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释惩罚教育在体育运动学校中应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754 浏览:18736
论文导读:原文出自:中报教育网论文中心 www.zbjy.cn
摘要:教育存在两种手段,一是赏识教育,二是惩罚教育。体育运动学校性质属于职业中专学校,其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运动员又是学生,并且该年龄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心理、生理都在发生转变,他们的成长并不建全靠自律,加之体育专业的特殊性,许多地方都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强制。正因为这样,宗教、法律和教育都要研究惩罚的功效,以达到迅速转变学生态度的目的。就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教育而言,适当的惩罚可以使之明礼诚信、性格坚强。惩罚是用眼前的痛苦换来长远的幸福。
关键词:体育运动学校 学校教育 惩罚教育 特殊人才 品格形成
1004-5643(2013)04-0029-02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界广泛提倡激励教育、赏识教育,不断强调家长和教师都要以平等、平和的心态和学生沟通交流,尊重学生,给学生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生活氛围,提倡激励和赏识是否与批评相矛盾,如果学生犯了很严重的错误该如何处理值得思考。从青少年成长的角度来看,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属于学校,学校成为他们这类群体社会的缩影,一般社会有法律,同样学校也有纪律与规定,如果他们违反了学校的规定甚至犯了严重的错误,就应该用惩罚的手段来加以教育,但是这里所说的“惩罚”不是体罚,两者并不相同,这是学校教育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应该为孩子的成长负责。
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有着普通青少年的一面,又具备他们独有的另一面,这些学生学习、训练、吃、住在学校,半天教学,半天专业训练(所谓的三集中管理)。这里的学生有着双重的身份,既是学生又是运动员,他们的文化课成绩与普通学校学生相比要差很多,因为他们要将大部分的精力用于竞技体育训练。而体育运动学校的生源因体质理由,并不是很好,为了增加招生人数,往往会忽略学生本身的社会条件,比如家庭环境等。因此,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属于个性太突出或家庭环境有变化。这样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性不高,学习不积极,个体差异大,管理难,但是对竞技体育训练的目标远大,我们可以称之为“特殊人才”。如何才能更科学、严格、有效地管理好这些学生,使之成为真正对国家、社会有贡献的特殊人才,值得我们去研究。
社会上有一种对惩罚的误解:“不痛在体,似乎就无法刻骨铭心”。过去我们听说过很多因为惩罚手段使用不当而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这些手段的使用不仅不能起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反而变本加厉地激起学生的叛逆,所以我们应该坚决地反对体罚这种教育策略。但是惩罚不等于体罚。科学惩罚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它的成本比奖励和鼓励要高,即便如此惩罚不可或缺。教师不能因为态度的淡然而该罚不罚,最终造成学生是非不分、没有原则甚至价值观扭曲。
科学的惩罚教育需要一系列的步骤。客观公正、错责相当、把握时机、方式恰当、评估准确、反馈及时,把惩罚的教育效能发挥到最大化。惩罚不是老师为了出气而采用的手段,而是为了帮助学生改正扭曲的学习、生活、训练态度的措施。在美国有很多学校通过教育将学生纳入未来的社会规则中,这是学校教育非常重要的职能,既是对社会负责,也是对学生负责。Dann学校惩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在基础上的规则权威性得到确认,学生规则意识和价值观得到有效教育,这也是社会规则的缩微和预演,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更加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而在我国,很多学校教师的体罚是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动用了不可预知的手段,他们没有顾及惩罚的教育效果、方式策略、时机场合,也不考虑这些粗暴的手段对学生的心理、生理发育是否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这是我们惩罚教育的不足之处。

1、惩罚教育的德育学原理

惩罚是指在关爱的前提下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和矫治的强制措施。这种教育方式是爱心关怀的另一种教育方式。它与体罚有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目的、手段、方式和产生的后果。体罚损害了受罚者的身心健康,而惩罚则是运用正确的方式策略引导受罚者改正错误。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檀传宝教授关于惩罚的合法性理由:第一,惩罚应当由特定的惩戒主体,如教师、教师集体、校长等去实施。只有合法的主体才能行使相应的惩戒权,超越权限的处罚就不具有合法性。第二,惩罚的对象是学生的违规行为,是一种行为而不是学生自身。任何指向学生的身体、尊严、人格、心灵的惩罚都是违反教育规律的。第三,教师惩戒权或教育惩罚的实施还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受到一定法律制度上的限制。放弃那种主观、武断和随意实施惩罚的做法,要合情合理、公平、准确地使用惩罚手段,根据对象的不同而实施不同的惩罚,并注意惩罚形式的多样化。

