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深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360 浏览:82010
论文导读:2000年、2001年调整后,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差距逐渐变小。1995~2010年,地区间人均财政收入的差异系数逐步减小。1995年,各地区人均财政收入总体标准差为327.9元,差异系数为120.4%,人均财政收入最大值地区上海是最小值地区贵州的15.4倍;2010年,各地区人均财政收入总体标准差为276

2.4元,差异系数为80.3%,人均财政收入最大值地区上

摘要:转移支付是分税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的分税制在界定财权、事权的基础上,必须有相配套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否则很难发挥其财政调节作用。本文以1995~2010年财政收支数据为基础,分析我国分税制改革后财政转移支付的总体规模、地区间财政能力的差异以及财政转移支付纵向、横向的平衡效应,结合现阶段财政转移支付相关法规制定中存在的理由,提出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政策倡议。
关键词:财政转移支付;财政能力;财政;事权
1007—7685(2014)03—0088—08
自1995年我国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来,转移支付规模不断扩大、分配方式逐步完善、结构日益优化,有效缓解了和地方间的利益冲突,对平衡地区间财政能力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起到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换,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也暴露出一些理由,需采取措施不断完善。

一、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目前状况

(一)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增加,结构有所变化

1.规模不断增加。如表1所示,我国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深思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总额不断增加,从1995年的2375.9亿元增加到201 1年的39 921.2亿元,增长近17倍。虽然从绝对数量看,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增长较快,但其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却没有明显变化,1995~2011年,该比例最高为2004年的49.6%,最低为1997年的41.8%。由此可看出,财政转移支付有继续扩大的空间和能力。
2.税收返还占比不断降低。1995年,税收返还占财政转移支付的比重最高,为78.6%,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仅占21.4%。此后,转移支付结构不断调整,税收返还的比重逐年降低,2011年降到12.6%;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的比重不断提高,2011年提高到4

5.9%和41.51%。

3.一般性转移支付弱化了均衡各地财力的作用。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大幅增加,但部分具有专向用途的资金比重较大,弱化了均衡各地财力的作用。2011年,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为18 311.3亿元,占转移支付总额的比重略高于专项转移支付。而其中的工资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等具有专项用途,不能更改,难以与其他的一般性转移支付相协调。2011年,仅调整工资性转移支付和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的金额就高达3197.2亿元,占一般性转移支付的18.4%,占整个财政转移支付的8.0%。此种转移支付虽被列在一般性转移支付中,但带有专项性质,地方政府不能灵活使用,因而其均衡地方财力的作用有限。
4.专项转移支付规模大、种类繁多。我国专项转移支付的规模较大,2011年,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总额为16 570亿元,占转移支付资金总额的41.5%。但从实际运转情况看,存在项目过多且零散、部分专项转移支付设置交叉重复、多部门分头管理和分配下达时间约束较差、部分专项转移支付配套要求过高等理由,由此造成专项转移支付在拨付与实际发放过程中存在使用效率低、“权力寻租”等多种理由。

(二)我国地区间财政能力差异较大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效应可通过地区间财政能力差异的变化来评价。从狭义角度讲,地方财政能力指各级政府以财政收入满足当地居民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从而推动地方社会及经济发展的能力。衡量地区间财政能力差异,可通过地区间人均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差异程度来测算。以地方政府本级财政收入为比较数据,引入总体标准差及表明地区间人均财政收支水平差异程度的差异系数进行测算。
1.地区间人均财政收入的差距变小。如表2所示,各地人均财政收入增长较快。1995~20lO年,地区财政收入总额的人均占有量从272.5元/人增长到3442.2元/人,增长12.6倍;人均财政收入最大值地区从1746.6元增长到12479.4元,增长7.1倍;人均财政收入最小值地区从113.5元增长到1381.2元,增长12.2倍。总体看,经济较落后地区的人均财政收入增长幅度较经济发达地区增长速度要快得多。地区间人均财政收入差异系数呈震荡下行态势,1995~1999年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差距逐年增长,经过2000年、2001年调整后,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差距逐渐变小。1995~2010年,地区间人均财政收入的差异系数逐步减小。1995年,各地区人均财政收入总体标准差为327.9元,差异系数为120.4%,人均财政收入最大值地区上海是最小值地区贵州的15.4倍;2010年,各地区人均财政收入总体标准差为2762.4元,差异系数为80.3%,人均财政收入最大值地区上海是最小值地区甘肃的9.0倍。人均财政收入的地区间差异虽逐年缩小,但不同地区间的人均财政收入差距仍较大。地区间人均财政收入差距不仅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直接表现,也是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
2.地区间人均财政总收入的差距逐年缩小。以地方本级收入加上补助收入(包括对地方的税收返还)为对象,测算地方财政总收入。如表3所示,地区间人均财政总收入差距逐年缩小。从测算的差异系数看,除1995年对地方的补助增加了地区间人均财政总收入差距外,其他各年的差距都有所缩小。在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之初,这种效果并不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逐渐显著,从1995年的122.7%降为2010年的53.6%。而且在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差异最大的1999年,由于转移支付的作用,人均地方财政总收入的差异有所减小,但并未表现出明显的震荡态势,除2002年差异系数突然增大外,整体呈下行态势。总体看,政府间转移支付极大地缓解了地区间人均财政收入的差异。在分税制改革初期,政府间转移支付对缓解地区间人均财政收入差距的作用不明显,2001年以后地区间人均财政总收入的差异系数明显低于地区间人均财政收入的差异系数。2010年,地区间人均财政收入的差异系数为80.3%,而人均财政总收入的差异系数仅为53.6%。可见,政府间转移支付有效缓解了地区间人均财政论文导读:总收入的差异。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深思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深思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上一页12
总收入的差异。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深思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深思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