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留白”让语文教学意蕴丰厚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039 浏览:69679
论文导读:
中国艺术历来讲求空白的妙用,“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确,在墨分五色的画面中,留下一方空白任人遐想,可以是长空万里,也可以是碧波万顷,起到“无形胜有形”的奇效。苏霍姆林斯基说:“在讲课的时候,好像是微微打开一个通道,望一望天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留下不讲。”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保留内容,让学生深思、探究、创新,而这也是教学中所说的“留白”。在语文教学中,恰当“留白”,不仅有助于教师生动地“授业”,更有助于学生主动地合作探究知识,有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独特的“补白”会激发学生的求知,使其获得享受新知的快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留白” 就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设置留白,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其中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结合教学实践,我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导学巧“留白”——“问渠那得清如许”

在上课之前,尤其是新授课之前,总要有导学的过程,也就是预先设置一种情境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带着学生走进文本自主学习,此时教师就应该退到幕后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会课文。

1.入课 “留白”

以前,我在上新课之前总是精心设计一段导语,然后揭题,顺便提出几个理由,引领学生一起学习课文内容。一段时间过后,我发现学生的兴致始终不高,那个课前设计的导语也纯属形式主义。经调查,我才知道:原来学生认为老师提的理由都是会讲解的,所以懒得动脑筋深思。因此,课堂越发显得死气沉沉,为此我很苦恼,一直寻求适当的教学策略打破沉闷。在与教学长者取经之后,我知道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于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总是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大胆延长学生自学课文的时间,同时鼓励学生提问,并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研究,从而尽可能解决自己提出的理由。应该说,一段时间的尝试后,我的学生自学能力有了很大进步,提问越来越有水平,自读课文进行深思的能力大有提高,他们的学习也越来越信心十足。学生的学习习惯也逐步养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人。

2.读后“留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深思,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曾听一位老师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前面的导语设计非常好,之后的配乐朗读更是锦上添花,在座的不单单是学生,连我们听课的老师都被那浓浓的父子深情所感染……遗憾的是,这位教师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谈感受,而是就此破坏那深沉的氛围,让学生“呜哩哇啦”地读起了课文,错失了一次培养学生感悟亲情的良机。所以,我个人以为,在高水平的美文朗读之后,如果学生已融入其中,我们教师应留足时间让学生体悟,为其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文意助一臂之力。教师朗读课文时的情感体验很能感染学生,但教师的情感体验却不能代替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适当留出自己情感体验的空白,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进入情境,凭借自己的生活感受去体验,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获得一种情感体验的愉悦。

二、探究巧“留白”——“踏花归来马蹄香”

理由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没有好的教学设计,就没有好的教学效果,而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深思理由,没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究理由,同样也达不到满意的课堂效果。

1.问后“留白”

语文教学过程中“问”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那么,如何才能让所有的问都得到满意的答呢?不少教师在教“留白”让语文教学意蕴丰厚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学中常常是一个理由才“抛”下去就急着请学生举手发言了,结果却是,学生要么答非所问或者回答不到点子上,要么就是语句不连贯。究其理由,我认为不是学生不够专心,而是缺少深思时间。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认为,每次提问后都应有意识地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来深思。为此,教师要有艺术家般留白的胸襟:一分钟甚至十分钟!因为此时的“冷场”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此时的留白是一个美妙的休止符,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随之而来的可能是一个个精彩的答案。

2.答案“留白”

语文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所谓“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我们万万不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用所谓的标准答案来取代学生的感受和深思结果,束缚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的个性,以致阻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我们的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也有属于自己的理解方式和思维方式,对同一个理由完全有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我们不必统一、强求一致,只要学生有理,我们就要肯定。教师应留出答案的空白,鼓励学生充分发表不同意见,并尊重他们在此过程中体现出的个性,尊重他们在此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当然,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引导我们的学生,对他们回答过程中所反映出的一些偏激或阴暗思想,我们要及时加以疏导和指引,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板书巧“留白”——“无画处皆成妙境”

板书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画龙点睛之笔。板书可以比较精练而直观地表现课文的结构或揭示其重难点,也是能够彰显课堂艺术魅力的一大法宝。因此,我每次上课前都下足工夫来设计板书,但很少会想到在板书中留下空白,让学生去填补。后来在教学中发现,我们如果能有意识地留下板书的空白,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去补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生的创新潜能挖掘出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得以发挥。在教学中,我不断地进行尝试。譬如,在教学《郑和远航》作板书“三个场景”时就特意只写了第一场景“扬帆启航”,而把其他的两个场景“战胜凶险”和“友好交往”留给学生看书后深思完成。结果发现效果很好,学生不但能写出来,而且兴趣很浓。

四、课后巧“留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身为一名语文教师,不论文导读:也绝对不会走马观花,图个热闹,而会更重视写作的章法和经验,最终心领神会,自然学到写好作文的策略。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讲评起来轻松,学生还爱听,课堂气氛活跃热烈,有时上着上着恍如回到了诸子百家的春秋战国时期。这样的写作留白切实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留白”不
但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而且要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要让学生带着理由走进文本,再带着更深、更新的理由走出文本,并为解决理由而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我们在结束课文教学的时候善于恰当留白,从课文引申、拓展开去,鼓励学生向生活学习“语文”。如我在教学《水》一文后,并不是简单地布置一些练习作业,而是巧妙“留白”:同学们,想一想你们家里有没有不良的用水习惯?今后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节约用水呢?在激发起学生浓厚的探究意识后,我顺势布置了课后作业:1.设计一条实践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2.节约用水,人人有责。写一份关于节约用水的“倡议书”贴到小区门口,呼吁大家都来节约用水。这样,语文学习延伸到了课堂之外,体现了语文即生活的大语文观念。

五、写作巧“留白”——“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所谓的写作留白,就是老师提供给学生一个大的框架,而在细节描写方面留下空白,让学生补充完成。也就是把房子的框架给学生搭好,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对这个框架进行添砖加瓦,进行装修“留白”让语文教学意蕴丰厚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由于框架是给定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必定显得更贴合中心,也更优美,这样做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对于老师来说,批改讲评也容易抓住学生文章的优缺点有目的地展开,学生自然也容易接受。
结构方面也可以进行相应的训练。如提前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课后去收集素材,然后对这些素材进行筛选,让学生根据素材寻找自己喜欢的结构,再由老师或学生评选出最好的文章进行剖析讲解。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自然也要准备大量的素材供学生参考。
对学生来说,老师提前布置的作文任务会让他时时关心生活和媒体中发生的事情,谁不想在课堂上讲出一个能得到老师赞许、同学羡慕的素材?因此,在准备的过程中势必会绞尽脑汁,这样就收到了训练的效果。课后,学生欣赏彼此的文章,但也绝对不会走马观花,图个热闹,而会更重视写作的章法和经验,最终心领神会,自然学到写好作文的策略。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讲评起来轻松,学生还爱听,课堂气氛活跃热烈,有时上着上着恍如回到了诸子百家的春秋战国时期。这样的写作留白切实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留白”不是空白,而是通过教师所留之白,让学生大胆补白;不是甩手不理,而是交托给学生的“自留地”,是推动他们积极深思,丰富想象,自主学习的一方舞台。我们要充分利用“留白”,为学生留出精彩,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深厚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