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对于从《感动我国》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内核

最后更新时间:2023-12-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427 浏览:86512
论文导读:
摘要:《感动中国》自2002年启动以来,已连续举办了12届,被誉为“观众一年一度的情感盛宴”、“中国人的一部年度精神史诗”。《感动中国》的影响力之所以巨大,与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内核的倡导密切相关。从“感动中国”的视角下可以挖掘出深刻的价值基因,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关键词:感动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内核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理由的决定》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最高抽象。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进行了深入探讨。2012年11月8日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

一、《感动中国》所承载的精神文化价值

从第一届颁奖典礼到今年,已有一百多位人物和集体,登上那个无上荣耀的领奖台。他们中有为国做出过卓越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有闪耀荧屏的明星,但更多的是震撼人心的默默无闻的人民群众。他们代表着的是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他们的事迹在打动人心的时刻,同时也给我们精神上的鼓舞。他们的事迹在第一时刻总会引起人们的共鸣。
“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①。回望《感动中国》这一路走来,我们会发现,在这个舞台上的每一个角色都是社会正能量的传递者。在他们中有像牺牲奉献的洪战辉、有关爱弱势群体的成龙、有见义勇为的孟祥斌、有以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高于一切的青藏铁路建设者、有为国奉献的航天英雄等一大批感人至深的人物。深入剖析他们,我们会发现他们的行为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象征,在他们身上有一种普世价值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契合于我们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设美丽中国更添色彩。

二、倡导富强、、文明、和谐的国家观念

国家是个人赖以存活的基础,有国才有家。“中国是如日方升的国家”②“在中华民族的几千年的历史中,产生了很多的民族英雄和革命领袖。所以,中华民族又是一个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的民族”③。在十八大上,我们党提出倡导富强、、文明、和谐的国家观念是在更深的一个层次上牢固树立一个公民对国家的热爱。
“富强”体现了我们党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强国的决心、“”体现了我们党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强国的决心、“文明”体现了我们党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决心、“和谐”体现了我们党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决心。《感动中国》颁奖典礼,正是用这样一种肯定社会正义力量的方式,来号召全体社会成员,维护正义,呼吁和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在中国的领导下,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中国引领方向。

三、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

“实际上,世界上只有具体的自由,具体的,没有抽象的自由,抽象的。这个东西,有时看来似乎是目的,实际上,只是一种手段。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属于上层建筑,属于政治这个范畴。这就是说,归根结底,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④自由、平等、公正都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一切事实都证明:我们的人民制度,较之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在这种制度的基础上,我国人民能够发挥其无穷无尽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任何敌人所不能战胜的。”⑤同《感动中国》获奖者一样,他们都是社会底层的人民群众,他们的事迹朴素平凡,拨动了人们内心深处那根最柔软的心弦,合乎法律的同时更贴近人情,这最完美的诠释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社会主义正能量的肯定和赞扬。

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信仰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国家是我们每一个个体赖以存活的基础,在这个领土范围内,爱国是人们对于祖国的一种深厚的依恋、爱护,以及与此相应的实际行动。如中国核事业的领军人,朱亚光。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尤其需要大力倡导敬业精神,引导人们恪尽职守,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诚信是为人之本兴国之基。诚信是人类的普遍道德要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即在工作和生活中不矜能、不伐善,先人后己,保持谦虚低调。面对道德高尚、品质优秀的人,要虚心学习,做到见贤思齐;面对他人的过失、缺点,要设身处地给予体谅和包容,诚心诚意进行提醒和帮助。如新时期的活雷锋,郭明义。戮力同心、同舟共济,在他人有困难时及时解急救难、雪中送炭。谦敬礼让、帮扶互助的友善风气在人们之间流转和传递的是温情与爱心,能消除隔阂、融冰化雪,使人如沐春风。志同道合、携手奋进。同从《感动我国》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核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类相感,同声相求。友善之情往往生发于志趣相投的人们之间,因此人们常说“同志为友”,“道不同不相为谋”。
平民化的英雄、生活化的事迹成为“感动中国”感召受众的重要策略,普通群众中的很多人在平民英雄的加冕仪式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对这种精神品质产生了追随和信仰。正是由于普通大众和草根阶层登上了“感动”的舞台,“感动中国”才具有了更强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影响力,也更容易走进百姓的精神世界。
“感动”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植根于深广的社会实践和群众生活,不断从基层和底层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表达,不断从普通人的生活事迹中探索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策略途径,才能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持久动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注释:
①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第120页
②《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布告》,《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2论文导读: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第1版第184页上一页12
月第1版第383页
③《中国革命和中国》,《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623页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由》,《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第208-209页
⑤《在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的讲话》,《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第1版第1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