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互联网保险生长路线图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068 浏览:105939
论文导读:
在过去的半年里,保险行业正进入“大刀阔斧”的改革期。在2012年资产端迎来不断变革的同时,承保端的变革则显得更加势在必行。而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则为保险业承保端的变革带来无尽的空间和机遇。
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统计数据,2011年至2013年,国内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公司从28家上升到60家,年均增长达46%;规模保费从32亿元增长到291亿元,三年间增幅总体达到810%,年均增长率达202%;投保客户数从816万人增长到5427万人,增幅达566%。
而若以渠道而论,今年4月以来由于银保新政的下发,互联网渠道更加受到重视,更多的中小保险公司纷纷投身,以生命人寿为例,6月份生命人寿通过淘宝平台的销售额预计目标是100亿元规模。
而在互联网保险疯狂生长的路径中,财险和寿险已俨然走出了分化的两条路。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这样形容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当前,保险行业借互联网金融勃兴之机,开始提速进入一轮“全面发展期”,以网络销售为核心的“互联网保险”,在新技术应用浪潮下迅速成长为一个创新子业态,呈现出市场主体集中进入、业务规模快速扩张等特点。
互联网+保险的生长路径
在金融行业里,利用互联网改善服务和产品的银行业最早起步,而第三方支付的蓬勃发展亦转变了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对于保险业而言,最初触网是在销售端。陈文辉称,保险业是较早主动采用网络营销模式的金融业态。回顾我国保险业与互联网的合作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首先是1997年至2000年的信息发布阶段。1997年11月,中国第一个面向保险市场和保险公司内部信息化管理需求的专业网站——中国保险信息网正式运转,开启了保险与互联网的亲密接触。但是,由于当时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整体市场环境尚不成熟,消费者和市场主体对互联网保险的认识不足,保险公司主要利用互联网开展品牌宣传、产品介绍、业务咨询等。
2000年至2011年,保险业进入渠道探索阶段。部分保险公司尝试将互联网作为新型销售渠道和服务渠道,通过网站或在门户网站嵌入保费计算器等多种途径获得客户并达成交易,同时提供保单查询、理赔等后续服务。如2000年8月平安保险PA18问世,集证券、保险、银行及个人理财等个性化功能于一体,开创国内先河。这一阶段互联网与保险的结合主要体现为互联网帮助保险公司把“业务搬到网上”,为保险机构提供技术支持,还没有出现真正作用上的互联网保险业态。
虽然平安保险PA18最终未能发展下去,却成为今天众多保险公司的“黄埔军校”。记者曾接触过多位曾任职PA18的保险业内人士,对于PA18当年的发展和感情都不言而喻。而今天多家保险公司的电商策略亦受到当年PA18的较深影响。
2011年至今,保险业进入创新发展阶段。保险业与互联网开始探索深度融合。互联网保险真正进入创新发展阶段,具体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保险业开发了真正基于互联网经济需要的创新产品,为互联网经济提供了风险保障,如网络购物退货运费险、专门为淘宝卖家提供履约保证的“众乐保”及医疗保障的“乐业保”等。
另一方面,保险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更精准的保险销售,改善客户体验,提升行业的服务能力。如,航班延误险,简化了传统保险的索赔流程,优化了消费者的体验。这一阶段,一些保险集团开始探索互联网领域布局,平安、太保、人寿集团从2011年开始相继成立集团内部电商子公司。2013年9月,由“阿里、腾讯、平安”为主要股东的第一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在线由保监会批复成立,众安是第一家不设分支机构、跨区域经营的全国性保险公司,它的设立标志着我国互联网保险进入机构专营阶段。
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渐渐告别了无序生长阶段,无论是从规模保费增速还是商业模式体系上,互联网保险均在不断前行。截至目前,我国互联网保险已建立起以网站模式、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模式、网络兼业模式、专业模式和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模式五种模式为主导的基本互联网保险商业模式体系。
互联网保险第一版图:寿险“围城”
从技术层面而言,似乎财险才应该是互联网保险的第一阵地。不过,互联网保险真正造出声势,还是从寿险而始。多家寿险公司推出的创新产品眼花缭乱,但均未脱离传统寿险产品的本质,而除去保险理财产品不论,创新的品种按类别看仍十分有限,营销作用更为明显。
平安证券研究报告总结,通过网络销售的金融产品大体要满足三个特征:一是产品要简单,客户能否读懂金融产品条款,是客户能否信任并接纳金融产品的前提。 如国华人寿金钥匙一号理财计划、泰康人寿e理财A款投连险等产品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产品属性单一,客户容易理解和接受,消费者购买这类保险产品的过程和购买余额宝类产品没有太大的差异。 这也是为何现有网络保险销量较大的是投连险、高现值保险、意外险、旅游险、车险等。
第二是交易要频繁,也就是互联网里所说的粘度。频繁交易才能突出互联网的便利,交易越频繁的产品,越容易在互联网实现,最典型的是证券期货的交易业务,通过互联网能够实现最大的便利,既降低成本,也便利了客户。另外一些业务如银行转账支付、第三方支付也属于这类特征。
第三要交易数额小,消费者对交易数额的考虑主要源于对网络安全和交易对手的信任,数额越大交易越谨慎。而总结多位业内人士的看法而言,即互联网保险的创新要大致满足简单化、有粘度、碎片化且有应用场景。
今年年初,火爆一时的“求关爱”在短短2个月内成为朋友圈里创新保险产品的鼻祖,随后,一些复刻型产品迅速跟上。虽然在影响力方面尚有质疑,但保障型产品社交化的声势由此而始。有观点认为,“求关爱”就是最好的营销宣传案例。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sxlw/lw45005.html上一论文:探讨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汽车保险与理赔》教学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