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内蒙古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历程及理由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765 浏览:47075
论文导读:、疾病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了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在维护社会公平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发展。具体来看,内蒙古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历程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养老保险制度稳步发展并不断完善。内蒙古于1985年起实施养老保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社会保障体系取得了长足发展,其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工伤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都逐步完善起来。然而由于受到发展阶段的限制,内蒙古社会保障体系仍然存在分层次社保建设滞后、系统性法律法规欠缺、基金收支不平衡、基金保值增值能力低、农牧区覆盖面窄等理由。由此,自治区政府应从这些方面入手,逐步解决这些理由,同时完善整个社保体系。
关键词:社会保障 统筹发展 内蒙古

一、内蒙古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历程

自新中国成立起,内蒙古社会保障事业经历了60余年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体制和政治环境的约束,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几经波折,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才随经济体制一起步入改革的轨道。而内蒙古的社会保障事业正是在全国社保体系改革的浪潮下逐步完善起来的。在此期间,内蒙古逐步建立起了以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养老保险、伤残保险、遗嘱保险、疾病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了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在维护社会公平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具体来看,内蒙古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历程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养老保险制度稳步发展并不断完善。内蒙古于1985年起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逐步实现了养老金的社会统筹,并将基本养老保险由各类企业及员工扩展至整个事业单位及其员工。同时,农牧区养老保险也逐步发展起来。自2006年起,农民、牧民及务工人员逐步被纳入养老保险范围,其所需保险费用由农牧民工本人和用人单位共同承担,采用个人账户积累的形式。
其次,全方位的医疗保障体系正在建立,同时,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及医疗救助制度也逐步形成。在内蒙古医疗改革之前,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实行双轨制。这一制度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于是国家在1989年放弃了这一僵化的模式,转而由各地政府自行决定。在此背景下,内蒙古也对公费医疗作出了变革,采取了“大病统筹”、“医疗费与单位、个人、医疗机构挂钩”和“包干使用”等办法。而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社会理由。
最后,工伤、失业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全面跟进。自1997年起,内蒙古在旗县一级开展了有步骤的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改革,同时出台了高风险行业和进城务工人员参加工伤保险的政策。职工失业保险制度自1987年开始实施,在发展期间,由单纯的企业负担转变为企业和员工共同负担,事业单位也被纳入了失业保险的范围。为满足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需求,于1997年开始实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2002年底,全区城镇中所有满足条件的低保对象均已被纳入保障范围。与此同时,农牧区的社会救助制度也得到了很大改观,从过去的临时救济办法逐渐转变成农村牧区低保实施办法。至2006年,全面的农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完全建成,众多特困人口被纳入了低保范围。

二、内蒙古社会保障发展目前状况及存在理由

(一)内蒙古社会保障发展目前状况

总体而言,内蒙古社会保障发展状况是逐年提升的。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止到2011年底,内蒙古城镇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452.4万人,比2010年增加21.7万人。企业退休人员中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是129.7万人,新型农牧区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单位扩大到75个旗县,参加新农保人数扩大至343.4万人,城乡居民总计参保人数达357万人。单位退休员工的养老金标准稳步提升,人均达到1550元/月,较2010年增加145元,并且全部按时足额发放。在基本医疗保险方面,参保人数达到907.25万,比2010年增加20.87万人。在职员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313.66万人,参保退休职工124.3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232.5万人,按时足额领取失业救济金的失业员工累计达4.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225.3万人,享受这一待遇人数达3.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263.3万人,享受这一待遇的达4.8万人次。

(二)内蒙古社会保障发展存在的理由

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内蒙古社会保障制度日臻完善,但由于中国社会保障整体处于初级阶段,再加上内蒙古的复杂情况,理由仍然非常显著。
第一,分层次的社保体系建设亟待完善。分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分为五个层次:政府的社保体系、商业保险为主体的社保体系、民间组织保障体系、以集体与个人名义捐款资助的保障体系、国际组织的援助形成的保障体系。目前,内蒙古社会保障总体上局限在政府这一层面上,方式单一,亟需扩大覆盖范围,尤其是发展第二层次,应从政策上支持鼓励商业保险为主体的保险体系建立。
第二,系统性的法律法规欠内蒙古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历程及理由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缺。虽然内蒙古自2001年起出台了多个关于社会保障的政府文件,但大环境仍是不完整的社保体系,直到2011年中国才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现有的社会保障法规缺乏法律责任和制裁措施,难以确保社会保障措施的有效实施。此外,内蒙古的地方性立法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强制性执行能力弱,阻碍了社保制度功能的发挥。
第三,社保基金收支不平衡。尽管国家对社会保障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对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也不断增加,但与国外相比,甚至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内蒙古在社会保障上的投入依然相对较低。同时,受市场环境的影响,企业调整经济结构并进行人员缩减,这在增加领取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人数的同时,客观上增大了社保收支的缺口。
第四,社保基金保值增值能力低。内蒙古目前的社保基金每年积累部分主要通过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来实现其保值和增值,虽然这类投资具有低风险性的特点,但很难达到较高的收益率,这使得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理由日益突出。第五,农牧区社保覆盖面依旧狭窄。虽然内蒙古农牧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比较而言其水平仍然较低,导致这论文导读:
一情况的理由一是由于农牧民对社保制度存在疑虑,认可度低;二是长期以来政府对农牧区的政策偏向度低,以至于投入不足,很难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解决现阶段农牧区社会保障存在的理由。

三、健全内蒙古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倡议

(一)建立分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

重构基本社会保险格局,应将补充型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相结合,大力发展两种非基本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分层次的社保体系。首先,切实完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将个体工商户、非公有制企业等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畴。其次,建立多元化的社会保险。鼓励企业建立年金制度,最终形成“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商业保险+个人储蓄”制度。

(二)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完善立法是建立完备的社保法律体系的先决条件。第一,落实相关法规和规章,在规范性文件中明确相关解决措施并委派专业执法人员进行执行。第二,完善地方性立法,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当前发展的基本规划。第三,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和运转的法制化,在立法上为拓宽筹资渠道提供依据,建立社保基金运作的法律法规,积极寻找投资途径。

(三)丰富筹资渠道、解决隐性债务

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理由关系到每一个投保人退休后的基本生活条件,须积极筹措资金,解决债务理由。第一,调整政府行政支出,提高养老保险补助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具体可以通过压缩行政管理费用、物价补贴等方式实现。第二,变现部分国有资产弥补债务,方式有两种:产权交易股权转让。这两种方式对地方的国有经济布局具有深远影响,应慎重使用。

(四)拓宽筹资渠道、投资方式多元化

现阶段的单一缴费方式很难保证未来基金给付的需要,所以应开拓新的筹资渠道。国际上较常见的做法有:发行社会保障专项国债和发行彩票筹资。另一方面,社保基金的投资不仅要保证收益,更要制约风险。因此,根据风险与收益率的衡量,应选择多元化的投资。一般而言,除了国债、银行存款等低风险投资,还可选择证券、优先股等固定收益率较高且风险较低的投资工具。在中国金融市场逐渐成熟后,也可适当选择指数化投资。

(五)构建全面的农村牧区社保体系

内蒙古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应根据不同地区现实情况和特点,在保障原则、范围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实行差别化对待,达到稳步发展,循序渐进,逐步完善农村牧区的社会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赵曼,刘恒庆.社会保障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刘俊清.内蒙古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制度研内蒙古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历程及理由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究[D].内蒙古大学,2008.
[3]廉桂萍.内蒙古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回顾与深思[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
[4]彭海艳.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地区差异分析[J].财经研究,2007(6).
责任编辑:张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