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对于高职课程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638 浏览:58602
论文导读:
摘要:当前,社会服务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重要功能之一,而属于高等教育一种类型的高职教育,更是被强调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本文以处于高职教育建设核心环节的高职课程建设为立足点,在论述高职专业课程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必要性及存在理由的基础上,着重提出了建设思路。
关键词:高职教育建设;高职课程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岗位职业能力
当前,高等教育被赋予了四大功能,即科学研究、教书育人、社会服务、文化传承。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随着其自身的不断发展,在现阶段已经充分认识到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才能提高高职教育经济贡献率,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在这种高职教育发展背景与形势之下,紧密结合社会服务能力开展高职专业课程建设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一、高职课程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必定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 可见,国家教育发展政策已明确提出要求:高职教育必须开展社会服务、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社会服务成为了高职教育的最基本功能,是高职教育建设的核心内容。
为了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高职教育从院校、专业、课程等多个层次进行自身建设。其中,课程建设始终处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成为高职教育社会服务建设体系的核心。
究其理由,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定位于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急切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及为社会提供先进职业技术的推广、培训、咨询等。而课程是高职院校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课程教学改革是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任何一所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水平和特色,最终落脚点是它的课程建设质量。只有通过扎扎实实的课程建设和改革,才能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最终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二、目前高职课程建设存在很多理由,制约社会服务能力的提高

从实际状况来看,作为高职教育建设核心环节的课程建设还存在很多理由,制约着社会服务能力的提高。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从岗位职业能力出发建立新的课程体系的策略,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但在实践中,受到传统学科系统化课程组织形式影响以及学校师资实践能力、实训基地开发等方面的限制,现实推行的专业课程体系未能完全实现由系统知识传授的学科本位到以岗位和就业为目标的能力本位的转变,教学与技能训练环节优化不够,学生职业能力训练还不能与社会服务要求完全对接。同时,在单项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建设内容停留于表面和形式,没有真正把职业资格标准转化为教学标准以实现教学与岗位的“零距离”,没有真正把课程改革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结合起来以适应市场、企业和社会的需要,最终使得单项课程建设的岗位实用性、社会适应性不足,不能做到技术创新,也难以有效开展社会培训与咨询,提升社会劳动者素质,与对课程建设的社会服务能力要求相差甚远。

三、高职课程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思路

(一)高职课程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必须以本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定位为基础。

在实践中,不同专业各有不同的社会服务功能定位。作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核心内容的课程建设,要提升服务能力,不能脱离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定位。因此,在进行课程建设时,必须对本专业能够提供的社会服务进行调研分析,以此为基础上开展课程建设。也就是说,课程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目标是完成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定位。
以投资理财专业为例说明,其社会服务功能体现在能够为金融机构培养具备投资理财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为金融机构员工进行专业资质培训、为社会公众进行投资理财知识的推广普及等。该专业进行课程建设时,必须紧紧围绕这些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确定本专业设立哪些具体课程以及对这些课程如何有效安排,形成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
(二)高职课程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时必须找准每门课程与社会服务的结合点,形成明确的建设目标。
一般来说,不同课程能够实现不同的社会服务功能。因此,开展专业课程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时,必须明确每门课程所能够实现的社会服务内容,以此为基础有目的、有针对性进行课程建设。
例如《个人理财》课程,结合其课程特点,可以分析确定该课程首先能够针对金融机构理财客户经理岗位培养训练学生理财规划、理财咨询、理财产品推介技能,提升师资水平后也能够为金融机构员工进行专业理财培训,另外还可以为社会公众进行投资理财知识的宣传推广。在明确了该课程所能实现的社会服务点之后,就可以有的放矢开展该项课程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三)以系统化的课程建设推动高职课程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从课程建设方向、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考核策略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化建设,才可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满足社会需求,达成高职课程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目标。

