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究毒鼠药中毒致凝血异常38例临床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599 浏览:13213
论文导读: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抗凝血类慢性杀鼠药,主要毒理作用为通过竞争性抑制体内维生素K代谢从而影响凝血酶原及相关部分凝血因子Ⅱ、Ⅶ、Ⅸ、X合成,导致出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同时它的代谢产物还能直接损害毛细血管,导致临床出血症状。抗凝血性杀鼠类鼠药中毒后,因鼠药对体内已合成的凝血因子没有对抗作用,要待相关凝血

【摘要】目的:总结鼠中毒导致凝血异常的的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及结果。对抗凝血治疗杀鼠药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策略 随机抽取在2008年1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杀鼠药中毒病例38例。采用维生素K1 40~6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滴,每日1次。病重者增加维生素K 用量。观察患者凝血功能及出血症状的变化情况。对于反复发生凝血功能异常的在好转后改维生素K1 1O~20mg肌注,每日1~2次,治疗2~6个月。结果 3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凝血异常,给予维生素K 等治疗后38例全部治愈。结论 抗凝血性杀鼠剂中毒以出血症状为主要表现,用维生素K治疗是特效解,但治疗效果与患者中毒到就诊时间的长短明显相关。
【关键词】抗凝血治疗;杀鼠药中毒;临床效果
1671-8801(2014)011- 0084-01

杀鼠剂是用于制约鼠害的一类农药,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近年来鼠药市场混乱,鼠药中毒事故屡有发生。其临床表现不一,且症状不特异。现将我院2008年1月一2014年2月因鼠药中毒所导致凝血异常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l 资料与策略

1.1 临床资料

1.1.1 研究对象2008年1月一2014年2月我院因杀鼠剂中毒收治住院的患者共38例,年龄为16~ 65岁。其中误服3例,2例患者有鼠药接触史,33例为服毒。
1.1.2 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就诊时临床表现较复杂,部分患者累及多个系统。10例服药后6小时内来院的患者无明显出血表现,仅表现为恶心、呕吐、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服药后2~10天就诊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鼻腔、牙龈等多部位出血,经久不愈。其中皮肤、黏膜、牙龈出血者17例,皮肤黏膜出血伴血尿8例,月经量增加2例,1例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出血发生时间多在服药或有接触史后1~3天。
1.2 治疗策略 如为当日中毒,给予洗胃、导泻等治疗推动残余药物排出。有凝血功能异常或出血表现者立即给予维生素K1 40~60mg,加入5 %葡萄糖溶液内静滴,每天1次。如病情危重,同时给予输注维生素C和氢可200~300 mg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并给予氨甲环酸抗纤溶治疗,同时加强对症、支持和保肝治疗[1]。经上述治疗,多数患者用药1~5天后凝血功能明显得到改善,复查凝血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实验室复查血、尿、便三大常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出凝血时间均恢复到正常范围[2]。对于服药后2-10天就诊的患者给予维持治疗维生素K1 10~20 mg肌注,每日1~2次出院。10例服药后即到院就诊的患者未用药,告知所有患者出院后1周来院复查凝血时间,坚持复查6个月。

1.3 疗效判定 患者入院时查血常规、尿便常规、生化、凝血功能、凝血因子活性测定等

相关检测。因我院仅能检测凝血因子活性,故仅能对比PT、APTT治疗前后变化判断疗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复查凝血功能,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估疗效。
2 结果
2.1 10例服药当天就诊的患者出院后监测凝血时间全部恢复正常,尿及大便隐血阴性。28例患者尿及大便隐血试验部分阳性。凝血功能在治疗3-6月后逐渐恢复,尿及大便隐血试验亦恢复正常。
2.2 疗效评估 10例患者治疗5天后停药,随访时监测凝血时间,全部正常。治疗1月后评估显效24例患者显效,好转4例,无效0例,对好转4例继续治疗3月后评估显效4例总有效率100% 。复查出凝血功能提示PT、APTT均恢复正常范围。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作用(P<0.05),见表1。
2.3 复发情况观察 随访34例未出现病情反复,4例用药1月后自行停药,停药5-7天后有不同程度的病情反复,再次使用维生素K1 肌注后出血症状好转。随访至6月38例全部治愈。
3 讨论
杀鼠剂是一种可以杀死啮类动物,常用于杀灭鼠类药物的化合物。目前,国内外杀鼠药约有几十种,但日常使用者不到1O种。大多数的杀鼠剂对人、动物都有较强的毒性。据相关报道,在市场出售的常见杀鼠剂中,敌鼠钠、为剧,其无特效解毒剂,因此对人、畜危险性极大,国家明令禁止使用,而推荐使用慢性毒鼠药[3]。溴敌隆是我国目前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抗凝血类慢性杀鼠药,主要毒理作用为通过竞争性抑制体内维生素K 代谢从而影响凝血酶原及相关部分凝血因子Ⅱ、Ⅶ 、Ⅸ 、X合成,导致出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同时它的代谢产物还能直接损害毛细血管,导致临床出血症状[4]。抗凝血性杀鼠类鼠药中毒后,因鼠药对体内已合成的凝血因子没有对抗作用,要待相关凝血因子相对在体内耗竭后,才会导致凝血时间延长。所以出血症状往往出现于中毒后1~4 周[5]。抗凝血性杀鼠剂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多为出现全身性出血倾向。目前在临床上维生素K1为对抗凝血灭鼠药中毒进行治疗的一种特效药物,具有起效快,疗效好的特点,患者的中毒程度不同,其应用维生素K1的剂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对于鼠药中毒及时就诊的患者给予维生素K1治疗的时间更短,使用剂量更小;对于就诊时间晚的患者初期使用的剂量较大,使用3-5天后减少剂量,可给予肌注,但使用持续时间长,常需要1-3月。第二代抗凝血鼠药的亲脂性发生明显增加,其代谢时间发生明显延长,鼠药半衰期在l6~69d,所以抗凝血鼠药在体内的药效时间相对较长,一直到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逐渐恢复到一定浓度后, 抗凝血效果才会得以消失。所以补充维生素K 的治疗时间要尽量长一些,若是疗程短很容易导致病情发生反复。因此对于维生素K,要长时间进行应用,一般在1~3个月的时间。本次研究中,给予38例患者抗凝血进行治疗,患者全部治愈,无死亡现象,并且没有一例患者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因此可知,采用抗凝血对杀鼠药中毒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抢救与治疗过程中对其予以应用,提高临床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黄世华.19例抗凝血灭鼠剂中毒致出血的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08,29(1O):1409
[2] 邓家栋.临床血液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435—1436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swywlw/lw44141.html上一论文:论608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检测及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