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心理障碍成因与干预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419 浏览:24424
论文导读:
摘 要:当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理由有三:自身认知偏差、思维定式及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为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主动采取应对措施,积极引导学生更新学习观念,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力,注重个性化教学,以及创设良好的校内外环境等,以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心理障碍成因与干预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治理论课的兴趣。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学习; 心理障碍
1672-9749(2014)03-0048-03
当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学习兴趣普遍不浓,学习需要意识较为淡薄。为此,笔者曾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课后走访等诸多形式对大学生思政课的学习心理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大学生在学习思政课时,存在着程度不一的学习心理障碍。为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并主动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调动和提高大学生思政课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思政课的理论导向功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强化学生的思政素质,为拓展学生的其他能力夯实思想基础,从而实现思政课的教育目标。

一、思政课学习心理障碍释义

心理障碍的确切含义,学术界至今仍有争议。许多不同类型的心理和行为的失常统称为心理障碍,是学术界普遍认可的观点。学习心理障碍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和行为失常的统称。大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是学习中的许多不适应,具体包括学习疲劳,学习出现的高原现象,考试焦虑及专业不称心等”[1]。
具体到思政课的学习方面,大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除具有上述的共性外,也有思政课这门课程本身的特殊性给学生带来的若干学习心理障碍。有学者通过调查、观察和深入研究,得出大学生思政课的学习心理障碍表现为如下六个方面:“狂妄与自大、逆反心理、应付心理、自卑心理、厌倦心理、排斥心理。”[2]另外,笔者通过长期观察、调查研究和分析总结后曾著文指出,大学生思政课学习心理障碍除了上述六个方面,还存在如下学习心理障碍:学习需要上的被动性、学习动机上的功利性、学习态度上的消极性和学习动力上的不足性。[3]大学生一旦具有上述学习心理障碍,不仅将导致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热情不足,而且将产生连锁反应,连带使得大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学习热情也受到严重压抑,进而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专业学习,使得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成绩不佳,因而影响大学生专业素养与技能,甚至很有可能影响大学生将来的就业,乃至事业的发展,对此,高校的思政工作者决不能对此理由熟视无睹,应该主动介入,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引导大学生克服上述学习心理障碍。

二、大学生思政课学习心理障碍成因分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事物之间存在复杂的因果联系。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虽然复杂,但是在分析与研究中,内因和外因、主要理由和次要理由是最常有的因果概念。笔者认为大学生思政课学习心理障碍也应据此进行成因分析。

1.大学生思政课学习心理障碍产生的内部理由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根据,是第一位理由;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它通过内因而作用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第二位理由。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大学生思政课学习心理障碍首先来自于自身方面的内部理由——即学习环节上的认知偏差和中学时代形成的思政课不重要的思维定式,其次才是外部理由——即教学环节的不力及外部不利环境的影响。
(1)大学生自身对思政课的认知偏差是理由产生的主要理由 有些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课程设置存在认知上的偏差:仅把学习思政课视为是国家政治之需,而没有认识到其实这也是大学生正确成长和未来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由于这个认知上的偏差,即大学生把思政课的学习当作是国家强加给他们的,而不是源于自身成长所必需的,这样,相当多的大学生学习思政课时,心态极其被动、缺乏主动性。更谈不上强烈的学习需要意识。另外,不少大学生认为学习思政课“无用”,因而在学习情感上有强烈的抵触心理:表现在行动上,就是不少大学生根本提不起学习兴趣;表现在认知上,就是不少大学生不知为何要学习这些内容,把学习思政课当成是学校的制度规定,是为了自己的学分,而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思政课与自己的成长和将来事业的发展所具有的无可估量和潜在的价值与功用。由于大学生这种对思政课的功利化的价值观和认知上的偏差,导致大学生自身学习目标的不明确及学习动机和愉悦情绪的弱化,而这又会近一步强化大学生对思政课已经形成的认知障碍。[4]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学生缺乏自我学习的心理后劲和韧劲,对思政课的学习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轻则抱着得过且过的应付心理,中则产生厌倦、不耐烦的心理,重则产生严重的排斥心理。
(2)学生的思维定式是理由产生的次要内在理由 长期以来,中国推行应试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往往是将学生视为考试的机器,极其重视知识的积累、考试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将思政课作为副科,因而没有得到学校和学生的应有重视。早在中学阶段,不少学生的心里就产生了思政课是副科,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对思政课学习弱化的思维特点,进而固化为学得好与不好都无关紧要的思想观念,且这种观念根深蒂固,不容易根除。到了大学阶段,很多大学生依然受这种传统观念和思维习惯的影响。人一旦受制于某种思维定式的影响,要想变更非常艰难。当前大学生由于受中学时代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要、没有价值的思维定式的影响,自然会严重影响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效能,进而引发学生的心理障碍。一旦大学生产生了这种心理障碍,他们往往不能客观与理性地对待自己当前所面对的学习目标。当大学生学习受挫后,容易意志消沉,影响情绪,使得学习不稳定。
另外,文理科大学生的思维能力特点不相同。普遍而言,文科生推理判断、逻辑思辨力较弱,思维灵活性差,缺乏变通,因而往往呈现出思维惰性的倾向, 对于有关人生“三观”等比较抽象、需要深入深思的复杂的社会理由不愿意去独立深思,更不愿意进行深入探寻,以明白人生的价值与真谛之所论文导读:一页12
在;理科生的思维特点是思维比较严谨,但是由于缺乏人文素养,往往思维视野狭窄、深思理由的角度不够宽广,因而思维不够活跃,不敢大胆地主动思维,理科生普遍对人文学科不感兴趣,不愿在有关文科知识方面下功夫,认为是浪费时间。理科生的这种思维特点蕴含的内在局限性,使理科生对思政课的学习与深思缺乏兴趣,从而学习内驱力不强,自然对思政课的学习积极性就不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心理障碍成因与干预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GetFullDomain}提供,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