1、分析职业岗位,明确岗位能力要求,确定课程建设方向

高职课程建设的起点是职业岗位分析。通过对课程面向职业岗位以及所需岗位能力的清晰分析,才能够在后期有目标性开展教学过程,使课程教学符合社会需要,实现社会服务的最终目标。
以《个人理财》课程为例,对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客户理财服务岗位分析之后,可以得到岗位能力要求。初级能力是熟悉金融产品理财特性,与客户良好沟通,接受客户咨询,向客户推荐理财产品;中级能力是根据客户实际情况,进行简单理财理财规划,对客户提出理财倡议并推荐适宜理财产品;高级能力是全面系统对客户进行分析,写出理财规划报告,给出综合化、长期化理财倡议。如何培养训练学生的岗位能力以适应岗位要求,成为后期课程建设的出发点。
2、根据岗位能力要求,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在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合理确定课程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岗位能力的有效载体。通过分析工作岗位对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等方面所提的要求,有针对性合理搭配教学内容,才能使学生适应岗位工作需要,完成课程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在分析课程面向岗位的能力要求后,《个人理财》课程以“课证融合”为指导确定教学内容,将课程教学论文导读:,满足岗位能力要求(1)教学设计在进行课程教学之前,教师必须结合岗位能力要求,预先安排教学历程,实现教学目标。良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使课程教学顺畅进行,实现预定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如《个人理财》课程,结合岗位能力要求及教学内容,对其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即按照理财岗位实际操作流程开展教学,展示客
内容与中国银行业从业资格考证《个人理财》课程、国家理财规划师考证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接,有助于学生取得岗位所需职业资格证书,符合学生岗位能力培养与职业发展的要求。

3、全方位安排展现教学内容,有效组织课程教学,满足岗位能力要求

(1)教学设计
在进行课程教学之前,教师必须结合岗位能力要求,预先安排教学历程,实现教学目标。良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使课程教学顺畅进行,实现预定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如《个人理财》课程,结合岗位能力要求及教学内容,对其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即按照理财岗位实际操作流程开展教学,展示客户理财规划工作的全过程以及理财过程中各项理财规划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操作策略,将课程教学内容和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突出学生的技能训练,符合课程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要求。
(2)教学策略与手段
在教学活动中,合适教学策略与手段的应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在《个人理财》课程的教学中,根据理财岗位工作流程,将工作内容划分为项目式的教学内容,围绕项目安排有效案例、布置工作任务、模拟实际工作情境,将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角色体验教学等多种教学策略综合运用,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学、专业理财模拟软件、网络虚拟课堂等多种有效手段辅助教学活动实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3)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课程教学内容的载体,它不仅仅指传统的纸质教材,还包括与之配套的校本教材、实训教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试题库、教学参考素材资料、课程网站等立体化教材。在进行课程建设时,教师不仅要完备课程教学资源,更要针对地区经济或行业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岗位能力要求的变化及时增删、修改与重新组合课程资源,使得课程建设能够追随社会需求发展,实现社会服务。
(4)课程考核
随着课程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与手段等各项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的考核方式必定随之转变,传统的单一理论考核完全不能符合教学要求。因此,在课程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过程中,应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设定考核内容与方式,如进行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双考核、课程对应岗位能力的模拟性检测。通过灵活多样的与课程教学匹配的考核方式改革,使考核真正成为检验课程教学效果和检验学生能力形成与素质提高与否的有效手段,使课程建设效果真正符合社会服务要求。

4、积极建设实训教学基地并充分利用,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课程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不能仅局限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方面,更需要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利用,营造仿真职业、岗位环境或创造工学结合机会,使学生真正得到职业能力的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大力争取社会尤其是企业支持,推动课程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全面提高教学水平,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5、有效提高高职教师实践能力,推动社会服务建设

教师是课程建设与组织教学实施的主体,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课程社会服务建设的水平。高职教师应该通过顶岗实践、挂职锻炼等不同形式深入一线岗位,培训技能,得到生产实践锻炼。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可以有效提高课程建设质量,有效推动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
社会服务能力是高职教育存活和发展的基础。高职院校通过社会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进行专业化培训、提供供高质量人才,以服务换社会支持,以服务换自身发展。因此,作为核心环节的高职课程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虽然任重道远,但唯有坚持。
参考文献:
[1] 曲媛媛,徐少林,伊爱焦,管理攀 .《高职浅谈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现代企业教育》.2012年7月下期
[2] 雷久相.《高职院校如何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刍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年34期
[3] 杨玉泉.《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若干深思》.《职业时空》.2011年第2期
[4] 戴启昌,张爽爽.《加强高职课程教学改革,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9月第9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