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对于基于社会网络高校知识创新影响因素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231 浏览:83659
论文导读::个人对自己创新能力的自信可以有效预测创新绩效,与创新表现呈显著正相关。根据社会认知理论的观点,个体对自我的概念和认知主要来源于个体在组织或团队中的身份或地位。咨询网络中心性高的成员会受到来自他人更多的关注,在回应他人咨询的同时得到更多的赞美与尊重,产生被尊重和被需要的良好心理体验,进而产生身份或地位的自
摘 要: 文章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探讨了高校知识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了网络中心性、网络联结强度对知识创新的作用机制,提出个体的咨询网络中心性与创新自我效能正相关,网络联结强度与组织创新气氛正相关。
关键词: 社会网络 知识创新 影响因素
知识创新是高校的终极使命之一。作为知识密集型组织的高等院校,承担着完善知识体系、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不但要通过人才培养实现知识的传承,还要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创新。探寻高校知识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其作用机理,有助于我们提升高校知识创新的效率,为建设创新型社会提供源源不绝的智力支持。
社会心理学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个体的内在特质及其所在的社会环境共同决定的。对知识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从个体和环境两个层面展开。个体层面的影响因素,包括创新动机、创新自我效能、成就取向等,强调个体异质性对知识创新的影响。环境层面的研究从创新气氛的角度展开。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网络理论在管理学、经济学等领域的应用,从关系嵌入的角度研究知识创新的影响因素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

一、社会网络分析理论

社会网络的研究起源于人们在探讨社会中人际互动关系时发现传统角色地位的结构功能理论无法解释实际的人际间互动行为。一般认为,社会网络是指社会行动者及行动者间关系的集合,即社会网络是由多个点(社会行动者)和各点之间的连线(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组成的集合。社会网络分析策略是由社会网络理论所延伸出来的一种收集和分析群体中人际间联系模式的分析工具,融合计量社会学、数学策略﹑图论等领域的成果,并发展出强联结、弱联结、中心性、结构洞等具有原创性的理论。IBM知识基础组织学院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85%的人声称他们是通过向朋友或同事求助以获得成功完成重要项目的重要知识,这比向其他信息资源如数据库或文件资料求助的程度要多出五倍。由此可见,社会关系是组织信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网络是行为主体进行知识搜寻的主要路径与平台,人们必须对社会网络和人际关系给予重视。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对选择行为的良好解释力,将社会网络分析引入组织知识管理特别是知识创新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根据分析的着眼点不同,社会网络理论有两类视角:结构特征和关系特征。后者主要反映网络中的结点间的关系的构成呈现出的特点,可以用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等指标刻画。关系特征主要反映网络中结点间联结的强弱性,可以用互动的频率、情感强度、亲密程度和互惠交换等维度定义关系的强弱。结构特征中的网络中心性往往与个体相关联,因而对知识创新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知识创新的个体异质性相关;关系特征涉及结点间的关联程度,因而其对知识创新的作用机制更适合从环境层面把握。

