教育、乡村教育和平民教育等)的教育现代化改革运动,其活动的主要时间段在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间。
新教育运动的开展繁荣了教育事业,受教育人数的增加使其对图书馆的需求越来越大,正如《图书馆学季刊》发刊辞中所说的,“比年以来,学校日辟,自动教育之主旨亦随而日昌,于是图书馆之需要乃日益迫切”,正是这越来越多的需求刺激了现代图书馆的建立,许多新式图书馆“为配合新教育制度”应运而生。
2 新教育运动对图书馆的需求

2.1 教学改革与学校图书馆

新教育运动是一场教育改革运动,改革之一就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批判抛弃原有的“死”的教育,追求一种解放人性的“活”的教育,这在民国四年(1915年)颁布的《教育纲要》中便已明确指出,即“各学校教育宜注意学生之个性陶冶,奖掖其良知,能并养成其自动力暨共同习惯……教师在教学中一方要用注入教育,一方又要循循善诱,培养其自学能力,以助于将来自我追求上进”。加之杜威等一大批国外教育学者来华演讲,倡议变革中国传统教学策略,在这种思潮之下,各级学校在教学方式上纷纷寻求改革,也都强调使用图书馆是研究学习中的一种能力,“使无伟大之图书馆,则启发式之教学法亦难实施也”。教学方式的变革带动了各级学校的综合改革,其中最主要的当数蔡元培主持的北京大学和郭秉文主持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改革,而在此进程中图书馆的作用愈发为人所重视。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后在其就职演说中曾谓“余到校视事仅数日,校事多未详悉,兹所计划者二事:一曰改良讲义……;二曰添购书籍。本校图书馆书籍虽多,新出者甚少,苟不广为购买,必不足供学生之参考,刻拟筹集款项,多购新书,将来典籍满架,自可旁稽博采,无虞缺乏矣。”三年后,北大在筹备图书馆的时候,他再次强调“各国大学之设备,无不以图书馆占重要部分,其所以增进学生知识之效能,比之教师尤为伟大,盖欲修精深之学业,必不可无丰富之修养,若仅恃讲堂授课,有讲义笔记数小册,所得实属甚微,是以图书馆有文化宝库之喻,非无由也。”得力于教育界人士的共识,1928年5月于南京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通过决议,后经大学院通令全国,即全国各学校均须设置图书馆,并于每年全校经费的百分之五以上为购书费。
除高等学校外,中新教育运动对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影响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小学同样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利用图书自学,不少学校为此也建立了图书馆。以上海市立旦华小学校为例,该校创建于新教育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在创立伊始,校长赵宗预便引进西方教育理念,加强教学实验改革,此后经张四维、徐子华两位校长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仅以图书一项而言,至抗战前“教师参考书达二千七百余册,儿童图书五倍于此,除全校公共图书馆外,每一教室之分级图书馆均庋藏二三百册符合各级之程度”。即使在当下,不少小学图书馆也没达到此种规模。此外,如上海南洋中学、天津南开中学等学校的图书馆也都发展得很好。我们不能否认许多新式学校由于经费理由而使图书馆后续发展不足,但图书馆的功用还是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以上虽然只是两个个案,但是由此也能窥得当时新教育运动中的教学改革对各级学校图书馆发展产生的重要刺激作用。得益于学校改革建立起来的新的图书馆,尤其是快速发展的高校图书馆,不仅成为推进新图书馆运动的中心,而且还是解决图书馆管理过程中一些技术理由的实验室,几乎每所高校图书馆对于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都有所贡献。

2.2 社会教育与各级图书馆

蓬勃发展的新教育运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单以中学数量而言,民国元年(1912年)全国共有中学500所,到民国十一年(1922年)时共有中学547所,而到了民国十九年(1930年)中学数量为1874所,中学生人数也从民国元年59971人增长到民国十九年的396948人。但是在新教育运动的开展过程中,不少教育界人士发现了它存在的不足,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成本太高。当时教育部对各省市中等学校每生每年所需费用的统计结果显示:国立中等学校平均每生每年需费147.19元,省市立的则为145.94元,县市立的为57.84元,私立为92.56元。而从当时中国国情来看,很多人都处于“食不饱,衣不暖”的状态,因此,大部分的农工阶级子女是接受不起新教育的。
不少教育家也很早认识到了这个情况,一方面对学校进行改革,以降低成本,使更多青少年能接受新式教育,另一方面则广泛推行民众教育、乡村教育等社会教育运动,在这之中图书馆对社会教育的重要作用被诸多教育家首肯,其中最著名的当数新教育运动中早期及中后期的领军人物蔡元培与陶行知两位先生。
民国建立后,蔡元培担任首任教育总长。他通过对欧洲各国教育的考察,提出了实施和推广社会教育的主张,为此在教育部特设社会教育司,分管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通俗教育、讲演会等事项。社会教育司的设论文导读:
立可以说是蔡元培对我国社会教育事业的最大贡献,同时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它的设立表明教育部开始将社会教育事业上升为国家层面加以重视并大力发展,而在此过程中也明确了图书馆的隶属理由与教育属性,并且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明确图书馆对于社会教育事业的特别作用。如1915年教育部公布的《通俗图书馆规程》、《图书馆规程》中提到“各省治、县治应设(通俗)图书馆,供众阅览”,1919年又公布《全国教育计划书》,在社会教育方面特别指出“图书馆之启导学术,其功用等于学校,现在国立图书馆规模简陋,不能购储各国典籍,亟应大加整理扩充,并拟择国中交通便利文化兴盛之地,分别建设,以资观览。”此外,蔡氏还经常在演讲、审查报告中阐明图书馆的重要性,并呼吁各级地方努力发展当地图书馆,以发挥图书馆于社会教育之巨大功用。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新教育运动对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影响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