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从“救人者”变成“肇事者”社会道德冷漠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566 浏览:157856
论文导读:
摘 要 助人为乐、“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每个人基本的道德规范,然而近年来,屡屡出现受助者碰瓷,救人者成了“肇事者”的现象,让施助者寒心,让社会愤怒。这不只反应碰瓷者的道德品质理由,更反应出当今社会道德的冷漠,也折射出社会法律、制度、教育等各方面存在的理由。社会道德良莠对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安定和谐、民族的长久不衰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当前社会道德冷漠的现象,剖析其理由并提出及时有效地解决策略是极为重要的。
关键词 道德冷漠 救人者 肇事者 理性分析 解决策略
作者简介:刁艳华,上海理工大学。
1009-0592(2014)11-175-02
近年来,好心去帮扶摔倒的老人反而被诬告的事件接二连三的出现,似乎已有见多不怪的趋势,悠久历史的我国是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熏陶的国家,“礼仪之邦”,崇尚“仁义礼智信”,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的国家,却不断出现受助者受到伤害,最后莫名其妙成了“肇事者”,赔了钱,丢了尊严,这让我们觉得可悲和心寒。当今社会出现的道德冷漠现象,剖析现象背后的理由,探寻其改善策略已成为亟需解决的理由。

一、 道德底线的界定

首先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必须遵守的公共标准,其次这种公共标准是社会各个阶层的共有价值观,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是否正确的作用。而我们说的道德,往往是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着判断人们行为是否正当的作用。道德风气良好的社会,人们的行为也多是文明向善的,反之,道德风气冷漠的社会,人际关系往往冷淡隔阂。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说的就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底线是最低的标准,是最起码的规则,也是超越之后必须付出代价的最后屏障。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意识形态的涌现,人们所信奉的道德价值标准不再一致、统一,反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絮乱状态。导致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在道德价值取向上是不一致的,各行其是,使得道德衡量标准一降再降直触道德底线理由。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和正视当前出现的种种社会道德危机理由的根源。

二、社会道德冷漠的理由

(一)缺乏健全的法律保障

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法律保障本应随之完善,但出现的几起民事诉讼案的判决结果让民众感到无奈。南京彭宇案和天津许云鹤案等就是倍受争议、缺乏法律有效保障的案例。2006年11月,一位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的一公交站台等83路公交车,人来人往中老太被撞倒,下车的小伙彭宇上前扶起老人,但助人者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老太经医院鉴定骨折构成8级伤残。老太于是把彭宇告到法院指定彭宇是撞倒自己的人,并要求索赔十三万多元。无辜的彭宇好心扶起摔倒的老太,却被老太及其家人一口咬定为“肇事者”,打了官司,赔了钱,丢了尊严,寒了心,现在版“农夫与蛇”的翻版让人们痛心当下道德的冷漠。
时隔三年,天津的许云鹤案再次让道德的滑坡推向风口浪尖,在其影响之下,社会上出现了很多老人摔倒却没有人敢去扶的场面。一旦没有法律的保障,好心做了好事却会给自身招来各种麻烦,公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让人们对做好事丧失了勇气,这可以说是社会道德缺失的后果,也是法律不健全的遗憾。

(二)缺乏真实的社会诚信

随着彭宇案、许云鹤案和更多因好心帮扶老人反被诬陷现象的发生,受助者诚信意识的缺失,施助者自尊、名誉的无情践踏,使得人们潜意识里“明哲保身”。与此同时,北大副校长吴志攀说过:“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这句鼓励校友们勇于扶起摔倒老人的话曾被众多网友们理解为“北大为学生撑腰”,同时各种版本的“撑腰体”也在不断演绎着。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和谐社会基本的道德要求,而当今诚信成为一个令人困惑的难题。社会学家卢曼曾经说过:“当一个人对世界完全失去信心时,早上甚至会没办法从床上爬起来。”一个缺乏信任的民族没有希望,一个缺乏信任的国家没有未来。大到社会,小到个人,没有信任便如大海里的船看不到航行的标识。

(三)缺乏强大的感恩意识

往昔,许多人会发自本能地伸手扶起摔倒的小孩老人。当前大城市里友善地向别人问路会被带着有色眼镜打量一番,瞄一眼迅速离开,唯恐对其不利。彭宇案、许云鹤案的让大众心有余悸,老年人不慎摔倒恐却没有人肯放下防备去帮扶事件在武汉、福州等地方不断发生,感恩思想、观念一次次被推上道德的边缘。受助者不知感恩,施助者受讹诈,我们的社会道德观受到各种抨击和诋毁。倘若社会不制定针对道德冷漠、感恩意识缺失的惩罚策略,给大众以制度法律的保障,或许扶起老人前先拍照或自驾车上安装摄像头的啼笑皆非的行为仍旧会上演。

三、对社会道德冷漠现象的理性分析

(一)少数人公德意识的缺乏

当前,社会道德呈现冷漠现象,只能代表少数人缺乏社会公德意识。正如一句老话:“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我们不能因为当前社会上出现的救助者被冤枉背黑锅这些道德负面信息,而以锤子敲定大众道德素质的低下和道德良知的严重缺失。
我们一直都在被教育要助人为乐,要拔刀相助,而现实中当我们的确这么做的时候却遭遇到了诡异的“敲诈”,这确实让人很无奈。物质发展程度不断攀升的同时精神文化建设却出现滞后甚至倒退现象。但我们不能绝对的认为只要助人为乐,施予善举,都会遭受到碰瓷和敲诈,这种现象的出现仍然只能是少数,这本身是社会道德发展过程中一种畸形的状态,需要采取适当措施及时的去矫治。

(二)正义的社会道德力量占据主流

不管哪个国家哪个地方,可能会碰到见死不救、残酷无情的人,也可能会遇到勇于助人、临危不惧的人。无论在哪个社会都可能因为社会成员思想道德境界的不同,价值判定标准的各异,道德涵养水平的差异,使得他们在分析处理理由时的立场和态度千差万别。因而当社会上出现一些有悖于社会道德现象不足以为奇。我们没有必要由于出现的一些负能量、消极、悲观的东西,就对整个社会失去应有的信心,对社会公德的建设缺乏信心。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shxlllw/lw44021.html上一论文:试论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