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谈社会化视频之从DV到SV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21 浏览:7162
论文导读:还有,文字无法消除种族之间的交流障碍与隔阂,而影像,则完全可以——镜头语言具有更大的普世性。全球化时代,影像地位的迅速上升,已经从侧面说明了这一点。我们不惮于最为大胆地预测,当人脸识别技术日臻成熟之后,名字对人而言将不再重要,当你签署一项文件时,不再是郑重地写下名字,而是扫一下脸。届时,文件社会化视频之从DV到S
数字取代胶片,曾经让影像工业逐渐远离化学并最终投入物理学的怀抱,但这远远不够,只有当Digital Video这一物理学术语被Social Video这一社会学术语取代,影像在这一两个世纪的巨大变革才可以宣告完成。当一种新事物产生时,我们往往率先在技术层面给予识别与定位,但最终,它必将激起社会层面的巨大回想——当一种技术强大不到可以重新组织社会生活时,我们无法赋予它革命性作用。从这个角度考量,影像在其化学工业时期,只是一门精英阶层的手艺,他们借此来炫智并对大众进行谆谆教诲;而在它的物理学时期,人人手执DV让“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这样的口号变成庶众占领殿堂的狂欢,但终归来讲,廉价介质技术的发展所导致的全民DV盛景,只是一种工具与大众教育层面的物理性铺垫;其旨归,毫无疑问,应该是对社会生活的重新组织——基于此,Social Video才可简化为SV,并在社会性向度上完成对DV的取代。
理由在于影像到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组织社会生活?我们知道文字对社会生活的组织是完备而深刻的,小到交通指示牌、大到法律条款,甚至一个国家的建国基石,都不外乎一堆契约式文本,从这个层面讲,文字的神圣性依然不可取代。而图形,诸如LOGO之类,向来都是引领人类的标识,如基督教的十字、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斧头镰刀、苹果公司的被咬去一口的苹果等。迄今为止,影像这种媒介还没有发展成为社会生活的组织性力量,尽管我们从《新闻联播》中脑补国家政治并重拾生活的信心,从《非诚勿扰》中捕捉社会价值观念的流变,但是,只要宪法还不是用影像来表述的,只要外交条约还不是用影像来缔结的,我们就不能认为影像已经完全社会化了。这有两个意思:一是影像的社会化潜力非常巨大,二是我们需要更进一步消除影像在表意实践方面的短板,比如,不够精确,逻辑太过于线性。
延续以上话题。我们对SV的潜力持完全乐观态度的理由是,在文字、图形的历史上,也曾历经从不精确到精确、从私有化到社会化这一进程——这种进程之所以能顺利完成,完全建基于人类乃视觉动物这一物理性事实。文字、图形与影像,不过是视觉场域的三个梯度。事实上,影像乃是一种返祖,它符合早期人类对形象化的追求。不了解原始人类,我们潜藏在意识深层的本能便无法获得理解——形象化是我们的本能之一。从这个作用上来讲,文字是人类历史上对本能的一次反动,它是对图像、对声音的一种抽象:先将形象化世界编码,输入、存储并传输后,再解码为形象。这种工作原理与电脑无异,也就是说,在漫长的文字宰制时代,人类不得不将自身异化为理性机器,这与该物种的本性何其迥异!文字是形象的压缩格式,当存储空间足够大、运算速度足够快时,我们还需要压缩格式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至于精确性,的确是一个理由,但值得指出的是,精确性是经验的,而不是先验的——当一个族群面对同一个文字符号,产生大致相同的感受时,我们不认为是该符号表意的精确性所致,恰恰是因为长期训练而导致的共同经验、甚至共同的条件反射所致。所谓文字与语言的精确性,不过是巴甫洛夫之狗眼中肉片的确凿性。当你看到“花”这个字,头脑中会唤起花的形象,同时联想起美好的事物,并激发起美好的情感,这一系列过程,不是先验的,而是训练得来。行文至此,我们也许能够明白,精确性与社会化事实上是同一个理由。儿童在语言能力上不够精确,是因为他的社会化进程刚刚开启——影像依旧处于儿童阶段,在诞生之初的100年,它只是完成了器质上的成形,正如一个人从受精卵赋得人形一样。
还有,文字无法消除种族之间的交流障碍与隔阂,而影像,则完全可以——镜头语言具有更大的普世性。全球化时代,影像地位的迅速上升,已经从侧面说明了这一点。我们不惮于最为大胆地预测,当人脸识别技术日臻成熟之后,名字对人而言将不再重要,当你签署一项文件时,不再是郑重地写下名字,而是扫一下脸。届时,文件社会化视频之从DV到SV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将主要由视频构成,包括但不限于法律文本、来往函件等等。一种媒介的社会化,意味着它在组织社会生活方面,将起决定性作用,但前提是,该种媒介对社会成员而言,是神圣并必须予以掌握的,就跟农业时代的“识字”一样。印刷技术的廉价化让文盲迅速减少,从而推升了文字整合社会的能力,同理,视频摄制与传播技术的普及化,也会迅速推升影像整合社会的能力——手机摄像头就跟印刷术一样,势必在人类历史上扮演不可磨灭的角色。
抛开这些乐观的预言,要推动影像的社会化进程,我们依旧需要在影像的表意化实践方面进行艰苦而卓绝的努力。DV完成了器质化赋形,SV没有理由不在社会化理路上一路狂奔。表意实践本质上就是社会化实践,但究其路径,不外乎两点:一是生产层面的精确性;二是消费层面的可篡改性。前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后者在大众层面压根没有开始。精确是一切表意实践的最高准则,而可篡改,则是一切表意实践得以完成的……保障机制。作家终其一生,都在寻找那个最准确的词汇,而影像制作者,则在找那个最准确的镜头;对文本读者而言,他通过行使篡改权来完成对作品的占有,从而使其变成消费品,对影像观众而言,其篡改权因为技术门槛等理由,暂且无法行使。也就是说,即便再低劣、再粗制滥造的影像,目前依旧是作品,而不是消费品——因为购买者无法真正占有它。从物权关系来讲,影像制作者让渡给观众的,也仅仅是观看权、批评权,而不是真正的影像主权。主权意味着围墙与边界,意味着单向度,意味着梯度,它与、与互联网精神不相兼容。当然,这主要是技术壁垒所致。但我们依旧乐观,因为文字当初也经历过这些——如果文字没有技术壁垒,曾经一个社会共同体中大面积的文盲就不可理解,但今天,这样的壁垒显然被瓦解了。当初之读与写,正如今日之观看与摄制。当社会成员中的大多数都能用影像自由表达时,影像的社会化即宣告完成。
自由表达是推动媒介技术廉价化的不二动力,有了这种坚实的人性基础,我们相信,SV只是时间理由。抽象、隐喻与象征,这种伴随文字转码、解码产生的修辞方式,将彻底衰落;而形象、直接的影像表意方式,将完全主论文导读:导未来人类的表意实践,因为从本质上来讲,影像是拒绝修辞的,社会化也是拒绝修辞的——影像与社会化在这里已经完全同构,既如此,还有什么疑惑吗?在以后的文章中,将会着重分析社会化视频在表意实践方面的修为。上一页12
导未来人类的表意实践,因为从本质上来讲,影像是拒绝修辞的,社会化也是拒绝修辞的——影像与社会化在这里已经完全同构,既如此,还有什么疑惑吗?
在以后的文章中,将会着重分析社会化视频在表意实践方面的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