二、网络中心性对知识创新的影响

中心性概念是由Freeman(1979)提出来的,是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重点之一。一个行动者如果处于许多交往网络路径上,则可以认为此人的网络中心性较高,因为他可以通过制约信息的传递而影响处于同一网络的其他行动者。根据Krackhardt(2005)的划分,对网络关系形态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种:咨询网络、情感网络和情报网络。咨询网络是专业知识传递交流的平台,这样的关系主要传播知识。情感网络则为行动者提供情感的支持和精神上的慰藉,是构成非正式影响力的基础。情报网络是非正式信息的传递途径,行动者传递的并非专业知识。在不同类型的网络中,其中心性对知识创新的影响不尽相同。
咨询网络中心性对知识创新的影响,是通过提高个体自身的创新自我效能感实现的。对于个体来说,咨询网络中心性高说明其在团体中扮演着知识供给者角色。团体中其他成员在专业方面遇到难题而产生知识需求时,往往会向位于咨询网络中心的个体寻求帮助,而这类个体在提供知识协助的同时,不但能通过温故而知新,从中累积并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而且能提高自己的团队认同。创新自我效能感可以直接影响人们的创新思维和行为,较强的自我效能导致有效的自我调整和坚持,效能信念较弱则使人怀疑自己的能力以至于放弃任务。已有实证研究表明:个人对自己创新能力的自信可以有效预测创新绩效,与创新表现呈显著正相关。根据社会认知理论的观点,个体对自我的概念和认知主要来源于个体在组织或团队中的身份或地位。咨询网络中心性高的成员会受到来自他人更多的关注,在回应他人咨询的同时得到更多的赞美与尊重,产生被尊重和被需要的良好心理体验,进而产生身份或地位的自我认同,更有利于提升其创新自我效能感。而相反,若网络中的个体不是处于网路中心位置,那么当他在向他人寻求帮助和咨询时,很可能同时会产生技不如人的自卑感,进而影响知识创新的信心。而当这种咨询与被咨询的关系互惠性较低时,对于寻求帮助的人自信心的损害会更大。Sparrowe(2001)对38个工作团队中的190名员工进行实证后发现,咨询网络的中心性与个人工作表现呈正向相关关系。Ibarra(1993)研究同样发现,网络中心性会影响行政创新。在高校中同样如此,例如在科研项目团队中,项目负责人就居于咨询网络的中心地位,拥有较多的各类资源,从而产生较大的影响力。他拥有更多的与其他成员一起发现理由、探讨理由与解决理由的机会,因而进行知识创造的信心强烈。相反,那些不是处于网络中心位置的成员获得他人的认可与青睐的机会较少,因而进行知识创新的信心并不容易建立,进而影响创新绩效。
情感网络反映的是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这种关系网络的建立更多地依赖非正式沟通来实现,可能是相同的业余爱好,也可能是血缘上的亲近,还可能是居住范围的邻近等。情感网络中流动的信息多与生活相关,成员之间多谈论私事、分享对生活的态度及经验,从而缓解压力。因此,处于情感网络中心的个体,更多的是透过与他人亲密互动实现精神上的安慰与愉悦,并在持续的互动中增强情感与信任,但在知识创新方面并不会有太大帮助。
情报网络与咨询网络的最大区别在于,情报网络的成员搜寻或传递的不是专业的知识。这一类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的个体,类似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消息灵通人士”。这类成员消息论文导读:实现互动互惠,并建立起信任关系。与情感网络相类似,情报网络中心性对个体的知识创新影响并不明显。三、网络联结强度对知识创新的影响网络联结强度对知识创新的作用,是通过创新气氛体现出来的。创新气氛是组织成员感知到的环境中支持创新的程度,是对组织环境是否支持创新的心理知觉。现有的研究均已表明,营造气氛与创
来源广泛,身处不同的圈子,善于发挥“弱联结”优势,掌握大量异质信息来源。在情报交流的过程中,实现互动互惠,并建立起信任关系。与情感网络相类似,情报网络中心性对个体的知识创新影响并不明显。

三、网络联结强度对知识创新的影响

网络联结强度对知识创新的作用,是通过创新气氛体现出来的。创新气氛是组织成员感知到的环境中支持创新的程度,是对组织环境是否支持创新的心理知觉。现有的研究均已表明,营造气氛与创造行为绩效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另外,Scott和Bruce(1994)的研究显示,气氛感知产生于群体成员之间的交互作用,当群体成员愿意提供他人创新提供帮助时,个体则认为环境对创新是支持的,因此团队成员关系质量与个体的创新支持感有强烈关系。
较高的网络联结强度意味着团队成员之间互动频繁,同时相互之间信任程度较高。这样,团队内部会通过强联结形成一种积极、开放、创新的氛围。例如对于在学习、研究过程中遇到困难的研究生来说,如果平时与同学、老师之间保持较高频率的专业信息交流,则可以通过咨询网络较快地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解决自己遇到的困惑,并增强对网络内创新支持的心理认知;如果网络联结强度较小,没有频繁互动形成的信任基础,就不知道从哪里可以获得支持,那么个体知识创新的成本自然有增无减。
四、结语
本文从社会网络的结构特征、关系特征分析入手,与知识创新影响因素的个体层面和环境层面相结合,认为个体在咨询网络的中心性高低与其创新自我效能感高低正相关,居于咨询网络中心的个体较其他成员更具有知识创新的自信,而情感网络、情报网络中心性则与知识创新关系不大;网络联结强度越大,更有利于创新气氛的营造和感知,从而为知识创新提供环境保障。
参考文献:
[1]薛靖,谢荷锋.知识转换能力、网络中心性对个人创新行为影响的研究[J].技术经济,2006(05).
[2]何晓聪.研究生创新自我效能感的结构与特征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4(12).
[3]薛靖,任子平.从社会网络角度探讨个人外部关系资源与创新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05).
[4]罗家德.社会网分析讲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资助项目“社会网络视角下的组织隐性知识管理策略研究”(wym0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