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谈英语教学中文学语篇处理方法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912 浏览:20034
论文导读:解码。因此就文学教学而言,结构主义的作用就不那么大了。由于外语教师和学习者语言技能和知识不足,不能科学地接近语篇,这就使得学习过程徒劳而且导致阅读文学的动机不足。(三)策略三:文体论法起源于20世纪七十年代的文体论法分析文学语言的特征、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敏感度,包括文学,尤其是诗歌中语法不合乎逻辑、松散
[摘要]本文从以下六个方面分析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学语篇的处理策略:新批评法、结构主义法、文体论法、读者反应法、语言法和文学批评法。总体而言,六种策略各有利弊,但读者反应法和语言法更适合外语教学,文体论法和文学批评法中的要素丰富了这些策略。评估这些策略与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学语篇的关联时,有必要考虑学习目的、课堂活动、学生的作用及教师的作用等四个语言教学核心原则。
[关键词]大学英语文学语篇新批评法结构主义法文体论法读者反应法语言法文学批评法
[]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2-0048-03

一、理由的提出

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来说,文学作品的处理必不可少。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之外,文学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西方文化意识以及鼓励关于情节、主题和人物的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是,适用于文学课的教学活动符合以学生为中心、互动以及交际语言教学的原则。然而,不少大学英语教师着重于语言教学策略,对于解读文学作品、设计有效课堂活动至关重要的分析策略则较少涉及,这就意味着老师和学生双方受损。所幸的是,有各种各样提高文学语篇教学效果的资源可供利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学语篇的处理方法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用。此篇的目的是要探讨处理文学语篇基本策略的理论依据、探讨其中的利和弊,以期为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学语篇的处理提供参考。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学语篇的处理策略

(一)策略一:新批评法

针对文学分析的新批评法是在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起源于美国。根据新批评理论,除了作者的意图以外,只有作用被包含在语篇中,分析作品时,外在的因素不予理会。读者的作用便是通过对诸如韵律、比喻和主题之类的形式要素的仔细阅读和分析去发现正确的意思。文学作品的世界是独立的,读者必须发动全部的客观性来解读语篇。换句话说,语篇的社会、历史和政治背景以及读者的反应或者对作者意图的了解在语篇之外并与对语篇的解读无关。
讨论:新批评法的主要缺陷就是多数课堂活动着重于辨认语言成分的形式要素和诸如象征手法、暗喻、明喻和反语的文学手段,这样本身就终结了文学术语的学习,并非发现文学作品的美和价值的途径,排除了评判语篇与读者经历之间的联系以及在阅读过程中渐趋明显的历史和社会语言学的影响。
一些对新批评法持批评态度的人认为,读者不可避开与自己正在阅读的方方面面相关联,涉及语篇时变得主观了,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教师选择特定的语篇和交际教学法来处理阅读过程的理由。这一过程需要介绍内容、描述场景、任务和情节,把语篇和学生经历联系在一起、引发学生的观点和讨论。这样做当然可以包括文学术语的学习,但并不能使文学手法自身终结,而是一种发现一部作品的美和价值的途径。对于同样一部作品,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反应,彼此互不影响。文学涉及心灵,每个人都有一颗独一无二的心灵,不可能彼此雷同。没有对语篇作用的主观反应,且严重依赖教师对文学作品的解释,学生在语言技能方面就不可能进步。因此,运用新批评法很少享受和识别文学的价值,而且会对文学产生负面态度。
文学语篇的选择。名著、经典之作和获奖的文学作品,常常含有令英语学习者难以读懂的语言,的确很难批评和理解其中更深层次的含义,新批评法是处理代表最高文学价值语篇的典范。虽然不是所有的经典作品都很难读懂,但是对于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是他们应该考虑学生可以接近和涉足的作品。在选择二语语境下可接受的语篇中,首先要考虑词汇和句法的难度,教师应当寻找与学生程度匹配的作品。其次使文学作品难以读懂的方面便是历史、社会和政治背景,它们增加了对于二语学习者来说作品的复杂性,学生对于语篇文化的不熟悉引发了各种理由并使得学生依赖于教师的解读。结果,学生常常不得不通过听老师翻译和分析来学习文学作品;多数时候不得不说母语的教师垄断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这对学生来说是很不利的。由于缺乏乐趣和没能从学习经历中获益,语言困难加上文化背景知识造成了学生的被动并消极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动机。

