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论苗汉双语教学对苗族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602 浏览:84133
论文导读:
【摘 要】阐述苗族语言文字运用及发展状况,分析苗汉双语教学目前状况,讨论苗汉双语教学对苗族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关键词】苗族 双语教学 儿童 社会化 影响
0450-9889(2014)03C-0050-03
儿童社会化是儿童在特定文化和社会环境中,习得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行为规范以及掌握相应的社会行为技能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儿童社会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是儿童和社会文化之间互相起作用的沟通过程。从不同的研究历史和目前状况看,儿童社会化研究领域非常广泛。近年来,研究开始注重文化(尤其是多元文化)在儿童社会化进程中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对人的影响逐渐走向跨地域和多元共生的层次。儿童社会化研究的多元文化取向已成为研究的新方向和热点。多元文化(跨文化)教育通常指多民族国家对各民族的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的有关少数民族文化的教育,以使学生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能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并享有应有的文化尊重。而语言文字作为文化的象征和内涵在文化这个大范畴中,对儿童的社会化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在民族儿童的社会化发展过程中,语言尤其是民族语言和主流文化中的语言(在我国为汉语)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作用越来越大。尽管对语言及语言(双语)教学有许多研究成果,但对语言(尤其是民族双语)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基于此,本文拟从苗汉双语教学的初步研究来凸显苗汉双语教学对苗族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苗族语言文字运用及发展状况

语言文字是表达和记录语言、思想、情感的工具,又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苗族同胞历来拥有自己本民族的语言——苗语,苗语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苗语有三大方言——东部(湘西)、西部(川黔滇)、中部(黔东),各方言又分一些次方言或土语。另外,各个方言及次方言内部还有土语之分,各方言及次方言之间差异较大,不同地区的苗族,基本上不能用各自的苗语来进行沟通交流。
苗语运用的范围非常广泛。东部(湘西)方言包括湘西自治州、鄂西南、川东南、黔东北等地区,大约有110万苗族人使用;中部(黔东)方言包括黔东南自治州、黔南自治州东部、湖南西南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和三江侗族自治县等县,大约210万苗族使用;西部(川黔滇)方言是苗语三个方言中内部差别最为复杂、分布地域最为宽广、使用人数最多的一个,分布在贵州省除黔东以外的所有地区、川南、桂西北及云南各地,共250万人以上人使用。
学术界对苗族有无文字历来争议很大。在苗族地区流传的苗族史诗和民间传说中,苗族古代是有文字的,只是后来由于种种历史的理由失传了。近代苗族保留有一些方言文字的记载,如湘西石板塘创制的方块苗文,湘西石启贵创制的速记苗文,贵州龙绍华运用国际音标编制的苗文课本等,但这些文字未能推行下来。1956年,由政府组织语言学专家为苗族各大方言各自创制了一套苗文,即在拉丁文字母的基础上创制的拼音文字。并通过了苗语方言文字方案(草案):中部方言改为黔东南方言,东部方言改为湘西方言,西部方言改为川黔滇方言,北部方言改为滇东北方言。创制了三种苗文:湘西苗文、黔东苗文、川黔苗文,规范了滇东苗文,因而现行苗文有4种。从此结束了苗族没有文字的历史,许多苗族区域开始使用苗汉双语文课本进行教学。

二、苗汉双语教学目前状况

新苗文创制后,民族文字在苗族地区得到试行和推广,双语双文教学也开始全面施行。但是受“左”的思潮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后,苗汉双语教学处于停滞状态,直至80年代才得以恢复。特别是在苗族聚居的贵州、云南以及湘西等地全面展开。
贵州省有苗族人口412万,是苗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占全国苗族人口的60%。在黔东南的苗族聚居地,基础教育已经全面实行双语教学,并在双语文教学的教材编写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黔东南苗族用苗文编写出版了教材、读物,并翻译民间流传的谜语、童谣、儿歌、故事等,据统计现在黔东苗文教材和工具书有12种481000册。其中《六年制苗汉双语文教学课本》l~7册,苗语《语文》l~3册,《数学》l~2册,《自然》l册,计30万册,黔东苗文扫盲课本2种,《苗文学习》l~4册,计印154000册,《苗汉词典》《汉苗词典》《苗语俗语小词典》《苗语语法》《黔东苗语基础知识》等工具书27000册。此外,各地还自编自印许多苗文乡土教材。在黔东松桃及湘西苗族地区,双语教学也是全面进行,双语教学已经形成成熟的教学模式。在笔者所在地的松桃,除县城小学以外,苗族聚居地几乎全部实行苗汉双语教学,苗族学生全部接受的是苗汉双语教学。在松桃及湘西的苗汉双语教学主要是采用“双语双文,四步转换”的双语教学模式。具体做法是,苗族儿童入学后用一年的时间学习苗文,培养苗族学生对苗文一见即呼,一呼而出,将母语口头语言转换成母语文字的能力。再从二年级上学期培养学生将直呼苗文字音的能力转换成直呼汉语拼音的能力。接着在培养学生将阅读两种拼音的能力转换成阅读汉字文章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将运用母语文字形成的读写能力转换成汉语文的读写能力。云南的苗族聚居地区也同样全面开展了苗汉双语教学。
苗汉双语教学的全面开展,使得苗族地区儿童的入学率和巩固率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升学率普遍提高,为开发苗族儿童智力、提高苗族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发展民族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苗汉双语教学对苗族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儿童是生活于特定文化情景中的人,而人总是文化的塑造物。文化将不可避开地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打下深深的“烙印”,特别是在苗汉双语教学的跨文化教育影响下的苗族儿童,其社会性发展更应该值得研究和关注。
(一)苗汉双语教学所独特的教育功能,加速了苗族儿童融入主流文化社会、适应现代社会的步伐。母语是一个人最早学会使用的语言。对儿童而言,学习语言、认知世界、提高社会意识是同步进行的。语言是认知和社会意识得以正常发展的重要媒介。苗族地区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及其成果研究已经很多,取得的基本共识是:双语教学推动了苗族儿童认知的发展。在论文导读:是双语教学对苗族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的核心功能。上一页12
以母语——苗语为主要交际工具的苗族地区,儿童在入学前大都不通汉语,甚至很少听到别人说汉语。一入学就要学习用汉语编写的教材,由于没有汉语语言基础,很难消化吸收课本知识,学生往往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很难提高,以至于学生放弃学习,辍学现象比较严重。双语教学开展后,通过用母语辅助教学,教会学生利用苗族文字给汉字注音释义,帮助理解,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水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就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双语教育对民族儿童这种特殊的教育功能,不仅仅是提高了民族地区的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的理由,也不仅仅是普及了民族地区的教育及发展民族教育的理由,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苗汉双语教育对苗族儿童认知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认知是儿童社会化的前提,因此,儿童通过双语教学能更好地学习人类社会所共有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民族儿童的思想和文化素质,提高作为社会人的综合素质,同时能更多地了解、接受主流文化——汉文化的思想。这对于苗族儿童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适应现代社会,求得社会存活的思想、技能和社会心态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也为苗族儿童的社会化发展打下了基础。因此,对双语教学对苗族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应立足于宏观的深思,这正是双语教学对苗族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的核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