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闹”出语言真性情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140 浏览:116961
论文导读:
《赶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在市中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中,几位语文教师同课异构,课后进行了研讨,各位教师从课堂关注点反映出的教学思想观点,特别是碰撞中产生的火花,引起了我们每个语文教学者的关注。

一、整体教学与句、段教学的再深思

对三年级的课文教学,教师一直以来都把对句、段的研读作为重点,所以作为第二课时的教学,为了让学生感悟到赶海之“趣”,一开始,几位教师就不约而同地都把课文的第二、三段赶海中具体写的四件事:“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作为重点呈现,让学生加以读、感、悟,作为听、说、读、写训练的突破口。而对作为整体的课文篇章结构,都认为不在三年级段教学的重点之中而忽视了。在第二课时,教师是不是要让学生对课文初步地整体认知呢?省特级教师孟纪军认为:“如果忽视了整体,就像赶路的人没搞清自己要去的地方在什么方向,方向不明怎么赶路呢?”回顾课文,这篇课文在篇章上开头用了一段歌词“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结尾也用了同样的方式来首尾呼应,这对刚开始学习写作的三年级孩子来说,就恰恰是篇章结构上的一个初步引导。而本文是一篇记叙文,作者是抓住赶海时人们的活动来写自己赶海的,赶海中人们的活动很多,而作者选取了四件事作为重点来写,这就是作文要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主题的策略。这也是整体到段落的一个过程。叶圣陶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说,作者写文章的时候一般是有比较充分严密的深思和准备的,文章中有思路即内在脉络可寻。我们阅读欣赏文章的时候,如果能够遵循作者的思路,就有可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立意和作者的寄托。所以,如果忽视整体的引路,直接对句、段进行评析,就把作者整体思路弄破,这对体认知课文是不利的。就这篇课文而言,怎样来让学生初步感知呢?教师可以在引入新课时,让学生去回顾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写了哪些事?具体写了几件?这样自然引入重点句段的研究。在研讨写法时,点出首尾呼应的写法。这与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相符合的。所以三年级课文的读悟,重在句段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忽视了让学生初步去把握整体,那就是阅读的大方向不清楚了。

二、要“闹”就要“闹”出语言的真性情

在课堂中,有教师在“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舅舅答应了。”中的“闹”上热闹起来,让学生表演怎么闹的。在研讨中,有教师就发出了异样的声音,认为孩子闹,都有这样的经历,都懂,既然学生都懂了,我们何必要在这上面“闹”呢?课堂不能为热闹而“闹”。的确,反思这样的“闹”,如果只是为了表面上的活跃气氛,我看还是不“闹”为好,毕竟课堂要高效,听说读写都要时间来保证,但这个地方要不要“闹”呢,我认为要“闹”,关键是要“闹”出语言的真性情。让学生表演的“闹”,其实是表象,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个“闹”字用得精妙,这才是教学上应该突破的。我们细细品味这个“闹”字,可以感悟到它写出了儿童迫切想去的真性情,写出了赶海的巨大吸引力,还写出了对舅舅的“逼迫”感,为后面的赶海之趣渲染了气氛,这与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处。课堂上把它跟“叫”、“让”等近义词比较起来让学生体会,就可以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恰当使用语言的不可言传之妙。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关注遣词造句的讲究。

三、练写不是过程,而应是针对文本特点的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界定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核心目标和任务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但在阅读中让学生如何去写?写什么?在哪里着力?这的确是值得研究的。在《赶海》一课的教学中,几位教师都注重了读写结合,但选择的练写重点却各不相同,有的是在“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有的捡贝壳……”处着手,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排比修辞进行练习,可谓很是热闹,有的抓住太阳偏西后人们赶海的收获来发挥想象,更有的关注到首尾呼应,让学生去仿写开头结尾。其实细细研读文本,教师都是把具体写赶海三件事的第三自然段作为重点来让学生读、悟赶海之趣的,而第三自然段,“嘿”、“哎”、“哎哟”、“咦”、“哦”几个语气词用得惟妙惟肖,在评读时,教师或范读,或比读,或表演读,无不透出特别的关注。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既然好的例子出来了,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不正好是仿用语气词、学用语气词的好时机吗?本课的重难点都在语气词的美读中突破,语气词的合理使用不应该正是本课的练写重难点所在吗?所以,有位教师就让学生以《赶集》为内容要求用好这几个语气词来仿写一段话。我认为这是指向课文语言特点的仿写,是阅读收获到运用的提高过程。现代作家茅盾说:“仿写可以说是创作的第一步,仿写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读写结合训练,仿写这个大方向大家都把握了,关键在于练写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为练写而练写的过程,更不应是一种已有能力的再现,而应是针对文本特点的关注到学段特点的一个能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
当然,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课堂是追求完美的历程,是永远走在路上的艺术,是批判中提升的哲学。每个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就会有不同的想法。但让学生“闹”出对文本内蕴之美的感悟、让学生在“闹”中悟出语言的真性情,我想这才是不可转变的语文课堂教学真谛。
〔责任编辑:庞远燕〕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shyylw/lw43842.html上一论文:探索2015年中考语言类试题模拟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