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述建筑中视觉艺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86 浏览:7487
论文导读:
摘要: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可以说多数都是通过视觉传达来表现和使大众感受到的,这是表现作品本身和表达思想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当然,建筑可以说是最直观的表现视觉传达的作品了,建筑使用的材料、其外观、功能传达着不同的信息,本篇文章以王澍作品为例,剖析建筑作为视觉传达符号的艺术。
关键词:建筑;视觉传达;王澍
2095-4115(2013)09-51-2
视觉传达是人与人之间利用“看”的形式所进行的交流,是通过视觉语言进行表达传播的方式。不同的地域、肤色、年龄、性别、说不同语言的人们,通过视觉及媒介进行信息的传达、情感的沟通、文化的交流、视觉的观察及体验,可以跨越彼此语言不通的障碍,可以消除文字不同的阻隔,凭借对“图”——图像、图形、图案、图画、图法、图式的视觉共识获得理解与互动。
而所谓“视觉符号”,顾名思义就是指人类的视觉器官——眼睛所能看到的能表现事物一定性质的符号,如摄影、电视、电影、造型艺术、建筑物、各类设计、城市建筑以及各种科学、文字,也包括舞台设计、音乐、纹章学、古钱币等都是用眼睛能看到的,它们都属于视觉符号。
生活中人们如何利用建筑作为视觉符号来进行信息的传达以及情感的沟通?建筑不仅仅只是提供人的住所,它还是一件艺术品,每一个建筑大师都将自己的作品作为一生的宝贝,甚至可以说是他们的孩子。美学家苏珊·朗格认为:“建筑是将情感(指广义的情感,亦即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呈现出来供人观赏的,是由情感转化成的可见的或可听的形式。它是运用符号的方式把情感转变成诉诸人的知觉的东西。”艺术形式与我们的感觉、理智和情感生活所具有的动态形式是同构的形式。正如詹姆斯所说的,建筑就是“情感生活”在空间、时间、或诗中的投影。因此,建筑也就是情感的形式或是能够将内在情感系统地呈现出来供我们认识的形式……艺术形式是一种比起我们迄今所知道的其他符号形式更加复杂的形式……我们这里所说的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有意味的形式”或“表现性的形式”,它并不是一种抽象的结构,而是一种幻象。在观赏者看来,一件优秀的建筑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富有活力的感觉和情绪是直接融合在形式之中的,它看上去不是象征出来的,而是直接呈现出来的。形式和情感在结构上是如此一致,以至于在人们看来符合于符号表现的作用似乎就是同一种东西。正如一个音乐家兼心理学家说的:“音乐听上去事实上就是情感本身。”同样,那些优秀建筑,还有那些相互达到平衡的形状、色彩、线条和体积等等,看上去也都是情感本身,人们甚至可以从中感受到生命力的张弛。
王澍,一个60年代出生的建筑家,他的建筑活动就如其所出生的年代一样矛盾而敏感。在建筑师同行里,王澍被公认是最有中国文人气的,而他也是很早就对中国的现代建筑提出尖锐看法的人之一。王澍在中国建筑师中的名气,一方面是因为他在国际上受到的关注,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另类。他是把建筑带入大学的引路人,但他又一直表现着对于庙堂规则的不屑。他把中国古代“造园”的手法和方式融入现代建筑。在别人看来,王澍已然是中国建筑师的一个代表,很多人把他的作品当作某种形态的哲学表现去关注,而他自己却只是用古代工匠的手法去诠释着自己心中的当代建筑。
王澍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规划与设计中,成功地把中国传统的空间概念、传统的诗意与审美带入当代建筑,以达到平衡一座规模庞大的校园与一座不甚高大的山的目的。
