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着眼于动态性语用知识,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025 浏览:36925
论文导读: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要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从运用语言的角度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实践特性。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运用语言是学习语文的重中之重,必须凸显语言文字运用在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地位,语言文字运用以掌握动态性语用知识为前提。那么什么是动态性语用知识?是具有动态操作性能的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办”的知识,主要涉及概念和规则的应用,包括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1]动态性语用知识都包括哪些?具体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强化语言文字的运用?笔者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

一、 抓住关键词句,挖掘语言表达特征,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语文教材中一些文本的语言形式比较有规律,教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要挖掘隐含的具有代表性的语言特征,带领学生把这些规律总结、明示出来,便于学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迁移运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规律的语言现象比比皆是,现举几例。

1.提示语。学生在说话写话时,由于观察不够细致,常常关注不到说话人的动作和神态,或者即使关注到了也不会用准确、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学写人物对话提示语,能更细致地刻画人物,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苏教版小语教材中人物对话的提示语的训练点有很多。如《石头书》一课中,提示语的用法更加丰富,有的有提示语,有的没有,提示语出现的位置不同,有的在前,有的在后,相应的标点符号也产生了变化。在预习的时候,让学生自己梳理课文内容后,填写表1:
接着,让学生研究表格的内容,进行统计:川川和磊磊分别问了什么?每次提问得到了哪些知识?共提问了几次?最后把理由弄明白了吗?理解了“刨根问底”的意思了吗?然后,让学生再次观察比较表格,发现规律:人物说话的提示语的位置不同,标点符号有什么变化?川川和磊磊与叔叔比较,谁说话时用的提示语多,这是为什么?从川川和磊磊说话时的提示语能发现这两个孩子是什么心情和性格?引导学生品味研究提示语,从而体验到解读词语发现奥秘的乐趣,也为以后运用提示语积累了相关的、动态的语用知识。
2.叠词。如《蒲公英》一课,给一些名词加上了修饰性的叠词,如“黑黑的泥巴”、“黑黝黝的泥土”、“银花朵朵”、“金光闪闪的地方”、“波光粼粼的湖面”、“金灿灿的阳光”等,描摹事物准确、细致、具体,突出了事物的色彩美,读起来有一种韵律美、节奏美。《槐乡五月》的语言如诗般动人,运用了一系列的叠词——白茫茫、白生生、傻乎乎、甜丝丝、香喷喷等,既摹声又摹形、摹色,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为了让学生体会叠词特有的情感意蕴和表达效果,教师应指导学生积累叠词,并细致观察、描写一处景物(植物),用上恰当的叠词。
3.语气词。《赶海》一文运用了不少语气词,如“嘿”、“唉”、“哩”、“咦”、“哦”,还有拟声词“哎哟”。语气词、拟声词本身虽然没有什么深刻的意思,但是它们的作用却非常奇妙,在句子中能表达特别的情意,让语言文字趣味横生,作者就是借助它们把赶海人内心的惊喜、疑惑、好奇、恍然大悟等心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本课的动词准确生动,如“摸海星”、“捞海鱼”、“捉螃蟹”、“捏大虾”、“挖海螺”、“捡贝壳”等。学习本文后,笔者引导学生回忆夏天傍晚捉知了的生活经验,设计了这样的迁移仿写训练:傍晚的树林里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 ,有的 ,有的 …… 我翻开草地上的落叶仔细寻找, (填写语气词),一只胖知了就 (填写恰当的动词)在一片落叶下,半个身子还 (填写恰当的动词)在泥土里,就像 。我用小铲子只一 (填写恰当的动词), (填写语气词),它就 。这种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集理解、体验、应用于一体的综合训练,效率高、效果好,学生乐于接受。

二、 聚焦重点段落,寻找语言表达规律,进行迁移仿写训练

中年级重点是段的训练,不少课文中段的结构方式比较有特点,“总分总(或总分)”式的段落结构比较多。“总分总(或总分)”式自然段先对事物作总的说明,再围绕一个中心或一个特征对事物的各个方面分别作具体的描述或者介绍,在各种体裁的文章中都有运用。充分利用这种构段特点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给一段话添加中心句或者把一句话的内容写具体。如《航天飞机》一课:给下面两句话各写一个中心句: 。普通飞机能飞两万米高,而航天飞机能飞几十万米高。 。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普通飞机要飞行四个多小时,航天飞机只需要飞行七分钟。又如《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南沙群岛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有 ,有 ,有 ,有 ,还有 。南沙群岛储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有 , 有 ,有 ,有 ,还有 。
2.迁移构段方式,观察生活后仿写。《北大荒的秋天》第二到第四自然段,均采用了总分式的构段方式。先抓住特点总写,再抓住景物细描。尤其以第四节最为典型,“原野热闹非凡”总写,然后细致描写了大豆、高粱和榛子树。在带领学生品读分析第四自然段后,设计了这样的仿写训练:周末到秋天的郊外去观察,以“秋天的田野真美啊”开头,写一段话,要求写具体。
3.活用搜集的资料,合作完成段的迁移训练。学习了《恐龙》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运用先总写后分写的策略,抓住恐龙的特点,每位同学组内介绍,合作完成一段话。如果能用上一些恰当的说明策略就更着眼于动态性语用知识,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好了: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 龙 ,
龙 , 龙 , 龙 。

三、 关注主要内容,发现谋篇布局特点,进行概括能力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明确提出阅读时“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小学阶段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是难点,这是由于小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要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帮助学生从浅显处入手,由形象思维切入,引领学生逐步步入抽象思维的空间,在综合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掌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策略。
1.以图像做台阶,由形象思维走向抽象思维。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停留在形象、直观的阶段,他们往往只论文导读:
能抓住事物形象的、外部的特征,第二学段学生的思维水平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第三学段的部分学生能关注到事物的本质特征,能对事物的内部联系进行初步的抽象概括。设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要依据学生思维水平发展的特点。在教学《小动物过冬》时,由于学生的概括能力处于起步阶段,给学生提供图像,借助填空题的辅助,让学生开始学习概括课文内容:读了课文,我知道了小动物们各有各的过冬方式,小燕子 过冬, 小蜜蜂 过冬,小青蛙 过冬,它们的过冬方式真有趣啊。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