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述不做“鼠标记者”,不写“二手新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191 浏览:9508
论文导读:,发现提供线索的人说法有误,事实是出租车司机违犯了交通规则,拒不接受交警处理,还对交警出言不逊并推搡交警,在这种情况下交警只好拨打110请求支援。所谓“交警打司机”只是提供线索的人一面之词,而这个提供线索的人又恰恰是司机的朋友。进一步核实情况后我当天即采写了稿件《出租车司机不接受处罚,谎称被交警殴打》,第二天播
提要:“走转改”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鲜活实践,是实现“三贴近”的有效途径,更是新闻记者炼就思想过硬、作风过硬和能力过硬的必要手段。作者从多年记者生涯中深刻感悟到,只有坚持“走转改”,在“走转改”中炼就“三过硬”,才能在新闻实践中凭借一双“慧眼”,抓住新闻本质,保持新闻采编活力,写出针对性、实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俱佳的稿件。
关键词:走转改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采编实践

一、在实践中打牢过硬思想根基。

2003年6月,我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一天上午,接到一个电话“爆料”,说在“百花井”附近有交警殴打了出租车司机。跑交警口的记者认为没有报道价值,而刚刚走上新闻工作岗位的我坚持到了事发现场,经过调查了解,发现提供线索的人说法有误,事实是出租车司机违犯了交通规则,拒不接受交警处理,还对交警出言不逊并推搡交警,在这种情况下交警只好拨打110请求支援。所谓“交警打司机”只是提供线索的人一面之词,而这个提供线索的人又恰恰是司机的朋友。进一步核实情况后我当天即采写了稿件《出租车司机不接受处罚,谎称被交警殴打》,第二天播出后,很多当时在现场群众和听众纷纷打来反馈电话,称赞记者还原了是非,主持了公道,认为这样做才是真正的褒优戒劣、激浊扬清,弘扬了社会正气。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十多年来,我时时告诫自己,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切不可道听途说、信手拈来,必须坚持到现场、追真相。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要素,坚持真实性原则是思想过硬的核心内容,也是从事新闻事业的“根本之基”。只有打牢这个根基,记者从业之路才能走得顺利、走得坚实、走得辉煌。
在新闻实践中,我体会到“走转改”是打牢这个根基的必由之路。首先要做到勤学、善学。每一位新闻工作者都应当把勤学、善学当做锤炼思想的一个重要任务。作为一名记者,多年来,我坚持每天至少写1000字以上的文稿,细读细看10条以上重要新闻,浏览10个以上重要新闻网站,进行10条以上的同城新闻比对,每年都扎扎实实读10本书。
坚持“走转改”还要做到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形势发展了,但“脚底板下出新闻”永远不会过时。

二、自觉艰苦磨练,打牢作风过硬的根基。

作风过硬要有艰苦磨练的培育过程。“信息爆炸”时代,各种流传很多,诱惑很多,稍不留心就容易误入歧途、步入陷阱。每一位新闻采编人员都要高度警觉,不做“鼠标记者”、不写“二手新闻”。下基层、接地气,不是热闹“一阵子”,不是“一日之功”,而是重在形成机制化和常态化。
2009年7月初,为配合省市出台的民生工程建设,合肥市电视台组织策划了一项大的“民生工程专题采访活动”。我积极报名参加。当时已经怀孕3个月,因采访任务重、时间紧,家人和朋友都劝我不要参加了,可我坚持参与了这项活动。负责采访和了解长丰农村五保户的生活目前状况。其中有位散居的五保户叫汪金水,已经60岁了,住在长丰县个旧村,通往他家的道路都是很窄的石子路,车辆根本开不进去。为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我忍着妊娠反应,步行近半个小时,走进老人住的地方。老人拿出存折高兴地告诉我,他的晚年很幸福,因为每年都能拿到国家给的五保供养钱,村干部经常到家里看望送米面油等,他很知足。正因为有了这次面对面的交谈,使我了解到民生工程在基层落实的真实情况。回来后我采写了《散居五保户的幸福生活》一文。因为深入,稿件内容丰满、生动、有说服力。播出后,赢得了市领导的高度赞扬,获得了当年民生工程好新闻一等奖。
这次的采访成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打牢不做“鼠标记者”,不写“二手新闻”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作风过硬的根基就必须自觉地在实践中磨练自己。钱学森大师有句座右铭:“严谨、严肃、严格、严密”。大师尚且如此要求,吾辈不仅要“心向往之”,更要“闻而学之”。扎实锤炼作风,我们的人生之路、事业之路,就会渐行渐广、渐行渐高。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为文,讲实话、讲真话,没看到的、没核实的、没调查的坚决不写、不发,讲诚信要“说到做到”,讲自律要“一丝不苟”,这样才不会讲假话、讲虚话、讲雷同的话,做到“目不随人视、耳不随人听、口不随人语、鼻不随人气”。有句格言说得好:“双脚达不到的地方眼睛可以达到,眼睛达不到的地方心灵可以达到,人能够走多远,不要问你的双脚,而要问你的志向。”
在实践中我还体会到,打牢作风过硬的根基还要有高标准高境界。境界的高低决定着作风的状况。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始终保持好的精神状态,对事业要有“爱情”、对工作要有“”、对报社要有“感情”。有了这“三情”,人生的境界就会提高。

