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究“波利亚数学启发法”对小学数学教学启迪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797 浏览:109472
论文导读:
[摘 要]波利亚的数学教育思想十分丰富,教师应通过此教学法更好地优化教学。波利亚的数学启发法的关键不在于策略的名称,而在于其透露的思想,即小学数学教学中一方面不需要刻意寻求万能策略,但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总结,尤其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总结能力,以便提高自己的理由解决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波利亚数学启发法;启迪
波利亚是著名的数学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数学教学有着强烈的启迪作用。事实上,数学启发法更像是后人总结的波利亚的教育思想之一,波利亚本身是这么说的:“可以机械地被用于解决一切理由的万能策略是不存在的,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对于解题活动,特别是已有成功实践的分析总结出一般性的思维策略或模式,它会给你指出整个或部分解题途径,它或多或少地清楚地向你倡议该怎么做。”从这段表述我们可以看出,波利亚的数学启发法的关键不在于策略的名称,而在于其透露的思想,即小学数学教学中一方面不需要刻意寻求万能策略,但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总结,尤其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总结能力,以便提高自己的理由解决能力。

一、数学启发法是一种宏观思维

小学数学教师最缺的并不是指导学生应试的能力,相反,最缺的往往是一种宏观思维。在目前的评价体制下,数学教师的视野其实非常狭窄,不足以从数学策略论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教学,因此能够教给学生的往往也只是一种浅层次的解题能力,而没有学会用数学去教学生。
因此,之所以这里说数学启发法是一种宏观思维,就是因为笔者想通过波利亚的数学启发法思想,给自己提供一种视野更为开阔的教学思维。譬如小学数学中常有一些运用特殊策略解题的例子,如穷举法、极限法等。波利亚曾经给出了这样的一个例子:两个人在一张桌上放硬币,要求硬币不能重叠,放下最后一枚硬币者判胜。问先放者胜还是后放者胜?这其中有着丰富的数学思维,最有意思的就是极限法,即假设桌子与硬币一样大(结果是谁胜呢);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拓展,即先在桌子的放一枚硬币,那其后对方每放一个位置,自己也能找到一个对称的位置,那自己必胜。这其中的思维是什么?看起来与数学无关,其实却是数学上常用的思维,这也就是笔者所强调的宏观思维。

二、数学启发法是一种教学意识

数学启发法更应当成为教师的一种教学意识,也就是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这种“启发法”的意识,要学会引导学生去总结不同理由背后用到的解决策略的相似性,进而将这些理由进行归类总结,这样就能提高自己的解决理由能力,从而也就提高了启发法的教学效果。
那教师的这种启发法教学意识怎样才能形成呢?笔者以为有如下两种途径可供尝试:
其一,教学中要有“启发”的意识。分析和总结是波利亚关于启发法表述中的两个关键词,而中国传统教育本就强调启发,即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实际教学中,启发意识的存在意味着对灌输式课堂的抵抗,意味着将学生置于真正的学习主体的地位。根据学习心理的有关研究,人的意识决定了人的行为,因此在课堂上启发意识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
其二,教学中要有“法”的意识。启发法更高的境界是帮学生建立“法”的意识,即启发法不只是适用于某一道习题,而是有可能适用于一类理由的解决。这就需要通过多个理由的解决并进行总结,以让学生形成法的意识。如以上所举的例子中,启发的关键在于圆的面积的推导与等量关系的建立,而这种意识正是“法”的意识。

三、数学启发法是一种学习能力

对于教师而言,关键在于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通过学生个体对具体数学知识的学习,去发现他们与数学启发法之间有什么联系点,然后以此联系点为基点并进行发散,进而对学生进行认知策略的培养。
对于学生而言,关键在于认知策略的形成,这里的认知策略指的当然是包括启发法在内的一切认知的策略。作为所有数学学习策略的代表,启发法的精髓在于其实际上在帮学生进行一种策略上的建模。这里不能不提的是一定量的习题训练,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均表明,要想形成一定的数学能力,一定量的习题训练是离不开的。题海战术与启发法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通过无上限的习题训练来让学生形成一种解题惯性,而后者在于通过富有变式思想的不同类型的习题训练,来让学生能够从中提取出有效的解题策略。显然,后者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言,更为有效。
责任编辑 满令怡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sxgglw/lw41365.html上一论文:简述矿泉水瓶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