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述论赵秉文对李白杜甫评介与传播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523 浏览:17506
论文导读:豪爽乐观,总之峻峭用来评价李白诗风,大抵公允。二、赵秉文对杜甫诗词的接受与传播宋代文学重理,杜甫被视为大宗,江西诗派尊崇的一祖三宗,这一祖便是杜甫,许多诗人文学作家都极为崇尚杜甫,三苏,欧阳修,黄庭坚更是推崇之至。赵秉文对于杜甫的评价相对客观,在对前者评价为清淡、峻峭、骨气顿衰的诗风,赵秉文则单独评
【摘 要】 文章探讨了金代著名学者赵秉文对李白、杜甫诗词的接受传播。在赵秉文眼中,李白的诗歌呈现出浪漫瑰奇、富丽堂皇的大气磅礴之势,但是这种磅礴之势多以一气呵成的情感壮阔取胜,所以李白的诗歌情胜于理,峻峭成为李白的一大艺术特色;赵秉文认为杜甫是诗歌的集大成者,他遵循诗风的写实精神,崇尚魏晋风骨,开以文入诗,以文入词的先河。赵秉文是将李杜二人并举的,充分肯定他们的文学成就。
【关键词】 赵秉文;李杜;接受;传播
赵秉文(1159~1232)金代学者、书法家。字周臣,号闲闲居士,晚年称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所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金史》记载:“杨云翼、赵秉文,金士巨擘”,所谓“金士巨擘”因此而来。
关于赵秉文的研究多集中在其文学作品的艺术性上,在其对于礼拜杜甫接受与传播方面则较少研究,其研究价值颇大,可探索区域较广。本文将以赵秉文对李白的接受与传播,赵秉文对杜甫的接受与传播,李杜二者在赵秉文心中的地位来探索“金士巨擘”赵秉文对李白杜甫的接受与传播。

一、赵秉文对李白诗词的接受与传播

在宋代,苏轼的文学尊主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宋代学士将其称之为“坡仙”,这是与李白的文学地位相提并论,众所周知,李白被称之为谪仙,即上天贬谪到人间的仙人。在赵秉文的作品中,将这两位文学巨匠做了比较,在此当中,我们也能窥见赵秉文对于李白的接受与传播程度。
在赵秉文眼中,李白的诗歌呈现出浪漫瑰奇、富丽堂皇的大气磅礴之势,但是这种磅礴之势多以一气呵成的情感壮阔取胜,即我们读李白的作品的时候,多被其文学作品中的慷慨之气所震撼,而不是在于诗歌中所折现出的理学智慧,所以李白的诗歌情胜于理;苏轼的诗歌同样存在着波澜壮阔的豪爽之气,但由于作者自身极高的儒家修养意识和理学精神,使之苏轼在创作文学作品时时刻被他的理性精神所压制论赵秉文对李白杜甫的评介与传播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呈现出一种奔薄,大气而缺乏浪漫情怀的作品形态,但是由于作者本身天才般的才情,所以他的作品也会呈现出厚重而深重的情感,这种情感与李白的浪漫精神是有所差异的,苏轼的诗歌情感呈现出厚重,文辞又有了宋代文人的理性精神,所以苏轼的作品文辞兼备。在赵秉文的《答李天英书》中,赵秉文就将其做了比较;“太白词胜于理,乐天理胜于词;东坡又以太白之豪、乐天之理合而为一,是以高视古人。”当然,赵秉文在这当中有了自我的文学价值取向,但是对于李白诗歌的成就,赵秉文的看待还是很公正与中肯的。
同时,赵秉文将唐代的大文豪做了对比,在赵秉文看来,文人都是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取向和艺术风格的,靠着这种独特的风格在文坛立足。同样在其《答李天英书》中,赵秉文对唐代以及唐代以前的文学家、诗人的风格做了较为精准的归纳和总结,文章这样写道:“尝谓古人之诗,各得其一偏,又多其性之似者。若陶渊明、谢灵运、韦苏州、王维、柳子厚、白乐天得其冲淡,江淹、鲍明远、李白、李贺得其峭峻, 孟东野、贾阆仙又得其幽忧不平之气。”即峻峭成为李白的一大艺术特色,当然像李白这种天才诗人用一种风格来形容他是远远不够的,在赵秉文的笔下这种峻峭是不同于料峭或者衰飒之气的,而是带有建安风骨式的慷慨,这种慷慨既有悲情愤慨,也有豪爽乐观,总之峻峭用来评价李白诗风,大抵公允。

