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999 浏览:94787
论文导读:
伴随着新课程的成长,学具走进了课堂。学具在教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为教师所重视,这是因为它不仅具有真实、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知识的重难点,从而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向主动探索、主体实践、合作交流,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操作学具,谈谈一些体会: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关的心理实验表明,学具在对提高小学中低年级学生无意识和有意识同步发展十分有利。由于学生对操作实践活动有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对新鲜有趣的东西,能够集中注意力去想它,了解它,以形成鲜明的深刻印象,并且喜欢刨根问底,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由此极大地推动了孩子的有意识记的发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时,先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自己描述一下这个物体什么样,随便看,随便摸,随便说,然后小组讨论,总结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牢固灵活地学到了知识,而且帮助学生自己总结出学习策略,体验到自己得出成果的那种成功的愉悦,拓展了学生积极的智力活动。

二、有利于启迪儿童思维

“儿童的智慧出于手尖上”,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即动脑,动脑即动手,二者并驾齐驱,相辅相成,恰恰正是这二者成为学生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策略与途径。
(1)合理运用学具有助于学生形成抽象的数的概念。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最后到“语言符号”的发展阶段。概念的形成是由具体到抽象,尤其学习起始概念,更要靠亲身感受。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学具中观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以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感知有关形成概念的具体实在的材料,结合活动情形,生活经验,进行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推动概念的形成。
(2)合理运用学具有助于助学生推导几何公式和法则。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起始阶段,儿童在归纳总结推导抽象的几何公式、计算法则的时候,他们的思维有很大的具体性、形象性。要达到感知丰富,思维敏捷灵活的目的,仅视觉上的感知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充分调动手、脑等感官协同并用,才能更好地推导出抽象的几何公式及计算法则。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解答实际理由的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过程自然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教学中适时、适度的操作学具,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解答较抽象的几何形体的拼、割实际理由。在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深思,从中发现事物的特征,寻找到既简单又合理的算法,达到正确解答理由

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动作与思维密不可分。低年级的学生对新颖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喜欢动一动、试一试。所以,在教学中,要向学生提供能突出知识特点的、带有色彩的直观材料,“投其所好”,让其亲自动手,感知实践。如:教学“有余数除法”时,可组织学生摆彩色小棒。先拿出10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问可摆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小棒?并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同时写出剩下的小棒数,然后再让学生分别取出11根至15根小棒,仿此一一进行操作,板书,强化训练,使其程序规范,动作熟练。通过这一动作和感知的协调,推动动作思维不断进行,使学生初步理解了余数的产生和余数的含义,并初步概括出余数的概念。这样引导学生自己从动作中发现、思索、领悟、概括,获得直观的知识,推动了思维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地引应用学具,让学生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想一想、讲一讲等多种教学手段综合应用,使学生手、眼、口、脑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且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能得到训练和加强。这样,学生获取的知识、概念会更清晰,记忆会更牢固。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正确适当的操作学具,有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sxjxlw/lw28171.html上一论文:试论生物课堂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