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究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721 浏览:143654
论文导读:
【摘 要】 语言是一种艺术,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下几种观点:导入语要“异”,过渡语要“顺”,提示语要“精”,结束语要“悬”。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
娇嫩的鲜花能使房间添香增色,优美的乐曲能使人身心愉悦,迎风的劲松能使人奋发向上,美丽的西子湖使人赏心悦目……它们如同优雅的艺术,滋润着人们的心灵,给人美的享受。人们享受美,从而去追求生活中的艺术美。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必须兼顾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传递给学生知识的同时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传递美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最常用且最便捷的仍是传统的“言传身教”,它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能替代的优势。
语言是一门神奇的艺术,它能将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世间一切的美发挥得淋漓尽致,能传达世间一切微妙的情感,而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语言是其最有力的传播媒介,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语言更是连接他们理解的桥梁,因而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师就要不断去探索这种语言艺术的奥秘。

一、导入语要“异”

“异”是指语言形式不同寻常、标新立异。着装漂亮新异的人往往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样,课前导入语就像是漂亮的衣服,只有奇特、新颖才能引起孩子们的注意,而教师们的任务就是给导入语穿上新奇的漂亮“衣服”。
传统的课堂导入常常以千篇一律的“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为开头,课间玩疯了的小学生们对此根本提不起兴趣,或已经麻木了,而他们又缺少高年级同学的自制力,因而极易失去兴趣,思维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影响听课效率,使得教学效果不佳。
要想激起孩子们的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就要在课堂导入上下功夫。受社会科技日益发展的影响,知识来源渠道多样,孩子们既可以通过电视,又可以通过报刊、网络等,知识面不断拓宽。那些陈旧、古板的陈述已吸引不了他们,他们需要的是那些新颖奇特、能引起他们兴趣的导入语。
导入不一定需要教师的语言,还可以借助各种媒介的语言,如在讲《劳动最光荣》时,以一句简单的“同学们,你们听……”导入,随即播放事先准备的配乐朗诵,孩子们很容易便进入“听”的角色。由此可见,新颖的导入语不仅能充分体现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魅力,还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过渡语要“顺”

顺则通,通则美,教学中的过渡语起着承接、小结的作用,是新旧知识的过渡,是教师激发学生思想火花的基础知识点,也是教师巧妙运用和组织语言,使得整个课堂更加连贯、和谐。
如在学习《冬天》一课时,为了更能让学生明白“冬天到了,青蛙、刺猬、熊为什么不见了?”我的过渡语是这样的:“同学们,天气变凉了,我们穿的衣服有什么变化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用简单的一个问句来过渡,既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又在深思中帮助孩子理顺了文章的脉络结构,轻松地理解课文。《马莎长大了》中有一个片段,马莎想快点长大,她想出了好多好办法:穿上妈妈的高跟鞋,又学姑姑的样子把头发卷成卷儿。在将这个片段与“马莎真的长大了”这一片段进行衔接时,我采用这样的过渡语:“光拥有美妙的歌喉,漂亮的外表就算得上长大了吗?事实可能并非如此,让我们接着往下看吧……”这样,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下一片段,使整堂课连贯起来。
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中巧妙地运用过渡语,不仅能让孩子们领略语言的和谐、连贯之美,还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结构。

三、提示语要“精”

“精”有细致、精巧,除去杂质,提炼精华之意,提示语就好似黑暗中为人们照亮前进方向的一盏明灯,又好似一个掌握方向的舵手,使船只顺利驶向彼岸。
在学习《小母鸡种稻子》一课时,为了让孩子明白小鸭、小猫为什么脸红,是由于看到小母鸡通过辛勤劳动终于种出了稻子。就在学生们为“赞扬小母鸡,还是赞扬小猪”争论不休时,我给他们这样的提示:“小猪的确说得很好,但它的认识又是从哪儿来的呢?”小小的提示使孩子们明白,作者是通过写小猪的认识来间接赞美小母鸡的辛勤劳动,从而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细致、巧妙的提示语不仅能激发孩子思想的火花,还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结束语要“悬”

悬念往往能勾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曾这样对我说:“一堂成功的、优秀的课,不是上完后学生认了多少字,读了多少书,而是上完之后学生仍沉浸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之中……”小学语文都是根据名人的名著改编,编排精巧、寓意深刻,值得孩子们去读的往往是思想内核而非识文断句。要使孩子在课后还有一些思索和回味,教师就要充分利用下课前的那几分钟,设置悬念,引发深思。结束语不能只顾“悬”,还要“全”,即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整篇文章的意思,言简意赅地总结所学知识。
可见,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不仅是表达美的途径,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手段,它的美学艺术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研究、去探索!
参考文献
[1]龙美华.关于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的深思[J].考试周刊,2012(14):40~41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shyylw/lw9823.html上一论文:阐述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言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