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红高粱家族》中语言民俗现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440 浏览:145080
论文导读:
摘要:莫言的小说中存在着大量对高密东北乡民俗的描述,饮食、婚嫁、丧礼、民间巫术、剪纸、方言词语等习俗在小说中随处可见。本文主要从语言民俗这个方面对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中所描述的民俗现象进行简要的分析,概括出其小说中的语言民俗特点。
关键词:浅析;红高粱家族;语言民俗现象

一、小说的历史背景

80年代中期寻求民族文化之“根”的“寻根小说”开始兴起,其中有一批小说致力于描写原始或半原始的生活题材,形成了原始文化的寻根小说,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就是这一类小说。
《红高粱家族》由《红高粱》、《高粱酒》、《狗道》、《高粱殡》和《奇死》五部分组成,小说主要通过“我”的叙述,展现了爷爷、奶奶等老一辈人在高密东北乡的抗日战争故事,描绘了人类的原始生命形态,以高昂的热情赞美了强劲的原始生命力和自然人性。[1]由于故事发生在特定时期、特定地点里,所以小说中带有很多当地的民俗特色。
莫言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大栏乡,山东是我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儒家文化的发源地,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雅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形成了山东特有的民俗文化。民俗事象纷繁复杂,钟敬文先生对民俗事象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四个方面,本文主要就语言民俗这一方面对《红高粱家族》进行分析。

二、语言民俗

作为民俗学研究对象的民间语言,指广大民众用来表达思想并承载着民间文化的口头习用语,其主要部分是民众集体传承的民俗套话。[2]通过对这些口头用语进行研究,能够发现它所承载着的民众思想和习俗。

(一)民间俗语、谚语

在《红高粱家族》里有大量的谚语、俗语和地方土语,莫言曾说过:“谚语、歇后语是他童年听习惯了的最熟悉的声音,是伴随他成长的一种精神氛围,也最早开启了他对这个世界的感知。”[3]这些语言口语色彩十分浓厚,内容也涵盖的很广泛,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结晶。小说运用这些语言,使小说不但通俗易懂,还富含哲理和经验。例如:
千里姻缘一线牵。/不是冤家不碰头。/请神容易送神难。/心急喝不得热黏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路边说话,草棵里有人。/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无恩不结夫妻,无仇不结夫妻。/大风刮不了多日,亲人恼不了多时。

(二)方言词语

小说中有大量的山东方言词语,如“草鸡”,山东方言,也可说“草计”,意思是不行了,受不了了;“困觉”,意思是睡觉;“啷当”(lāngdang),表示年龄的大约数 ;“捣鼓”(dǎogǔ),反复摆弄的意思;“坷垃”(kēlā),土块;“挓挲”(zhāshā),张开的样子 ;“甑”(zèng),一种陶制的容器;“鏊子”(àozi),一种烙饼的器具,用金属制成,平面圆形,中心稍凸。
这些“莫言式”语言的运用,使小说更接近社会底层,达到“寻根”目的,同时也表现出当地人的语言特点。方言词语记载着各地的民俗现象,通过这些词语可以了解当地的民俗,同时民俗现象也对语言有所影响,各种民俗现象是方言词语产生的基础。

(三)民间歌谣

民间歌谣通常简称为民歌,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抒情性强。《红高粱家族》中的歌谣有大致如下几类:
1.迎亲轿夫们唱的歌谣“青天呦——蓝天呦——花花绿绿的天呦——棒槌呦亲哥哟你死了——可就塌了妹妹的天哟——”
2.指路歌“娘——娘——上西南——宽宽的大路——长长的宝船——溜溜的骏马——足足的盘缠——娘——娘——你甜处安身,苦处花钱——”
3.流行于高密东北乡的“海茂子腔”茂腔最初主要流行于诸城、胶州、高密、莒州及青岛地区,唱腔以说唱小调为主,唱词诙谐幽默、浅显易懂。[4]“武大郎喝心中难过……七根肠子八叶肺上下哆嗦……丑男儿娶俊妻家门大祸……啊—呀—呀—肚子痛煞了俺武大了—只盼着二兄弟公事罢了……回家来为兄伸冤杀他个乜斜……”
4.任副官教队伍唱的一首民歌:高粱红了,高粱红了,东洋鬼子来了,东洋鬼子来了。国破了,家亡了,同胞们快起来,拿起刀拿起,打鬼子保家乡……
5.小说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民歌就是“爷爷”给“奶奶”唱的那首,表达出演唱者对听者深深的爱:
妹妹你大胆往前走
铁打的牙关
钢铸的骨头
从此后高搭起绣楼
拋撒着绣球
正打着我头
与你喝一壶红殷殷的高粱酒
莫言小说中描述的这些民俗都来源于生活,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这些民俗又对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铺垫,让读者更能接近当时的地域文化、历史背景。
通过上面对莫言《红高粱家族》小说中对其语言民俗的分析,可以看出莫言的小说中存在着这样一些语言特点。首先,忠于本土,乡土气息浓厚。在他的小说中,常常能够见到这些俗语、方言词汇等。这些乡土方言,不仅能表现出小说中的人物在特定时期、特定地点的语言特点,而且也传达出作者追求真实,追求原生态的观点。其次,小说语言雅俗共存。正是因为小说中多用乡土语言,使莫言的小说有时觉得会有粗俗之嫌,这也导致了读者或者评论家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所谓瑕不掩瑜,笔者认为正是这种雅俗共存的语言特点,使莫言的小说显得更有韵味。
三、 结语
高密东北乡所特有的民俗风情,在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中得到了细致的描写。无论是从民间俗语、谚语、方言词语,还是民间歌谣,都能深刻地反映这一领域的风土民情。这些民俗事象的描写不但为小说的故事发展提供了现实环境,还对人物的刻画起到了铺垫作用。小说中的民俗事象是不可或缺的,《红高粱家族》一经发行就得到了中国文学界、乃至世界文学爱好者的追捧,它的成功离不开小说中各种纷繁复杂的民俗事象。正是这样一种对民俗事象的深度刻画,才使小说完美的达到“寻根”的目的。(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甘肃省古籍文献整理编译中心编.中国民俗知识·山东民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
[2]莫言.红高粱家族[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3]张志忠.莫言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4]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论文导读:·山东民俗.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16

7.上一页12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注解
① 王万森,吴义勤,房福贤主编.中国当代文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70.
②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29.
③ 莫言.我的故乡与我的小说[A].当代作家评论,1993:2.
④ 甘肃省古籍文献整理编译中心编.中国民俗知识·山东民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