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谈论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734 浏览:132294
论文导读:协调便成为我国制定会计标准的目标。协调的结果既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又强调保持我国的会计特色。2.4新会计准则出台后的趋同阶段(2006—至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秘书长陈毓圭先生认为:趋同指的是收敛、缩小差异,现在不同,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步相同,最后消除差异。财政部于2006年新发布的会计准则体系,标志着我国会计
摘 要: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全球资本国际化、维护国家自身利益诉求的必要要求。本文结合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内涵及会计改革的路径,深入探讨了我国会计准则进一步国际趋同的策略。
关键词:会计准则 国际趋同 策略
1672-3791(2014)06(a)-0236-02
目前,随着全球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明显,各国之间互相渗透、融合,彼此的联系日益紧密。会计准备作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极为重要的经济活动规则,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现阶段各国的会计准则具有不一致性,给国际经济的发展和融合设置了较多的障碍。步入21世纪以来,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现已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各国各地区也已在该方面达成合作共识。因此,为了减少国际经济活动成本,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必须首先实现会计准备的国际化趋同,使一致的会计准则成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作为目前最大的出口大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会计准则趋同方面更是不能落后,所以,探讨和研究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实现与全球经济接轨和融合的重要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1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内涵

1.1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根据国际经济不断发展地需要,要求国家在制定会计政策法规、处理会计日常事务时,运用国际会计惯例,使各国之间的会计行为相互沟通、协调一致、相互统一。

1.2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产生的理由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本质上是经济发展需求的最终结果。由于我国会计准则在制定时,往往是根据出现的实务理由而专门制定,因此,随着实务地不断复杂,会计准则所带来的弊端也逐渐凸显。除此之外,由于我国的会计准则滞后于现代经济发展形势,容易造成经济形式过度侧重的制度缺陷,从而使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损失。所以,为了解决项目上的差异,必须保持我国会计准则与未来“国际财务准则”步调一致。
2 我国会计改革的路径
我国会计改革历史,可以用几个词简单准确的概括,那就是借鉴、接轨、协调、趋同,而它们也是各自所处时期被理论界广为提及的词汇。

2.1 改革开放初期的借鉴阶段(1978年—1991年)

1981年,为适应国家财政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调整会计科目并增加会计报表。1985年1月,全国人大六届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同年5月正式颁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这是我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借鉴国际会计惯例所颁布的新的会计制度,是我国会计国际化的重要开端。
1989年,对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了一次较大的改革修订,引进了一些国际通行的会计概念和会计策略。
这一阶段,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为适应这一经济环境,会计改革只是借鉴国际会计管理的一些内容,将其纳入我国的会计体系中。

2.2 确立市场经济后的接轨阶段(1992年—1996年)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实际上就是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以至衔接,这体现了一种倾向性。
1992年,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预示着我国的经济将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之中,迫切需要改革我国的会计核算标准,实现与会计的国际惯例接轨。1992年11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13项行业会计制度和10项行业的财务制度(简称两则两制)。“两则两制”的发布与实施,从根本上动摇了原有的会计核算体系,尽可能多地同国际惯例接轨。

2.3 亚洲金融危机后的协调阶段(1997年—2005年)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一个重要理由是多数国家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在会计披露时没有遵循国际会计准则,会计信息披露缺乏透明。这给我国会计准则的改革提供了警示。从1997年5月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出台开始,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协调便成为我国制定会计标准的目标。协调的结果既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又强调保持我国的会计特色。

2.4 新会计准则出台后的趋同阶段(2006—至今)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秘书长陈毓圭先生认为:趋同指的是收敛、缩小差异,现在不同,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步相同,最后消除差异。财政部于2006年新发布的会计准则体系,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朝着“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目标”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的需要,既融合了国际会计准则的理念,又不失中国本土特色,对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3 我国会计准则进一步国际趋同的策略

3.1 提高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程度

根据国际化原则,在会计准则设计上与国际保持同步,并在我国原有会计准则应用基础上,给予更深层次的拓展,从而使我国的会计准则在实际操作上更具灵活性。另外,制定金融业,房地产,保险业等行业标准,以弥补我国会计准则在这些领域的制度缺失。除此之外,我国还要结合目前的国际经济发展环境,制定更为合理的会计标准,以适应现阶段全球化的发展要求,从而进一步增加我国的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同程度。

3.2 结合发展实情,适当引入

尽管在会计准则趋同方面,鼓励各国之间相互借鉴,但也不能完全地照搬西方的会计规则。在会计准则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应该尽量借鉴和引入成熟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及其他已经被大面积成熟认可的标准学会,但是必须注意我国当前存在的多种因素,例如经济、文化、政治等。所以,换句话说,在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准则体系时,并不是要全面地照搬国际财务报告格式和要求,还应根据我国的发展实情,在保持国际化方面发展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相应的转变。因此,只有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接轨过程中,能实现双方的互惠共赢,这样的会计准则才是符合中国发展实情的最佳会计准则。

3.3 保证趋同化进程循序渐进

为保证经济发展环境更为有利,发达国家往往需要更为宽松的国际会计准则加以支持,因此,发达国家会对自身的国际经济交易准则进行适当规范,以此更好地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交易种类及数量上与发论文导读:计准则国际趋同探讨.江西财经大学,2006.靳炜伟,方锦屏.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分析.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3):64-66,77.王丽娟.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之路.中国证券期货,2013(5):162-16

3.上一页12

达国家仍存在很大差异。另外,由于我国很多经济业务刚刚起步,例如多种形式存在的金融衍生品、退休金以及养老金会计等,在这些方面均缺乏成熟的会计准则标准作支撑。因此,在这些方面,我国不可操之过急,要保证整个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进程循序渐进,从而形成适宜的准则以指导现实的经济交易行为。
4 结论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需求已越来越强烈,并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大趋势。目前,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基本一致,但是由于我国会计环境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针对性地研究影响当前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的因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理由。我国应配合以对应的制度策略,为国际化趋同扫清障碍,从而从本质上实现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同。
参考文献
[1]武茜.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
[2]廉艳绒.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
[3]娄阳.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理由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
[4]李琳.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06.
[5]靳炜伟,方锦屏.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分析[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3):64-66,77.
[6]王丽娟.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之路[J].中国证券期货,2013(5):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