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析合作教育框架下社会实践实效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124 浏览:20950
论文导读:结合实际来规定社会实践的学时和学分,由学生工作部门制定合理的考核评分机制,推动社会实践科学有序、健康顺利开展。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跟踪指导,学用结合的原则同教育的主体一致,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大学生,从学校到实践岗位,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和转变,学生对如何有效参与比较茫然。学校应为每个实践团队或
摘 要:合作教育是高等教育模式改革的一种创新形式。开展合作教育有利于高等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人才培养需要和生产方式变革。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的内容之

一、如何通过合作教育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值得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合作教育;社会实践
1002-2589(2014)26-0266-02
合作教育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定产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基本内涵是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实践,其目标是培养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具备工作岗位实践经验和实际动手能力的人才。合作教育模式,符合教育发展规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是当前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合作教育自1906年有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工程学院院长赫尔曼·施耐德提出,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了这一人才培养模式[1]。20世纪80年代,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纺织学院实施了我国第一个合作教育项目。合作教育二十余年的实践和探索,是培养现代社会急需的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模式。虽如此,在国内各高校中将“合作教育”列入人才培养体系、单独开设学期予以实施的并不多。作者所在单位作为我国成立较早、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地方高校,有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人才培养历史,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行业人才,随着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变化,学校科学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式,提出了开设“三学期制合作教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三年的实践总结,梳理了合作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各个方面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具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双重属性的教育活动。是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深入社会、深入实践、服务社会、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有机结合的实践过程[2]。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大学生面对着严峻的就业形势考验和行业需求高标准的挑战。合作教育与社会实践在推动人才培养方面如何实现互通有无、相辅相成,如何在合作教育框架下提高社会实践的实效性是有利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可以有效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向更加贴近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理由和局限

当前,高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主要存在社会实践与专业关联较小、与学校教学环节脱节、缺乏完整的项目管理体系和运转机制、持续时间较短、效果评价体系不科学不完善、大学生自身缺乏对社会实践作用的正确认识、被动参与等理由。这些理由严重制约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开展,不同程度地制约了社会实践这一重要教育渠道的作用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充分发挥。

二、合作教育框架下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应遵循的原则

1.突出专业特点,坚持不断创新的原则

要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到教学和高素质人才培养计划中去,按照课程化管理的要求来推动社会实践的开展,要努力提高专业指导教师、学生工作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学校要加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制度规范性、内容及策略的指导培训。由教务部门结合实际来规定社会实践的学时和学分,由学生工作部门制定合理的考核评分机制,推动社会实践科学有序、健康顺利开展。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跟踪指导,学用结合的原则

同教育的主体一致,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大学生,从学校到实践岗位,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和转变,学生对如何有效参与比较茫然。学校应为每个实践团队或个人选聘专业的指导教师,并在实践各个环节中跟踪指导。指导教师在实践中起到双重作用,既指导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践中遇到的专业理由,还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做事做人的道理,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精神,推动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实现自身目标和价值。

3.坚持分类开展、因材施教的原则

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学生知识结构和背景不尽相同,开展社会实践不能一概而论。应采用分层次具体对待原则开展形式多样化的社会实践,使各个层面的学生在实践中都能发挥专业特长、有所收获。低年级学生没有或较少地接触专业知识,可以重点开展围绕社会目前状况和行业需求的考察调研、参观寻访类实践活动;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或较为系统地学习了专业课程,可以组织学生深入企业顶岗实习、参加教师科研项目进行技术研究或技能训练、组建团队完成专业类竞赛作品研发等社会实践。

4.坚持社会实践与大学生成才就业相结合的原则

从学业生涯和职业发展角度来看,合作教育为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相结合提供了有效的平台,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水平和推动未来职业发展。合作教育框架下开展社会实践,学生通过校企交流、科研合作等渠道,深入到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行业,以顶岗实习、挂职锻炼等方式进行实践。一方面,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和行业的需求,明确自我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大学生在具体的岗位实践中科学大胆地尝试,检验社会对人才的多层次需求。同时,通过在实践中摸索,大学生可以逐步储备就业创业所必需的能力。

三、合作教育框架下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效性,推动人才培养质量

1.科学引导学生转变观念,确保社会实践全员参与

大学生积极广泛的参与是有效开展社会实践的基础,如何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是高校开展该项工作应该深思的理由。在合作教育框架下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首先要通过合作教育所提供的科学的教育管理体系,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引导,转变学生观念。例如,学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展的“成长的足迹”实践经验交流报告会,就是通过评选和树立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动员、开展实践事迹和经验交流,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对于今后走出校门、融入社会、实现理想就业具有的重大影响作用。同时,合作教育体系下有确定的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分工协作,对社会实践进行总体规划、帮助学生制订实践计划,评选和确立团队,实践过程中系统的指导和监督,这样科学、系统的组织模式可以有效地消除学生参加实践的惰性与畏难情绪,提升学生参与实践的动力和效果。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shxlllw/lw43874.html上一论文:试谈如何使《品德与社会》课走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