(二)策略二:结构主义法

结构主义是一种在20世纪50年代得到重视的策略。此种策略不是把文学语篇当做单个的实体来解读,而是确定一篇文学语篇在何处合乎可能适用于所有文学的一套框架系统。如同新批评法一样,结构主义策略强调考察文学语篇中的整体客观性并否认读者在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个人反应作用,需要学习者科学地接触文学语篇并运用自己的结构和主题知识把文学作品置于有作用的等级系统中。结构主义并不注重文学的审美价值,而是着重于涉及作用产出的不同过程和结构。
讨论:结构主义者不关注文学语篇如何补偿作者的人生经历,它只对机械的形式关系,比如叙事的成分感兴趣,把文学语篇当做科学客体来处理,这种着重于作为科学系统的文学,而非包含个体和主观含义的文学轻视了个体在结构作用中的作用。然而,文学应当对有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提高其文化意识和培养其语言技能。虽然结构主义法通过把作品与整体主题结构彼此关联,比新批评法使得文学更加可理解,但它过分强调语言系统并当做作用的唯一决定因素来解码。因此就文学教学而言,结构主义的作用就不那么大了。由于外语教师和学习者语言技能和知识不足,不能科学地接近语篇,这就使得学习过程徒劳而且导致阅读文学的动机不足。

(三)策略三:文体论法

起源于20世纪七十年代的文体论法分析文学语言的特征、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敏感度,包括文学,尤其是诗歌中语法不合乎逻辑、松散的非常规结构。这些非常规结构令学习者困惑还是提高了其语言知识是争论的焦点。在这方面必须考虑体裁间的区别,比如,诗歌常常是抽象、富于想象力的,而戏剧中的对话常常是现实主义的。
在文体论法中,教师鼓励学生运用语言知识对语篇做出审美判断和解读,因此就出现了读者在此过程中作用的理由。Rodger认为,语言形式在解读诗歌的作用中最重要,而Moody却认为读者的背景知识最重要,其次是语言特征,对解读复杂的语篇至关重要。
文体论法的一个有用的典范就是Widdowson’s的文学教学比较法,把文学片段与论文导读:种策略。学生会学会各类语言的作用和多种用途,完整地表达人类感情和经历。讨论:之所以文体论法作用重大,是因为它阐明了教授文学的基本原理之一:突出文学的美学价值,通过探索着重于作用的文学语篇的语言和形式提供接近作用的途径。诗歌、剧本和小说的语言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从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能够探索文学
其它语篇的片段进行比较。这种策略表明文学语言是一种独立的话语,教会学生不同的策略运用语言。这样,学生可以建立自己的“语域”知识,即在特定的场景下运用语言来交际的不同策略。学生可以把文学作品中的“语域”与非文学语篇的“语域”进行比较,这样有助于他们识别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的不同以及以言行事的各种策略。学生会学会各类语言的作用和多种用途,完整地表达人类感情和经历。
讨论:之所以文体论法作用重大,是因为它阐明了教授文学的基本原理之一:突出文学的美学价值,通过探索着重于作用的文学语篇的语言和形式提供接近作用的途径。诗歌、剧本和小说的语言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从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能够探索文学的语言美时可以更好地欣赏文学。
如果文体论法对文学而言是外语语境下唯一的策略,就会因此而产生一些理由,包括识别英语文学中的反语、用英语交际受到限制以及缺乏对日常语境中各种语域的体验和敏感度。

(四)策略四:读者反应法

读者反应法的原则包括关注读者的作用和阅读文学的过程法,它支持鼓励学生在解读文学时凭借个人经验、观点和感情的种种活动。读者与语篇之间的重要联系得到了Rosenblatt文学阅读理论的解释,这一理论描述了读者与诗歌间的“交易关系”。文学作品里的事件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不同的读者对这些事件反应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取决于他们独特的兴趣和经历,每个读者对作品都有自己的解读,故诗歌是一种存在于读者和语篇关系的积极过程,不应当与作者或者读者以外实体作用上的客体混为一谈。这种视角强调读者和语篇之间的双向关系,与自上而下阅读理论有颇多相通之处。在进行自上而下的阅读时,学生运用图式或者对话题的熟悉程度来帮助自己理解作品,提高对新信息的理解和解读。
由于每个读者有着独特的经历和感情,作者对于作品的想法可能会用许多不同的方式来描述,这就是为什么Wright反对“诗歌可以被永久地固定、释义和翻译成某些与诗歌意思吻合的陈述,这种陈述便是读者需要理解和鉴赏诗歌的全部” 。
讨论:读者反应论使文学不那么神秘,把它与个人经历联系在一起,因此对文学作品的解读贡献巨大。二语领域的研究者和教师们通过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使文学更加可理解,以便更好地预测和解码文学语篇的语言和主题,激活学生文学阅读中的图式至关重要,使学习经历个性化,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和动机。实际上,这些是交际语言教学的核心原则,鼓励通过以学生为中心和过程学习活动来鼓励语言学习。
不过,读者反应论也有一些弊端,其中包括:1.学生的解读可能会大大地偏离作品,不利于老师回应和评估;2.阅读材料很难取舍,因为语言难度和不熟悉的文化内容可能会阻止学生进行有作用的解读;3.缺乏语言指导可能会妨碍学生理解语篇或者对之做出回应的能力;

