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述浅针配合情志护理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40例临床效果

最后更新时间:2023-1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523 浏览:86120
论文导读: 2.2.1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观察组患者取平卧位,取晴明、承泣、牵正、阳白等穴,医者取端坐位,用左手拇指指甲将刺激点处皮肤掐切成“十”字形的指甲印(注意:拇指不要太用力,以免病人产生痛感);以右手食、中指夹持针柄,拇指指腹轻顶针柄的顶端,将针尖轻放在“十”字形的指甲印上,再用中指指甲骚爬针柄。以适量消毒棉花包裹浅
【摘要】目的:探讨浅针配合情志护理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治疗中的具体影响。策略: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门诊推拿部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急性期4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中加入浅针配合情志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浅针配合情志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程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浅针配合情志护理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痊愈质量。
【关键词】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浅针,情志护理
1004-4949(2014)12-0687-02
面瘫,是指在由各种理由所引起的非进行面神经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中医俗称“口角歪斜”。该病不受年龄限制,发病理由多为脉络空虚,感受风寒,或是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急性期时因为局部缺血缺氧严重,头面部针灸可加重病情,故头面部常规艾灸、手指点穴、局部敷贴磁片等治疗外,加入浅针配合情志护理。我科自2014年1月—2014年11月就诊4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其临床治疗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科自2014年1月-2014年11月就诊4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左侧9例,右侧11例,年龄22岁-68岁,病程1天-37天;对照组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左侧12例,右侧8例,年龄31岁-70岁,病程1天-40天。所有患者均符合周围性面瘫中医诊断标准[1], 无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病变或全身严重疾病, 所有患者对治疗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 急危重病人;② 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外伤造成的周围性面瘫;③ 面部有破溃者;④ 认知功能下降及语言表达障碍者;⑥ 未按照本次研究规定执行者。两组的性别,年龄分布、病程、病情分布均相似,具有可比性(P>0.05)。
2 研究策略

2.1 实验前宣教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如艾灸、手指点穴、局部敷贴磁片及指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浅针配合情志护理。治疗前由护士向患者说明浅针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以及对康复的作用。

2.2 具体策略

2.2.1 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观察组患者取平卧位,取晴明、承泣、牵正、阳白等穴,医者取端坐位,用左手拇指指甲将刺激点处皮肤掐切成“十”字形的指甲印(注意:拇指不要太用力,以免病人产生痛感);以右手食、中指夹持针柄,拇指指腹轻顶针柄的顶端,将针尖轻放在“十”字形的指甲印上,再用中指指甲骚爬针柄。以适量消毒棉花包裹浅针针尖,然后把针尖点按在刺激点的皮肤表面,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即(1)在针体与经穴所在部位平面,作垂直和不相垂直相交替的连续摆动(2)中指指甲在针柄作上刮下推时,轻刮轻推,约45次/分,81次为1刺激量(3)完成对穴位的刺激后,先以拇指指腹对针尾点按9次,再以食指、中指夹住针柄逆时针弧度旋转6次。操作约30分钟。
2.2.2 情志护理 (1)劝解疏导,稳定情绪 患者多因为突然起病,且因容貌转变及留下后遗症而产生焦虑、恐惧、紧张、忧郁等情绪。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患者,对该病会有不同的心理表现。有的对治疗充满信心,有的失去信心产生悲观失望情绪,这时要根据患者的不良情绪,给以耐心解释,安慰关心患者,缓解其紧张的心理状态,多举出以前的成功案例以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讲解发病理由、治疗的原理及疗效时要耐心、细致,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密切配合治疗及护理。(2)鼓励患者提高自护的能力 治疗期间,鼓励患者合理安排好工作、学习、生活、休息,避开情绪激动和不良因素刺激。指导患者掌握一些家庭康复自护常识,如用温水洗脸后按摩面部,多做抬眉、闭眼、耸鼻、示齿、努嘴、鼓腮等动作;面部注意保暖,外出时戴口罩、墨镜,避开感冒;尤其急性期注意休息,不可过度劳累,避开直接吹风。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 制定[2]。痊愈:面肌运动完全正常,双侧额纹鼻唇沟等对称,无任何不适感;显效:面肌运动较前明显好转,闭目及鼓腮基本正常,进食无碍,但用力做表情动作时双侧面纹稍有不对称;好转:面肌运动较治疗前可见好转,但双侧面纹明显不对称或闭目、进食功能障碍;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转变。
4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一系列既定治疗策略后,实验组的疗效较之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5 讨论
周围性面瘫中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生乃“络脉空虚,外感风邪”所致。该病常见于青壮年,但现在老人、儿童也不少,发病多见于夏季(吹风扇或空调后受凉),冬季感冒后也会发病。该病发病急,及时合理治疗和精心护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因为发病3个月不愈,则很可能成为终身疾病[3]。面瘫又称毁容病,患者常因容貌转变而易于出现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特别是年轻患者易情绪急躁,精神压力极大,而不良情绪的存在,反过来又影响该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形成恶性循环。并且由于急性期局部缺血缺氧严重,局部针灸可加重病情,故头面部应禁针灸,而在常规治疗艾灸、手指点穴、局部敷贴磁片等治疗外,加入浅针配合情志护理,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浅针配合情志护理对提高急性期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改善预后具有显著作用,且该策略操作简单,无明显毒副作用,易于被患者接受,适合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4.
[2] 陶天遵.临床常见疾病玲疗标准[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98.
[3]王峥.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进展 [J].浙江中医杂志,2009,44(9).693.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ssshllw/lw50493.html上一论文:探索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