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述中国山水画笔墨艺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89 浏览:9704
论文导读:
摘 要:山水画是人类对自然万物具有智慧的,创造性的阐释。山水画的创造性表现是凭借作为语言的笔墨而突显出来的,这种形和神不能单独存在,由形生神,有神定形。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是如何进行笔墨的运用,它萌芽于魏晋,独立于隋唐,成熟于唐代,于宋元达到高峰以及明清画家对笔墨的研究和不同认识。本文就此展开研究,分析山水画的笔墨艺术,从而为日后学习山水画提供理论和经验的铺垫。
关键词:山水画;笔墨;隋唐;宋元;明清
0 绪言
中国山水画是通过水墨渲染来反映自然造化,画者将内心的情怀表达移入自然,从而达到虚静澄怀的境界。古人赋予笔墨骨气,气韵,宁静,超远,空灵等丰富的内涵。这既是对笔墨的肯定,同时也是一种价值的取向。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了六要:“气,韵,思,景,笔,墨”而明确了笔墨的概念。追溯渊源,笔墨本身就是山水画中最具生命潜力的象征。无论是隋唐五代,笔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还是宋元以笔墨图“形”,以笔墨写“心”,他们都是从某个角度完备了中国山水画的进程,再到明清文人画家对笔墨的不同认识,不同感受,都表现出了笔墨丰富的创造性,接下来文章会从不同的历史时期,笔墨的演化对中国山水画的笔墨艺术进行探究和分析,丰富山水画笔墨艺术的研究理论作用,为学习山水画提供可以借鉴的参考。
1 隋唐五代——笔墨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隋代,山水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隋唐到五代,山水画从“空勾无皴”,“水不容泛”,发展到皴法齐备,笔墨高古,意境幽深。隋代对于山水画的发展起着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作用。唐至五代山水画趋于完全成熟时期,这一时期不得不说的便是展子虔的山水画《游春图》,他的《游春图》是至今发现最早的山水画,这幅画的表现手法标志中国山水画走向成熟。《游春图》在表现技法上多用线勾勒,勾金添彩,石青,石绿的填染,是隋代山水画的特色,也是隋代山水画的重要成就。随着唐代的繁荣,人们的精神需要得到了多方面的满足,这时山水画家的艺术欣赏水平也随之提高了,经过不断的探索,建立了山水画的两大风格,就是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两种不同体格。
一路是北宗李思训在继承前人的山水精髓后,开创了“青绿山水画”,在勾勒中已用简单的“皴法”。到了盛唐,李绍道继承其父的笔墨精髓,使青绿山水画更显精致。另一路是吴道子开创了“水墨山水中国山水画的笔墨艺术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画”,还有王维张璪善画泼墨山水。五代画家荆浩在《笔法记》中说:“王右丞笔墨宛丽,气韵高清。”王维的画深得后人推崇,他是南宗的真正领袖,他的笔墨直接影响后世文人画的发展。山水画从唐末到五代时期完全成熟,五代时期,上承唐朝下启宋代新风,这一时期北方画派以荆浩,关仝为代表,这时笔墨意趣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以“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的美学观点,影响了北宋的山水发展。
2 宋朝时期——笔墨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
宋朝时期,是山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隋唐五代丰富了山水画的艺术表现语言,使宋朝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着很高的,独特的审美特征。这一时期水墨山水画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北宋出现了董源,巨然,李成,范宽,郭熙,米芾父子。北宋之初,以巨然,李成为代表,形成了南北两大流派。之后是以北方画派的范宽,郭熙为代表形成的“雄健与秀美”两种流派。李成,范宽,郭熙深受荆浩的影响,作品体现了雄浑壮美的五代之风。范宽偏重壮美气势的表达,用坚实的笔墨皴出富有质感的山石,范宽晚年的笔墨成功的刻画了北方气势雄拔的山体形象。郭熙是北宋中期山水画的代表,他的代表作是《雪景寒林图》。郭熙的绘画作品笔法严谨,苍劲中极富阳刚之美。李成以画“寒林平远”著称,创作出了具有荒漠和严酷季节的“寒林”形象,烘托出一种荒寒的诗意,他的代表作《读碑窠石图》。北宋后期杰出的山水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使画面更加苍翠爽朗。在此之后,赵伯驹,赵伯骧,马肃继承了王希孟“工整细致,精笔妙色”的特点,同时又具有了粗犷和浑厚的风貌。