4.学生的文化可能令他们难以公开讨论自己的感情和反应。

(五)策略五:语言法

如同文体论法一样,语言法强调文学语言意识。不过,这个策略使学生对文学的反应和体验变得容易,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比文体论法更加切实可行。再者,语言法要求大量的语言教学活动,包括集思广益激活背景知识、做出预测、改写故事结尾或者概述情节、形成观点并进行热烈的讨论。最重要的是文学对于交际语言教学而言是绝好的媒介,通过互动和合作导致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提高。教师的作用不是把自己的解读强加给学生,而是必要时进行干预。
讨论:语言法对学生学习文学中的需求做出回应,他们接受语言技能和技巧,从而更容易走进语篇、培养对不同语域的敏感度,以便可以享受与自己的生活相关的文学作品。再者,这种策略满足学生语言学习的需要:学生用英语交流以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培养小组讨论必要的技能、成为积极的学习者,而教师则在学习过程中支持和引导学生。语言法激发动机,因为它满足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学的需求,帮助学生处理语篇、增加他们对文学的乐趣和兴趣、培养其自主性、提高了他们的英语水平。
语言法的弊端是对作品内容的鉴赏程度会打折扣。

(六)策略六:文学批评法

文学批评法从批判性语言研究、教育社会学和女性主义等众多的理论中吸取了养分,虽然不是明显地用来教授文学的,但这种策略对教授语言和文学都有着重要的启迪,因为它表明了语言运用和社会权利之间的内在关系。有很多人提到过语言运用的社会层面在外语课堂上被忽略了,学生的声音在很多课堂活动中缺席了。在许多情况下,语言教学忽略了或者较少涉及语篇是如何处理社会中的意识形态和权利关系的。Osborn认为,真理在课堂上作为知识来呈现在一整套权利关系中是根深蒂固的。话语反映了社会中的权利关系,而且如同研究者和实践者注意到的那样,就社会现实和社会团体权利关系而言,教和学的过程并非中性的。文学批评法有助于学生在产生、维持和转变社会关系和权利中对于语言作用的批评意识,被看成是培养有关语言和社会关系意识的资源。
文学批评法的另一个目标便是鼓励学习者探索社会和政治因素是如何形成他们正在学习的语言的,以便更多地了解背后的社会政治理由。值得推荐的一个文学批评法模式就是“转换生成教育学”,它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协作互动,导致他们形成语言的社会政治用途的批判意识并以强有力和有作用的方式习得和运用语言以便应对并转变社会现实。
讨论:文学批评法对于文学教学而言既有效又有必要,学生应该意识到语篇是如何与身份、文化、政治权利、性别、种族、阶级和宗教等理由相关联的,但有些语篇可以影响学生的安全感,因而妨碍他们参与课堂活动。学生需要了解蕴含在所读语篇里的意识形态假设,还需要有安全感。运用文学批评法的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社会经验和世界观,也要考虑不同社群和文化的开放程度。由于历史、社会和政治背景的理由,有些社群的确受到限制,在课堂上运用文学批评法对于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学生效果差一些。

三、结束语与倡议

此篇考察了运用于外语课堂中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教学六种不同的策略。虽然其中多数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但读者反应论和语言法似乎更加适合用于外语教学,而文体论法和文学批评法中的要素则丰富了这些策略。评估这些策略与大学英语文学语篇教学的论文导读:进行批判性深思的积极学习者。2.课堂活动。文学学习提供给学生互助合作、用英语交流的机会。语篇和活动的选择至关重要,因为这些选择会造成被动阅读与积极参与文学语篇的区别。3.学生的作用。文学有着创设学生观点和个性化作用的威力,故学生会是典型的发起和维持与之共鸣的基于文学主题活动的主体,这会有助于学生成为
关联时。有必要考虑以下交际语言教学的核心原则:
1.学习目的。如果恰当地引入、学生也喜欢文学风格,文学的运用会推动语言学习。另外,他们不可避开地会打造与文学的情节、主题和意识形态假设之间的密切联系,成为接受用英语进行批判性深思的积极学习者。
2.课堂活动。文学学习提供给学生互助合作、用英语交流的机会。语篇和活动的选择至关重要,因为这些选择会造成被动阅读与积极参与文学语篇的区别。
3.学生的作用。文学有着创设学生观点和个性化作用的威力,故学生会是典型的发起和维持与之共鸣的基于文学主题活动的主体,这会有助于学生成为积极的课堂参与者并推动自主学习。
4.教师的作用。选择语篇和解读语篇的方式时,教师是重要的帮助者和向导,远不是被动的观察者。教师必须计划和准备让学生参与课堂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必须了解将要呈现的不同的文学作品,有一个授课蓝本,包括基本的预阅读和激活图式的活动。
[参考文献]
[1]杨自俭.关于外语教育的几个理由[J].中国外语,2004,(1).
[2]姜敬.英美文学融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理性深思[J].当代教育论坛,2010,(3).
[3]吕丽塔,尤莺.名著电影祝福英美文学教学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5).
[4]Price, E. A. & M. P. Driscoll. An inquiry into the spontaneous traner of problems-solving skill[J].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7, (4).
[5]于国华. 论建构主义语境下的大学文学教学[J]. 佳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学语篇的处理方法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6).
[6]王子春.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学教学[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责任编辑:碧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