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谈2002~2010年中国图书情报学界信用理论应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234 浏览:18614
论文导读:档案与信用缺失、信用惩戒与信用缺失、信用体系建构模式与图书馆联盟均为符合要求的概念组合,(累计值大于5,相关度值超过0.65)是这一阶段的热点理由。3信用理论在我国图书情报领域的应用分析3.1信用理论在我国图书情报领域的引入解决图书馆服务中读者的失信行为,是图书情报领域引入信用理论的最初目的。“信用
关键词:信用理论;积分制;相关分析;学科交叉;新制度经济学
摘 要:文章通过相关概念分析研究信用理论与图书情报不同学科主题的概念融合过程,发掘本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盲区,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1003-1588(2014)01-0088-03
作者简介:钟学燕(1968-),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
信用理论的研究在我国开始得较晚,大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真正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对于信用理论的讨论集中在经济界和实业界,专注于货币信用制度和个人信用制度建设。[1]本世纪初,图书情报学界引入信用理论,随着发表文章的不断增加,信用理论逐渐成为信息经济学的重要研究策略之一。对信用的认识从以前笼统的道德教育软规范逐步提高到具有可操作性且清晰明确的信用制度硬规则。笔者认真总结这一阶段图书情报学界信用理论的研究成果,了解其研究热点与盲区,找出其不足之处,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1 信用理论在图书情报领域中应用的基本情况
2002年,《图书情报知识》刊发了孙方礼、付国英《数字时代图书馆信用与承诺制建设论析》一文,是最早把信用理论引入图书情报领域的文章。该文指出了利用信用制度,降低成本,可以实现图书馆、读者、书商三者的共赢,其中包含了“量化”、“评价体系”、“权威性”、“技术手段”等概念,提出了可操作性的思路。2007年以后,有关信用理论在图书情报领域应用的文章明显增加,仅2010年对此论述的文章就有10多篇,显示了学界对此的关注在增强。笔者以CNKI中文期刊库进行检索,以标题、摘要、关键词为检索项,对2010年12月底之前涉及图书情报领域信用研究的相关文章的收录情况进行全文检索,得到涉及图书馆信用相关文献共91篇,经过逐一排检,中国期刊网在图书情报领域利用信用理论的主要文献共45篇。在图书情报领域中,涉及读者信用缺失与防范、图书馆的信用缺失、馆配商的信用缺失、满足读者特殊需求、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图书馆采购、业务外包、知情权、隐私权保护、押金、担保书、罚款、图书馆专门机构、资源共享、图书馆联盟、图书馆信贷、图书馆品牌与声誉等多个方面。信用理论在读者信用缺失的表现中的讨论最为集中,隐私权的保护也是一个关注的热点。信用领域中涉及信用档案、信用档案管理机构、信用行为监控、信用体系建构模式、信用评价模式、信用授信、采信、评估、信用积分、信用奖励、信用惩戒、信用扩散、区分是否恶意失信、信用教育、博弈论等许多方面。其中,在信用档案、信用惩戒、信用等方面论述较多,相互文章之间的引用也比较高,研究具有一定的延续性。
2 利用概念相关度的研究策略
相关度就是两个事物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的密切程度,是目前进行交叉学科分析的流行策略。笔者对收集的小样本进行人工概念的抽取和加工,运用SPSS和UCINET软件进行分析。

2.1 核心概念的提取

文章通过逐篇阅读文献,提取其中概念完成两个Excel分析素材,一为图书情报相关主题概念,共15个,其中“信用缺失”又分为读者的信用缺失、图书馆的信用缺失、馆配商的信用缺失三项,涉及信用缺失的种种表现,归入图书情报类相关概念。二为信用理论相关概念,共21个,其中“博弈论”、“信息不对称”这两个概念,虽然并非直接的信用理论概念,但与信用理论联系非常密切,在考量图书情报类相关概念与信用理论相关概念这二者之间相关度的过程中,归入信用理论相关概念之中(见表1)。

2.2 概念相关

两个概念在一篇文献中如果被同时提及,称之为概念相关。相关的次数可以累加,相关频次的累积值与该概念出现总次数的比值称之为相关度。
从统计结果来看,出现频次最高的是信用档案与信用缺失(相关26次),然后依次是信用惩戒与信用缺失(20次);读者信用评价体系与信用缺失、信用奖励与信用缺失(均14次);信用评估与信用缺失(11次);信用积分与信用缺失、信用文化教育与信用缺失(均10次)。因为绝对频次只能揭示相关概念的集中程度,并不能说明两个概念在应用中的匹配或者耦合程度,而相关度可以从研究者角度揭示两个概念相关性的认可程度。结合频次累计值分析和相关度分析,满足累计值大于5,相关度值超过0.65的概念组合可以近似认为就是当前图书情报领域研究的热点理由。
综合频次累计值分析和相关度分析可知:信用档案与信用缺失、信用惩戒与信用缺失、信用体系建构模式与图书馆联盟均为符合要求的概念组合,(累计值大于5,相关度值超过0.65)是这一阶段的热点理由。
3 信用理论在我国图书情报领域的应用分析

3.1 信用理论在我国图书情报领域的引入

解决图书馆服务中读者的失信行为,是图书情报领域引入信用理论的最初目的。“信用缺失”是文献统计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概念。与之有密切联系的概念有“押金、担保书及罚款”、“博弈论”、“信息不对称”等。人们认识到押金、罚款这类传统措施有局限,比如郭强、王玲玉等认为目前教育环节中处罚措施力度较弱,因为读者失信通常为非营利性,人们对该类行为容忍度相对较高。教育环节中的处罚并非为罚而罚,因而使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契约性降低。读者为其失信行为承担较低的失信成本亦会引起道德脆弱。目前的违规处理措施面对操作上的不便,在操作上顾及读者个人发展,使处罚规定形同虚文等。少数读者因失信行为获益而使大多数读者利益受损,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从而使读者整体利益和图书馆利益都受到损害。[2]这一观点体现了博弈论的思想。张秀梅认为图书馆对失信用户采取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均缺乏法律的有效支持,惩罚失信用户应尽量避开行政和经济处罚,尝试运用其他手段。因而信用制度的运用应是很好的选择。[3]王玉富认为,在信息不对称情形下,先付出信任的一方为弱势的一方,应该由学校的征信体系做支撑。[4]高红阳、殷丽提出建立信誉银行制度,并从博弈的角度分析了信用制度的优越性,首次引入了博弈论的概念。[5]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tsbmlw/lw21514.html上一论文:浅析高校图书馆引领全民阅读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