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传播技术意识形态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640 浏览:55668
论文导读:
摘 要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用于传播媒介的传播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仅从近些年的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客户端(如微博、微信等)等这些传播媒介中,就可以看出传播技术在传播中的重要应用。而学界因此出现了有关传播技术本身是否具有意识形态的烙印的争论。而笔者的观点是传播技术本身是不带有意识形态的烙印的。
关键词 传播技术 意态识形 新媒体
对于传播技术的观点,分为了乐观派和悲观派。悲观派认为,传播技术打从他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烙印,并为世界上的部分群体所掌控,比如说像美国一些发达国家就利用其强势媒体向其他国家传播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世界的主流意识很有可能为充分掌握传播技术的少数人所主宰。而我对与传播技术的观点,算是属于比较乐观的那一类吧。我不认为传播技术有意识形态的烙印。技术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性的,只是具有不同意识形态的人使它产生了不同的效用罢了,因而技术也不可避开的有其利与弊。

一、传播技术是中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传播技术本来就是中性的,只是在不同人手里使用,它就带来了不同的影响效果。有观点认为,技术是人发明创造出来的,是为一定的目的和用途的,因而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烙印。如有的人就这样认为:“互联网是人类理性设计的产物,其被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被嵌入了某种价值,设计完成后这些被嵌入了的价值观念就会发挥作用,而这些价值观念可以从政治层面进行理饵,也就是说互联网是具有政治属性的。”任何创造发明自然是人理性的产物,人们发明东西自然是要让它具有某种价值功能,以便为人们所用。就像电灯的发明是为了给人类照明,电话的发明是为了方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汽车的发明是为了方便人们出行……的确,技术中会嵌入一些东西,但这应该是它自身所具有的功能价值(使它具有工具性、有用性),而非意识形态,没有人会创造毫无用处的技术。
如果从哲学的角度去看传播技术,我们都知道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我们人类根据自然和社会规律改造自然、社会的行为也是客观的,而我们发明创造技术也是改造世界的一种形式,传播技术的发明,他本来就是客观的、物质的,何来的意识形态,如果非要说有,也只能说事使用它的人带有意识形态的色彩。就好比我们发明创造桌子、椅子、厨具等,它们也是人创造出来应用与社会生活当中的,难道也必定打上了人的烙印,带上了主观色彩,渗入了一定的意识形态吗?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我们在获得它带来的好处时,就不要片面的将其弊端归咎于技术本身,我们应该从自身的使用上去规避它,从内因出发去深思,而不是只看外因,毕竟,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一些发达国家利用传播技术媒介向其他国家传播其一是形态和思想文化,给其他国家的文化和思想带来很大的冲击,但并不能就此说明传播技术就具有意识形态的特征,只能说使用它的人利用其传播技术,塑造了具有一定公信力和较为强势的媒体,人们在接受它的同时也接受了它所传播的意识形态。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用刀来削水果,但也有可能被用来伤人,我们不能因此就说刀就是具有某种不好的意识形态,而是要看到使用它的人。技术的发展,都是在努力使其利处最大化,弊处最小化,都是为人类能够更好的存活和发展服务的,我们生活的便捷不都是得益于技术么?社会的发展进步少不了体现人类创造力的技术的推动作用。传播技术的发明,越来来越多的满足了人们对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了解外部不断变化着的世界的渴望。如今,人们想要了解什么信息,利用新媒体技术就可以迅速获得,传播技术所扮演的角色正是人类的诉求和渴望,是社会和生活发展的需要。

二、人们过于高估传播信息对他人的影响

“人们总是倾向于高估大众传播信息对他人态度以及行为层面上的影响。”这就是戴维森著名的“传播的第三人效果”,当受众接触到劝服信息时,无论信息本身是否有劝服意图,都会认为该信息对自己的影响力远远没有对他人的影响力大。因此,我们大多都会自信满满的以旁观者清的身份来强调传播技术的弊端,放大技术对我们的负面影响。无可否认,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技术渗透和夸张的痕迹,但这些技术的价值功能、工具性(实用性)正是我们的需要的。我们需要与人方面的沟通,因此随身携带手机,我们渴望快捷的获得讯息,于是打开了电脑,我们想要到达某地,便乘上了快捷的交通工具……传播技术虽有弊端,但到目前为止,我们享受它所为我们带来的便利和好处远远超出了它带来的消极影响,从印刷时代到电子时代,从电子时代到互联网时代,从互联网时代到新媒体时代,我们不都是伴着这些传播技术的利与弊不断往前发展着吗?不得不承认的是传播技术确实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带来的困扰时,不必恐慌和过度忧虑,我们有能力去克服它给我们带来的消极影响。
三、结语
其实,传播技术无所谓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烙印,只要我们有效的用好它的话,就没有必要去担忧世界会被它所传播的意识形态或思想所统治,因为我们完全可以克服其弊端,充分利用传播技术的优势来加强我的的信息传播能力,塑造媒介公信力,增强媒介传播的影响力。
我们接纳新媒体技术也许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非就能一次性为人们所接受。火车头刚发明时,人们称之为怪物,颇为恐慌和抵触,古登堡刚发明印刷术时,也因受到了的激烈反对,而使其普遍使用推迟了20年之久。所以说,对于传播技术,我们不用过度紧张,毕竟我们的社会与生活的发展,存活环境的不断改善已经与它密不可分了,正确有效的利用它,努力克服其弊端,我们就会让技术之船载着我们稳健地驶向理想的彼岸。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江作苏,梁锋,王雪莲.媒介公信论[M].新华出版社,2010.
[3]戴维森.传播中的第三人效果[J].舆论学季刊,1983.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sjxwsylw/lw35147.html上一论文:探究孔子学院茶文化传播体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