三、改善文风,打牢能力过硬的根基

2011年,我曾经采写过一篇稿子叫《如何打好合肥牌》。是从刘铭传等一些合肥有名的人物的品牌被抢注入手,反映了合肥对名人保护意识不强的情况。但是由于采访不扎实,语言比较平凡,缺少事例佐证,缺少专家学者的评述,稿件播发反响平平。所以,我认为作为记者编辑,要立志成为“专家型记者”。记者要打牢能力过硬的根基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切实改善文风,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练好三字经”。可以概括为:“三贴近、三深入、三说话、三要素、三过硬”。做到“三深入”还要学会“三说话”,就是“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坚持“三要素”:一篇新闻作品,要有一个新闻事件、一个精彩典型事例、一个令人难忘的标题。
二是要学会善于发现善于深思。2010年5月全国第四届体育大会在合肥举行,合肥为此建设了很多体育运动场馆,并承诺四体会结束后,所有体育场馆对市民免费开放。然而一年过后,2011年7月,在一次采访中,记者来到当时承担四体会比赛的场所合肥市全民健身训练馆,发现大门紧闭,里面各种健身器械和运动场地全部是厚厚的一层灰。我又去另外3个在四体会期间建的体育馆,发现情况一样。并没有向市民开放。为什么?我敏锐捕捉到这个信息,立即着手进行调查,采访了附近市民,并对这几个体育场馆负责人进行采访。迅速采写出《四体会闭幕、体育馆关门》的新闻稿件,播出后反响很大。合肥市体育局局长第二天对此稿论文导读:
件进行了回应,称将进行清理,尽快开放场地。一个月后合肥市全民健身训练馆首先对市民开放,其他体育馆也陆续开放。此稿获得当年安徽省好新闻一等奖、安徽省广播电视好新闻一等奖。
现在许多记者被“喂饱了”,不深思了,就像青蛙,在温水里煮,煮到最后也不知道跳出来。会上拿一堆材料,然后再给个通稿,加个“本报讯”,稿子就发掉了,不需要深思。看看新闻界那些优秀作品,哪一篇不是用自己的话在写新闻,同样一个事情讲出的话是自己的,就是因为他深思了。通过对新闻线索和采访后的材料深入深思,研究如何采、如何写,这样的稿子就不会人云亦云,而成为“会深思的新闻”,就会引起读者的兴趣,产生共鸣。
三是还要会表达、善表达。要把读者不能亲临现场的新闻事实传递给他们,让他们看得明白、看得懂,这是会表达的第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就是表达得精彩。不论是语言顺畅、逻辑推理、事实叙述,还是对采访材料的挖掘整合、提炼概括,都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会表达”的第三个层次。就是表达得感人,这是“会表达”的更高层次。因为一篇好的新闻报道,是通过对事实客观准确的表达,对新闻内涵的深入分析,对思想的高度提炼,而引起读者情感与思想上的共鸣乃至震撼的。(作者是合肥市广播电视台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