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讨论法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作用与运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860 浏览:13258
论文导读:性,并结合学生实际合理采用它,才能让它真正成为师生敞开心扉,心灵交融、建构知识、提高能力、生成策略、催发情感的平台。【参考文献】 12下一页
【摘要】当前,注重学生合作探究、以课堂讨论代替教师“一言堂”的教学理念,受到大家的广泛认同。但由于一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对讨论法缺乏理性深思,致使课堂讨论流于形式,表面热闹而实际收效甚微。甚至有些教师因此否定讨论法。本文则从讨论法的重要作用及其正确运用两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课堂讨论;理由;策略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深入,并朝着更加务实的方向发展,教师们也多由以前的“满堂灌”转化为关注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化上来。这是教育发展进步的表现,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定要求。而讨论法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策略,以其灵活、热烈,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进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而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但是,目前讨论法在教师中尚存在颇多争议。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讨论法?讨论法有什么作用?又应该如何运用呢?

一、讨论法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讨论能让学生都参与进来,由被动听讲转化为主动参与。主动深思,自己体验,迅速及时地在小组内交流、反馈,这些都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促思增能,培养分析创造力。著名的教育家埃德加富尔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讨论法能推动他们深思分析。学生为了在交流中有良好的表现,往往更加集中注意力,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运用自身的生活常识和知识积累,分析判断,冥思苦想。而在交流中,同伴的思想、观点,又进一步点燃其深思的,去发现、探索、深思。
3.及时反馈,提高教学针对性。讨论法能较好地照顾学生的新发现、独到的深思,并及时反馈到教师这里来,进而让教师发现学生学习的理由和不足,发现教学理由,及时调整方向。当学生对文本理解出现偏差时,或者对知识把握存在理由时,教师也可以及时纠正、补充。
4.交流碰撞,培养团结协作习惯。学生在讨论探究中产生情感体验,思想碰撞。没有合作就难以讨论出什么有价值的结论来,没有团结,讨论就无法深入进行下去。特别是当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相同或相近见解时,便会立即产生“英雄所见略同”的认同感和欣喜感。而当一些学生遇到疑难或困惑,在小组成员的点拨下豁然开朗时,便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感激和亲近的情绪。因此,讨论法能培养学生协作的习惯,增进他们的团结和友谊。通过讨论,交流了思想,融洽了感情,提高了与人相处的能力,兼容并接纳他人的胸怀和习惯。
5.畅所欲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班级教学模式下,尽管教师努力调动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但公开集体发言的机会还是很有限的,因而学生往往显得口讷,缺乏活力,而讨论法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分组讨论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在表达中修正,在修正中表达。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通过讨论,很多原本性格内向的学生变得活跃起来,变得健谈起来。

二、讨论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正确运用

1.科学合理组建讨论小组。学生性格多种多样,能力参差不齐,有善于深度深思的,有偏重感性认识的;有富于创造的,有喜欢借鉴学习的;有乐于表达的,有相对腼腆羞涩的。教师在分组时,须对“学生资源”宏观整合,优势互补,让各组都能讨论起来,让人人都能活跃起来。对个别缺乏“火种”的“讨论贫困组”,要调动优秀人才进行“援助”。切忌分组顺应座位“天然生成”。顺其自然的分组往往没有考虑到课堂讨论需要。这样,有的小组争得面红耳赤,热火朝天,有的小组则群龙无首,冷冷清清,收获寥寥。
2.合理设置讨论理由。讨论要有质量,首先是要选择有讨论价值的理由。这是讨论法的前提,方向。没有讨论价值的理由拿来讨论半天,为讨论而讨论,浪费时间不说,还容易养成学生的坏习惯,败坏课堂风气。
什么样的理由具有讨论价值?
(1)理由要能体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如《做人要自尊》一课,徐悲鸿勤奋学习的动力来自哪里?这一理由对于学生了解徐悲鸿性格、深入了解文章内容能产生推动作用。
(2)理由能激发和推动学生深思。有些理由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学生接到理由后,思维一下子就动起来了,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在讨论中,学生发言的高。反之,如果教师提出的理由不需要深思,或者不容易激发学生深思的热情,学生勉强“做讨论状”,实在没有讨论的必要和价值。
(3)理由难易适度。如果难度太小,学生不深思或略加思索就能得出结论,自然无需讨论。教师把这样的理由抛给学生后,学生们虽然勉强讨论,但难以有什么成果,而且容易对学生造成伤害,挫伤学生深思、讨论学习的积极性。同样,难度大的理由也不宜让学生讨论。

3.精心捕捉讨论机会。讨论法教学应该用在“非讨论不可”的时候。

(1)先深思后讨论。讨论是一种合作交流,它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首先独立深思,对理由有一定认识和见解的基础上。教师抛出理由就让学生讨论,让学生措手不及,可能出现冷场、中断,或者讨论质量低下。
(2)学生产生困惑时讨论。学生大面积产生困惑,都急于想知道结论,这时他们的求知、深思的动机、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都很强烈。此时安排讨论,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教学《基层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时,当我们教学完第一课时,学生已对相关知识有了充分了解,对形式涉及哪些基层组织?对自己居住的村庄、街道或社区的基层组织叫什么名字等等急于知道的时候,安排学生讨论。
(3)灵活安排讨论时间。有些理由具有激发学生兴趣,提挈全课、激活课堂的作用,这样的理由适合放在课首;有的理由需要之前做出大量铺垫式的介绍或引入,学生才能认识到的,这样的理由适合放在课中;还有一些理由,属于对整堂课的总结归纳,深化提升,这样的理由宜放在最后讨论。例如:《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一课,只有当学生知道时代背景、别里科夫把自己装在套子里的理由这些理由解决之后,才有可能去讨论别里科夫有没有值得同情的一面。所以这个讨论只能安排在后半段。
总之,讨论法既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它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只有把握其科学性,并结合学生实际合理采用它,才能让它真正成为师生敞开心扉,心灵交融、建构知识、提高能力、生成策略、催发情感的平台。
【参考文献】
论文导读: 黒(美)尔,(美)斯蒂.《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讨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庄.《课堂讨论的四大策略与五个“避开”》.《现代语文(教学研究)》李志平.《浅议优化课堂讨论的原则与模式》.《语文教学参考》上一页12
 [1]黒
(美)尔,(美)斯蒂.《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讨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庄.《课堂讨论的四大策略与五个“避开”》.《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3]李志平.《浅议优化课堂讨论的原则与模式》.《语文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