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讨论微信传播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56 浏览:9469
论文导读:,以此形成稳定的社交网络,而貌似无所不能的微信却恰恰在其功能扩张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定位越来越模糊了。微信社区的使用与满足?(1)微信能否真的增加你的社交关系网络但纵观电子时代的社交热潮,无论是体量巨大的Facebook,还是小众聚兴的Path,都在诉说着一种“社交饥渴症”。人类似乎陷入了一种空前的孤独的恐慌,人
[摘 要]微信,这种以手机为载体的即时通讯工具从诞生后很快形成了一种基于手机媒体的新型社交方式,带给了我们全新的体验。但微信究竟有没有实现真正的精准定位,微信有没有带给受众真正的满足,微信的管理有没有更多改善的空间,这是我们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微信 精准定位 社交关系人文关怀
1009-914X(2014)22-0200-01
2011年,微信横空出世,高呼“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俘虏用户,成为时下使用率最高的即时聊天软件之一。2012年3月30日,微信用户过亿。当我们沉浸在微信带给我们的全新体验而不能自拔的时候,有关微信的负面新闻却接踵而至。微信,究竟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它呢?
微信:精准定位还是模糊定位?
有人认为微信的成功主要在于它利用移动互联的虚拟数据实现了与现实生活中的邂逅,它利用存在于终端的手机通讯录,避开运营商,直接辐射用户并拓展自己的业务,建立了自己的“强关系连接网”,实现了精准定位。也有学者直言:微信使得人们的社交网络,从原有的“弱关系链接网”向基于手机通讯录的“强关系链接网”转变,从而实现了基于通讯录的全新互动。
如上所言,在微信出现初期,基于手机通讯录和的精准定位确实对它的成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然而这一切从微信第三时正在悄然发生变化,3.0版本出现后,微信推出三大功能:摇一摇、漂流瓶和查看附近的人。无论是摇一摇“看看谁和你同一时间摇”还是“捡起一个漂流瓶听一段五音不建全的歌”,微信彻底开启了和陌生人打交道的社交时代。
4月19日,微信4.0版本浴火重生,它看上去更加像一个社交平台了:每个用户多了一个在线的个人相册,可以创建和存储图片;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可以用半公开的形式发布图片和文字信息(包含粗略的位置信息),并分享到腾讯论微信的传播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微博……于是熟悉的人和陌生人混杂了,现实世界中的朋友和虚拟世界中的“朋友”混杂了,由手机通讯录形成的“强关系”网络和由陌生人形成的“弱关系”网络混杂了……?
现在社交网络竞争异常激烈,于是各大社交网络越来越精确、越来越注重功能区分。不管是精准社区,交友社区还是兴趣社区,每个人都有了自己固定的客户群,以此形成稳定的社交网络,而貌似无所不能的微信却恰恰在其功能扩张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定位越来越模糊了。
微信社区的使用与满足?
(1)微信能否真的增加你的社交关系网络
但纵观电子时代的社交热潮,无论是体量巨大的Facebook,还是小众聚兴的Path,都在诉说着一种“社交饥渴症”。人类似乎陷入了一种空前的孤独的恐慌,人类从未如此急切地盼望着与他人交流。
一项关于中国网民与美国网民观念对比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美国中只有三分之一不到的被调查者认为网络能够作为其社交生活,而相比美国的情况,将近有77%的中国用户认为网络能够帮助他们交友。[2]中国手机网民加入微信社区,一个主要的需求是建立自己的社会关系,减少个体的孤独感,也有可能为个体的生活和工作等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那么,微信这个被网友奉为“交友利器”的及时通讯工具是不是真的能够扩充使用者的社会关系网络呢?
微信交友的三大利器:摇一摇、漂流瓶和查看附近的人。“查看附近的人”功能,为用户提供了查看附近人的头像、昵称、签名及距离,初衷是让微信走近用户生活,以便用户之间产生进一步联系。把不认识的人圈到一起,成为了微信用户增长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然而在这个完美梦想的实现过程中,我们却屡屡受挫,浮云般的陌生人还是浮云般的漂走了,留给我们的还是一声叹息。豆瓣的产品经理黄海均认为,时下各种社交工具最大的理由就是“关系难以沉淀”,在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交方式需求下,无论是基于关系还是兴趣图谱的圈子都已无法满足更精细和个性化的需求,人们普遍陷入了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亲密的圈子越来越小的困惑中。
英国牛津大学进化人类学教授罗宾·邓巴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可以拥有1500名社交网站‘好友’。但只维持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的大约150人的‘内部圈子’。社会圈子的数量增加,人脑的智力负担显然要呈现级数变化”。而这150定律从原始社会开始即是如此。一个部落超过150人就会慢慢分化成两个,罗马军队的基本单位是150人。寄希望于网络可以拓展社交圈,甚至期冀社交圈无限大的人怕是只能目光迷离地看着这寥寥150人望洋兴叹。
(2)微信能否真的让你获得社会归属感
个体加入社区的另一个心理需求就是获得社会归属感。人们的这种需要归属感是指团体中的成员都有隶属这个团体的感觉。这种心理产生是由于人的本性需要所致,即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渴求他人的友谊,得到他人的承认;个人的能力、才华的展现均需要在团体中才能实现。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寻求归属感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在如今的电子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交流越来越少,于是人们更多转向在虚拟的赛博空间中追寻自己需要的满足。
微信的使用者希望通过摇一摇、漂流瓶等方式,在寻找自己的社会归属感。微信有“查看附近的人功能”,这种基于地理位置的LBS定位系统,可以帮助我们轻松的找到跟我们地理空间上相近的人群,“漂流瓶”和“摇一摇”,将祝福、兴趣、愿望、自己的小秘密等,发送给随机的接收者,在无限宽广的空间里让我们找到了我们的“有缘人”、“志同道合之人”。这些让我们体验到了交流的乐趣,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个人价值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社会归属感。
然而,网络始终是个虚拟的世界,而微信交流也不同于真正的人际传播,而网络社交也不能真正代类的生活社交,在微信的世界里,即使我们建立了自己的社交圈,找了个娱乐伙伴,但是我们依然无法摆脱现实的孤独感。而如果长期沉溺于这种虚拟的社交不能自拔,最终可能会导致自己的社会归属感越来越弱。
参考文献
[1] 彭兰,《网络传播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
[2]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shcbxlw/lw30544.html上一论文:浅谈视频营销的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