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论微信传播机制背后人际交往模式变革剖析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067 浏览:72110
论文导读:GetFullDomain}收集,如需论文.微信传播机制背后的人际交往模式变革剖析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
摘要:微信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已成为目前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在微信自媒体化与社交分享平台相结合的强效传播机制驱动下,一场人际交往模式的变革正在逐渐展开。撇开微信的即时性、强关系连带、个人媒体化等自身固有优势外,微信发展的迅猛势头更反映了社会转型过程中,人际交往模式变革的深层理由。中国传统的乡村社会整合模式渐趋消散,都市化的社会整合模式逐渐确立。社会转型要求人际交往模式进行重新整合,民众需要寻找新的集体归属。此时,带有强关系连接的微信交流平台的出现正迎合了民众的这种心理需求,从而在短时间内被广泛接受。但值得警醒的是,微信的半匿名性和去个性化等潜在特征.给社会转型时期,情感需求尚未找到适当归属的民众带来的人际交往隐忧同样不容忽视。
关键词:微信;传播机制;人际交往模式;变革
1003-854X(2014)05-0141-04

一、微信的传播机制

微信作为即时网络的代表性产品,融即时性、社交性于一体,自2011年1月21日问世以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用户注册数超过3亿,创造了国内外互联网发展的全新记录。微信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如此庞大的规模,与其自身的依托优势是分不开的。
第一,微信以强大的移动互联功能为支撑。微信的潜在用户是网民,而我国网民数量巨大,并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的势头。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为4.20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占比由上年底的69.3%提升至74.5%。智能手机的推广、普及,使移动互联功能深入日常生活。与传统PC相比,智能手机将移动通讯的便携与互联网的强大功能进行了最大限度融合。数量巨大的网民用户,覆盖广泛的移动互联网以及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为微信的存活提供了坚实基础。
第二,微信以具有较强黏贴性用户的社交网络为基础发展平台。微信是腾讯公司继之后推出的又一强势网络应用。是国内使用人数最多的一款即时通讯聊天工具,目前其注册用户数超过10亿,活跃用户数超过6亿,已经构建了黏贴性很强的成型化关系网络。微信的主要目标用户是使用智能手机的人群,而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就经常使用,他们对于熟悉程度很高,与相比,微信在操作上更加简单快捷,加上腾讯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因此在短时间内获得用户的认可并非难事。
与其他网络交际产品相比,微信的传播机制有其自身的特点。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微信的传播主要以点对点的方式,传播范围主要是在自己的微信朋友之间,传播的内容对陌生人是屏蔽的,也只有圈内好友能看见。随着微信功能的不断完善,微信又逐渐增加了许多新的插件,比如可以接受腾讯新闻、腾讯微博推送的信息等等。但无论在发送信息数量上还是在推送频率上,微信仍然与微博的点对面式的大众传播功能存在很大差别。从传播功能上看,聊天功能与自媒体功能是微信网络应用的两个主要方面,而这两大功能又集中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好友之间互传、朋友圈内分享以及公共信息平台推送。
所谓好友之间互传,是指通过微信添加的好友之间点对点聊天的双向信息传播方式。好友的来源一般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手机通讯录、好友以及通过扫一扫(扫二维码)、摇一摇、漂流瓶等方式查找到的相对陌生的用户。一般而言,好友数量可以多达几百人,所进行的点对点聊天方式与手机短信交流类似。
所谓朋友圈分享,最能体现微信的自媒体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传输终端查看好友的动态,也可将图片、照片和生活感悟发送的朋友圈同好友分享。微信在朋友动态下设置了“赞”和“评论”两项,而其中朋友动态的评论内容只有评论者与被评论者共同的好友才可见。只是其中任意一方的好友无法看到这一评论内容。微信不支持转发朋友动态,即使复制之后,粘贴在自身动态栏中也不显示“原创”用户的用户名,且使用范围也只限于发送给好友、分享到朋友圈、分享到微博等等,传播范围始终很难超出微信好友的范围,无法形成大规模的公众性传播。
所谓公共信息平台推送,是指微信用户作为信息接收终端,在安装有关插件的前提下,能够接收腾讯网站以广播方式推送的新闻和来自公众推送的相关信息以及腾讯微博的更新消息。用户可以转发到朋友圈,在好友圈内进行简单的讨论和点赞交流。
微信的自身设置的多重信息扩散壁垒,大大削弱了其作为公众平台的传播能力,决定了它无法像微博那样形成多级链条式的扩散传播方式。

二、微信引发的人际交往模式变化

1.人际交往时空概念发生变化

移动互联信息技术给人际交往模式带来的最大变革是人际交往的时空变化。以往的人际交往主要是以face-to-face来完成的。如交谈、书信、电脑、电话等。而网络媒体的运用使人们的即时交往活动不再受到现实世界的时间、空间限制,而是通过数字技术对人际交往进行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在人与人的交流过程中,加入了中转环节。对于微信而言,用户的基本交际模式演变成为:用户—手机——用户。数量庞大的微信用户如同一个个的综合信息收发点,分散在各地。这些一个又一个既可微信传播机制背后的人际交往模式变革剖析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独立.又可串联的信息中转站,形成了巨大的社交网络。这个网络突破了国籍、种族、性别,使人们的交往不再局限于血缘、地缘、业缘等诸多现实交际条件的限制。在微信的交流环境中,物理空间开始变得无关紧要,时间所扮演的角色也需要进行重新定义。

2.人际交往质量提升、信息量增大

传统的交际模式大多仅停留在二维空间之内,比如电话传递的是声音、书信传递的是文字等等。电脑视频聊天的兴起,将影像与声音结合起来,丰富了用户体验,是交际方式的巨大进步。但这种交际要求很高,交际双方需要同时拥有电脑和摄像头、双方必须在有网络信号覆盖的环境等等。微信的使用延续了电脑视频聊天的特点,同时兼有手机的便携优势。微信的视频和语言功能不仅可以在有WIFI信号的地方使用,而且支持手机移动互联功能,只要手机信号能覆盖的地方就可以进行视频聊天。如此就基本上实现了随时随地的即时视频通话的可能。微信传播机制背后的人际交往模式变革剖析相关论文由{#GetFullDomain}收集,如需论文.微信传播机制背后的人际交往模式变革剖析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szmtlw/lw42721.html上一论文:简谈电视媒体视角下侗族大歌文化生态的传播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