理解象山校园,先要理解王澍对时间和传统的感情。2002年,杭州南山路开始改建,杭州市政府想把这条路建成上海的衡山路,西湖边上的很多民居就开始拆毁。为了阻止这一切,王澍沿西湖拍了400多张幻灯片,一张一张地建筑中的视觉艺术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讲给负责改建的官员看:每一幢房子,都带着不同历史时期的风格,他说:你们知道南山路的历史有多久吗?从你们改建完成那天起,南山路的历史就只有1年了。
一个外来者对象山校园的惊奇,一定是从大门开始的。象山校园的大门不是“门”,而是“墙”,是没有围合的墙的自然延伸,墙身矮得经常让人有翻过去的冲动。但这是一堵砖砌的墙,那砖也不是普通的砖,而是从乡下拆房现场收上来的老砖。
这座带着时间的象山校园,建筑占一半,自然景观占一半。校园中心是葱郁温婉的象山,山脚下一弯流水,10座已完工的建筑像书法笔触一般顺着水势面山而建,建筑群随山体扭转、断裂。王澍说:“这首先在于一座规模庞大的校园与一座不大的山的共存,因为那山是先在的。”
象山脚下的这片空地,开工之前,原本是一片平坦的水稻田。但王澍运用了传统园林建筑中“平地起坡”技法,顺着山势和水势做出坡度。王澍说,中国人盖任何房子都会讲究一个势。第一期完工的建筑是教学楼等公共建筑,在山的北面,地势是北高南低,北边的房子要高,这是一个合院的基本语言。
南方民居中常见的砖、瓦、檐、竹、木,让王澍的建筑充满了江南的灵性。整个象山校区的建筑,片片鳞瓦,铺陈栉比;重重密檐,错落有致。“你知道,南方诗歌文化里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是下雨,以及下雨之后看到雨水从哪里下来。”他说,做瓦檐的时候,一直在想象学生们从窗外看着雨水从瓦檐上滴落的浪漫场景。另外,瓦檐还有着奇妙的实用价值。瓦片间充满了交叠出的缝隙,这是天然的空调机,夏天的时候,风从缝隙间吹出来,自然地形成习习凉风;而冬天,这些缝隙又会对风力形成自我调节。
砖在校园中的运用既实用又富有趣味性。在每一个“合院”中,王澍都利用石头基座等营造出地势落差,造了很多“下沉的院落”。这些院落的灵感来自传统建筑中的“天井”。院落种着葱翠的树木和修竹,地面是古老的青砖,青砖的缝隙里长着很多青苔,踩上去滑滑的,心里却有一种沉沉的踏实。
王澍对传统的运用并不拘泥,所有的合院都不是闭合的,在有的院子里,王澍把面山的一面彻底打开,而在图书馆这处院落里,围合处会有一个缺口,种上一棵树。王澍说,等树长大,学生们会在树荫下看书。而在建筑的内部,所有的内部设计,都非常现代主义:线条感极强的灯、屋顶的水泥质感、管道和线路的裸露。
在象山论文导读:成在设计中的应用及立体构成在实际中的应用从而表达出他们的情感,他们所利用的视觉传达符号就是建筑。作者简介:张子娇,女,江苏徐州人,南京艺术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设计基础研究。上一页12
建筑中,王澍最大的突破,在于尺度。中国传统合院尺度是很小的,但王澍的建筑尺度观念即使在现代建筑里也是相当大胆的。
在象山校园中,刻意简化处理的立面、为满足功能要求而略显庞大的建筑体量,都与自然和土地有一种亲近的交接,普遍种植的燕麦增进了环境的“中国”品质。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自然环境之间的微小差异,较之文化之间的差别,更能赋予环境乡土的特质。黑瓦、石墙、长草、斑驳的泥土、水渍和青苔、有意营造的粗犷,这一切都在灰绿色的天空下塑造着淡远的荒疏。这是有节制的荒凉,有别于日本式园林的无所不在的精致,是地道的中国风味。与自然风物之间的对话,并不是观光客般的欣赏、或风水先生般的推算。场所感的营造需要的不是理性而是感触,这一点,在王澍不乏诗意的自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读到。
建筑师们通过把空间的平面转化为三维空间立体的构成策略及美学特色、加工手法、材料运用、立体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及立体构成在实际中的应用从而表达出他们的情感,他们所利用的视觉传达符号就是建筑。
作者简介:
张子娇,女,江苏徐州人,南京艺术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设计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