南宋时期的山水画家以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最为知名,四人并称“南宋四家”,在继承北宋的成就基础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这一时期不得不说的人物便是李唐,李唐的代表作《万壑松风图》,李唐早期受荆浩的影响,作品气势峻厚,笔墨精炼,元气淋漓的风格审美特征。李唐使用“小斧劈皴法”,刻画山石有雷霆石钩的阳刚力量。李唐在晚年将山水画的构图和表现语言运用的简练概括,开创了勾皴同时进行的技法,为马远,夏圭的画风兴起作了铺垫。
3 元代——山水画的笔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元代文坛领袖赵孟頫,张彦远的书画用笔同法之后,倡导“书画同源”的笔墨构架,加强了笔墨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趣味。元代,以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并称“元四家”,他们更加注重个人风格和笔墨意趣,强调主观感情和写意的抒发,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是元代山水画的主要特点。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水墨浅降,苍郁浑厚,满纸空灵秀逸,笔简意远。《富春山居图》主要描绘浙江富春江一带的山水景色,所画两岸峰峦树木,似初秋景色,丰富而自然,黄公望是这样论述笔墨关系的,他说:“山水中用笔法,谓之筋骨相连,有笔有墨之分,用描处糊涂其笔,谓之有墨,水笔不用描法,谓之有笔。”这时的画家对驾驭笔墨和对笔墨形态的深入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
4 明清——山水画笔墨的继续发展
明代时期涌现了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等四家,他们继续发展了笔墨传统,形成了新润自然的笔墨风格。这一时期有力的倡导者是董其昌,他说:“以笔墨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好画。”笔墨展示着自然界中的丰富多彩,并在黑白两色中传达着生命的涵义。这涵义,蕴涵在笔墨营造的精神境界和梦寐以求的心灵空间里。所以董其昌尤其强调笔墨情趣,其笔墨秀逸潇洒,以及积墨大师龚贤等等,都在山水画笔墨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到了清代,对于笔墨的研究有了更深的探索,这期间号称“四王”的王时敏,王鉴,王翠,王原祁。“笔中用墨者巧,墨中用笔者能,墨以笔为筋骨,笔以墨为精英,笔渴时墨焦而屑,墨晕时笔化而溶”,这便论文导读:
是“四王”的写照,对笔墨情趣的追求和探索。
5 结语
山水画跌宕起伏的发展史,实际上是笔墨的演变史,正是从对历史与前辈的笔墨研究中,我们获得了很多可以借鉴的东西,中国画注重的是荆浩所说的“心随笔运,取象不惑”和张彦远的“意在笔先,画尽意在。”通过对笔墨史演变的研究过程,获得了对山水画艺术的完整感知,从而为更好的学习中国山水画铺垫基础。
参考文献:
[1] 卢禹舜.书画艺术[J].论笔墨,2009(6).
[2] 卢禹舜.八荒通神山水精神研究[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3] 王朝闻.中国美术史(第10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 陶琳娜.艺术教育,2008(10).
[5] 孔仲起.新美术,2000.
[6]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M].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0.
[7] 李唐.万壑松风图[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8] 方向军.甘肃高师学报,2007(7).
[9] 国画论美学十讲[D].哈尔滨师范大学.
[10] 张宾雁,王洪义.中外美术史简明教程[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11] 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中国美术简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张小旭(1988—),女,现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