2、惩罚教育的法律依据

九年制义务教育体制是受我们国家立法保护的,近年来我国陆续又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对教育强制保障的法律条款,如中专学校免学费等,这就表明教育是要靠强制手段的。在宏观的层次上实施义务教育要靠法律做保障,在微观层次的教育教学策略上也需要用法律来强制进行。教育其实是一种与法律、政治、宗教等一样带有阶级性的权力行为。要取得法律、政治、宗教等之上的主导权,当然也不能没有强制力量。惩罚教育要分精神类和行为类两类。精神类有扣操行品德分、责令做公开检讨、警告、记过等;行为类,则如面壁思过、做体力活、限定自由、长时间运动、超强度锻炼身体等等。惩罚的规定就是学生行为的底线,是维护学校正常秩序的保证。惩罚也是一种法治教育,它就如同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刑法》条款中所规定的不同的犯罪情节有不同的罚判标准,如蹲监狱、服劳刑、被判死刑等,它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要让我们对社会负责,对正义、法纪、师长敬畏。

3、惩罚教育的心理学原理

对青少年来说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在心理上感到自责、羞,愧和悔恨,惩罚并不是使用暴力手段造成被惩罚者人身肉体上的痛苦。只要遵循原则、运用得当,惩罚是对青少年行之有效的教育力量。对于敏感、自卑的学生,应少用惩罚的手段;相反,对于自大、屡教不改的学生则应当加大惩罚的力度。惩罚也要适度:其一,惩罚必须达到警醒学生的目的;其二,惩罚又必须避开惩罚教育在体育运动学校中的应用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伤害学生的自尊,起到反作用。其

三、实论文导读:原文出自:中报教育网论文中心 www.zbjy.cn

施惩罚应因地适宜,随时根据学生态度的变化注意场合与火候。如果惩罚应用得当,完全可以成为很好的教育策略。
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谈到惩罚是“负强化”。教育如果没有惩罚势必滋生恶的本性。惩罚会让学生知道是非曲直,让学生知道知错就改,承担责任,让学生受到精神、法治观念的教育,这都有助于学生形成性格、行为的培养,培养认识正确价值观的能力。

4、应为惩罚教育留有一席之地

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需的人的活动。学校教育的手段很多,面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策略,才可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从本质上讲,学生和老师都是社会群体,在学校这个机构中老师和学生是有严格区分的。老师是教育者、管理者,有教育批评学生的权利;学生是受教育者、被管理者,到校接受教育是他们的义务。老师的教育权任何人都不能干涉,任何学生都不能凌驾于老师之上。
正确的惩罚教育并不是教师的个人行为,而是师生之间的集体意愿,是经过教师和学生讨论后通过的行为。如果教师惩罚学生采取的方式没有遵循集体意愿,而是任凭教师的一时之气,惩罚就会发生质的变化,一旦冲动,变成体罚。所以完善我国的教育立法内容,适度增加一些惩罚教育手段,不仅是教育规律自身的体现,也是现实状况迫切的需要。
要想鼓励青少年拒绝浮躁,远离喧嚣,静心读书,只强调赏识教育,否定一切惩罚性教育,是断然不可取的;当他们违反规则却该罚不罚,放任自流,是不负责任的表现。环境造就人,要赋予教师进行惩罚的足够权威才能维持班集体纪律、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完整人格。为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而在理论上否决教师惩罚权力的存在,是自欺欺人的表现与行为。我们应该认识和研究“惩罚教育”的作用,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明确惩罚的地位,通过政策、法律、制度等形式规定惩罚的合法性,使社会、家长、教师三者之间对惩罚教育形成共识,使惩罚教育更具有强制性和威慑力,使学校管理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