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我国传统哲学基本理由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74 浏览:8539
论文导读:传统哲学的基本理由。将天人关系理由的实质简单地解释成人与自然的关系肯定是十分不妥当的。现在的自然科学角度的天与当时所谓的天几乎不是一个概念。与西方的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等人相比,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们在自然科学方面几乎毫无建树,因为中国的先哲根本就没有朝自然科学方面研究。荀子很明确地表达出了当时
摘要:恩格斯曾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首次提到了哲学的基本理由,即:“全部哲学,特别是控哲学的重大理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理由。”但是很显然,研究中国传统哲学时无法直接套用该理由。由此探究,思维和存在是否是全部哲学的基本理由,中国传统哲学作为一种哲学类型,有没有其独特的哲学基本理由。
关键词:哲学类型;哲学基本理由;中国哲学;人的品性与社会需要
恩格斯曾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首次提到了哲学的基本理由,即:“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理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理由。”从此以后,恩格斯的哲学基本理由成为了大多数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公认的哲学基本理由,但凡提到哲学思想和哲学家,都会以对这个理由的回答作为相应标准,而被列入唯心主义或唯物主义的阵营。但是在分析到中国传统哲学人物和思想的时候,许多困难和矛盾却随之浮现。于是我们不得不思考,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理由,究竟是不是全部哲学的基本理由。

一、恩格斯的哲学基本理由

为了深入探究恩格斯的哲学基本理由的含义,我们必须了解恩格斯提出理由时的背景和立场。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理由的理论是针对马克思之前的西方传统哲学而言的,所谓“全部哲学”主要指的是在西方传统哲学史上占主导地位的知识论哲学。由此可见,恩格斯的话是在具有特定背景的情况下产生作用的,如果忽略理论背景,以偏概全,则可能导致理论与实际不符的情况。

二、全部和单个类型的哲学基本理由

如果从一门学科的角度看待哲学,那么哲学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哲学内部有不同的模式、流派、类型。如果说一个理由能够成为哲学的基本理由,那么这个理由必须在所有类型的哲学中具有普遍性。恩格斯的哲学基本理由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作为整个哲学的基本理由十分勉强,因为很多类型的哲学派别不讨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理由,比如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中国传统哲学等,并不探究这个理由。所以准确地说,恩格斯的哲学基本理由是知识论哲学的基本理由,而不是哲学的基本理由。至于什么是哲学的基本理由,俞吾金先生提出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观点:“什么是哲学?”才是哲学的基本理由。对这个理由的回答决定了回答者抱有什么样的哲学观,从而判断出他从属于什么哲学类型。这个理由在哲学中起到了奠基的作用,所以这个理由是哲学的基本理由。
哲学有其基本理由,单个哲学类型也有其基本理由,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理由就是知识论哲学的基本理由。中国传统哲学也有其特有的基本哲学理由。首先,关于中国传统哲学,必须被肯定为一种哲学类型的存在。中国以前是没有哲学这一说法的,哲学一词是近代由日本传入。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历史上不存在哲学。且不论争论已久的“中国哲学合法性”的理由,单从哲学一词的来源上分析。哲学译自单词“philosophia”,由“philein”(爱和追求)和sophia(智慧)组成,愿意为爱智慧。从这个角度定义哲学的话,中国古代是有哲学的。由于中国和西方多个世纪没有交流,文明的发展必定会因为各种因素而产生一些差异。假如因为这个理由而严格按照西方哲学的模式来生搬硬套,那么不仅违背了哲学的初衷,更是牺牲了中国千百年来的宝贵精神财富。而从单个哲学类型的角度看时,中国传统哲学就是一种非常有价值并且极具特色的哲学类型,所以也应具有其相应的哲学基本理由。

三、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理由

中国传统哲学长久以来留下了许多深刻且富有内涵的理由,例如天人关系、义利之辩、知行观、人性论等。这些理由虽然都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居于重要地位,但是都还不具备足以作为中国传统哲学基本理由的普遍性。

(一)天人关系

天人关系一直都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热门理由,甚至长时间以来有不少学者就把天人关系理由当作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理由。这与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理由不无关系。当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的学者将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理由的思维模式带入到中国传统哲学的深思中时,就会很自然地寻找与思维和存在相似的对立概念。在此基础上,天人关系就能很自然地被解释成了自然(思维的客体)和人(思维的主体)关系,显然,这一关系的对立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虽然直接生搬硬套显得十分勉强,但是由于该理由在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所以有些人宁愿选择抛弃思维与存在关系的影响,而坚持将天人关系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理由。
将天人关系理由的实质简单地解释成人与自然的关系肯定是十分不妥当的。现在的自然科学角度的天与当时所谓的天几乎不是一个概念。与西方的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等人相比,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们在自然科学方面几乎毫无建树,因为中国的先哲根本就没有朝自然科学方面研究。荀子很明确地表达出了当时的一种思想倾向:“圣人为不求知天。”《左传·昭公十八年》中,子产也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因为自从产生了人类社会之后,自然对人的压迫感已经减少很多,人民最大的压迫感来自于统治者。《礼记·檀弓下》中孔子曾经说过一句具有代表作用的话:“苛政猛于虎也。”因此人们的关注点从自然转向社会是当时人的自身需求,权衡之下,自然科学的研究就不是主要任务了。所以所谓的天人关系根本就不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讲到天人关系的时候经常提到天人合一,但是天人合一绝对是不指客观作用上的人与自然合而为一。孟子在一句话中曾经表达过天人合一的思想:“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从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所谓的天人合一并不是客观作用上的,而是主观作用上的。天人合一所追求的是自身的修养和完善,而不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改造。无论是孔子提出的“求仁”还是孟子提出的“四端”及“浩然之气”,都是由内而外的;其它的先哲比如老子,虽然提出了物质作用上的天道,但是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人自身对天道的效仿,而不是对天道本身的探究;庄子的“坐忘”,实质上是一种无欲无求的精神状态,是通过自身修养而非对世界的转变而达到的,促使庄子提出这种修养的理由也非自然,而是社会。出现这种现象的理由我觉得就是上述的价值观的转向。人们关注的焦点不再是自然本身,而是人和人类社会。论文导读:天只是延续着作为一种权威的象征而存在,比如天子、天命等词,都是在借天的权威。所以所谓的天人关系,重点不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是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们借着天人合一的口号,按照社会的需要来改善自身,使自身更有利于立足社会。这才是天人合一的实质内容。上一页12
天只是延续着作为一种权威的象征而存在,比如天子、天命等词,都是在借天的权威。所以所谓的天人关系,重点不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是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们借着天人合一的口号,按照社会的需要来改善自身,使自身更有利于立足社会。这才是天人合一的实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