二、赵秉文对杜甫诗词的接受与传播

宋代文学重理,杜甫被视为大宗,江西诗派尊崇的一祖三宗,这一祖便是杜甫,许多诗人文学作家都极为崇尚杜甫,三苏,欧阳修,黄庭坚更是推崇之至。
赵秉文对于杜甫的评价相对客观,在对前者评价为清淡、峻峭、骨气顿衰的诗风,赵秉文则单独评价杜甫,他这样写道:“若老杜可谓兼之矣。然杜陵知诗之为诗,未知不诗之为诗。”首先,赵秉文承认杜甫诗歌的集大成性,他遵循诗风的写实精神,崇尚魏晋风骨,学习其祖父杜审言的格律规则,总之,杜甫的诗歌的一大艺术特色在于其集大成性。但是赵秉文的“然”字起到了关键的转折作用,即是“杜陵知诗之为诗,未知不诗之为诗”。前者通俗来讲就是杜甫知道怎么去写诗,什么可以写成好诗,即诗歌所具备的一些基本要求;后者则是指杜甫不遵循诗歌的一些基本规则,把不能入诗元素添加到诗歌当中,把不能称之为诗歌的诗体纳入到诗歌的范围之中。这实际指的是杜甫以时事入诗,以议论入诗,这导致韩愈“以古文之浑浩溢而为诗, 然后古今之变尽矣。”在赵秉文看来,杜甫将诗歌引入到一种歧途,这就是模糊了诗文之间的界限,而开以文入诗,以文入词的先河。至于议论,则是以两晋时期的玄言诗为先河,这种枯燥无味的玄理之辩在杜甫这里走向一种健康的发展道路,但是在宋代,以议论入诗这种风气大行其道,然而绝大多数作家达不到杜甫诗歌的艺术水准,所以很多哲理诗的出现实质上致使诗味顿衰,但是对杜甫瑕疵的批评并不能掩饰赵秉文对杜甫的尊崇,赵秉文曾模仿杜甫《无家别》写成《仿老杜无家》,尽管艺术水准相去甚远,但是颇有杜诗的几分韵味:“弟妹他乡隔,无家问死生。兵戈尘共暗,江汉月偏清。落日黄牛峡,秋风白帝城。中原消息断,何处是秦京。”

三、李杜之比较

唐代文学界颂李抑杜,在宋代则完全相反,杜甫成为文坛的尊崇的诗文巨匠,虽然李白在宋代仍享有极高的待遇,但其地位则不能与杜甫相提并论。
金代的文学家以中原文学作为学习的对象,所以在对待李杜上与宋代还是有所差别,其中缘由与整个历史环境的差异存在重要关联,在赵秉文的眼中,他是将李杜二人并举的,充分肯定他们的文学成就。所以在其作品《琅山赋》中这样评价李杜:“李白杜陵,巨然道宁。”这充分说明了赵秉文在评价李白杜甫的文学成就上孰高孰低的理由上是极为中肯公允的。同时在赵秉文的作品总将李杜这两位文学巨擘的文学地位相差无几的评价比比皆是,又如:“文章不蹈袭前人,最是不传之妙。华阳真逸承李、杜之后,至更句读,有三句、五句之作。涪翁此书,殆有意论文导读:文学作品的学术指导价值有相当大的空间值得去挖掘。【参考文献】脱脱.金史:卷一百十.北京:中华书局,1999.阎凤梧.全辽金文:中.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

2.上一页12

于华阳之体欤。”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赵秉文能够公正地评价李杜二者的文学地位,实属难得。而且赵秉文对于李杜风格的评价视角也是极为独特,对于李杜诗歌中的细小瑕疵,赵秉文也能够精确地指出来,而在对待李杜诗歌的传播中,他也是坚持对待李杜诗歌要师其意,而不是师其辞,而要做到点铁成金。总之,赵秉文对于李杜的接受和传播上对于研究李杜有相当大的指导作用,在学术研究中,赵秉文的文学作品的学术指导价值有相当大的空间值得去挖掘。
【参考文献】
[1] 脱脱.金史:卷一百十[M].北京:中华书局,1999.
[2] 阎凤梧.全辽金文:中[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