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应渗透情感教育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522 浏览:8228
论文导读:原文出自:中报教育网论文中心 www.zbjy.cn
1006-5962(2013)08-0138-01
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它一般伴随认识活动出现,并且与认识交织在一起。它是主体对其有作用的客体满足与否所产生的心理体验。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过:"课堂是儿童心智情感充分发挥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情感教学,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能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阅读能力,优化教育和教学效果。
1 创设情境,情感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入新课前,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精心设计一段饱含深情的导入语。根据不同的文章,设计出不同的导入语,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文章角色,融入作者创设的情感之中。
导语是最常用的策略之一。教师优美的、充满的导语,会营造出一个诗意融融的语言环境,一种与文章主题、思想情感相吻合的情感氛围,使学生浸润其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初步展示文章的感情基础。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挂图或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更好地进入新的教学情境。
例如,教学《黄果树瀑布》,先让学生观察黄果树瀑布的画面(挂图或幻灯片),感受到瀑布的雄伟气势,再学习新课。又如,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先播放歌曲,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再引入新课等。
创设情境的基本要点是"情"与"境",通过"境"来表现和感染"情",通过"情"来深化"境"。因此,使用这种策略,最本质的要求是根据"情"来创设"境"。
2 带入意境,诱发情感
小学生因感性认识不足,知识水平有限,教师应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领会课的意境美,从而诱发情感。如,我在教《我家住在大海边》一课时,学生绝大部分没有见过大海,没有这样的感性知识。应如何使学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呢?首先抓住"我爱金色的海滩"一句,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我"爱金色海滩的理由。通过"找"理由,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在海滩上的具体活动和感受:"海滩上的沙子又松又软","我们躺在上面听大海哗哗地歌唱","海滩上有各种颜色的贝壳","我们在海滩上捡贝壳"等。
3 整体感知,把握情感
朗读是理解的基础,好的朗读能把听者带入作者笔下的意境之中。有感情地范读,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一篇文章或一个段落怎样朗读,有时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即使说清楚了,学生也未必能朗读好。教师绘声绘色、入情入境的范读,既能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对文章的感彩获得完整而深刻的印象,又能产生强烈的共鸣。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自由地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把握主要内容,并能概括自己的整体感受。如《师恩难忘》一课,当学生读几遍后,对课文就有了初步的感知:课文写的是通过回忆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爱讲故事的田老师,抒发了"我"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情真意切,质朴自然,真挚动人。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情感色彩的词、句、段,让学生反复朗读、深刻体会,激发学生的情感,深刻了解文章内容。如在教学《长江之歌》一课时,我演唱了这首歌曲"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可以是一段声情并茂的解说,如《黄果树瀑布》,在播放黄果树瀑布画面的同时,配以精炼的解说,学生很快就会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继而在通读课文,已经能基本理解课文的内容了。
4 潜心品读,悟出情感
朱作仁教授曾经指出:"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那么,我们读每一篇文章,只有反复品味重点词句,才能使读者和作者心心相撞,情情交融。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麻雀》是一篇文质优美的好作品,老麻雀拯救自己的幼儿,英勇无畏地和捕斗,以母爱的深情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教学这篇文章时,抓住课文突破点,产生一个话题,引领学生深入品读课文,感悟语言,体验情感,就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避开了面面俱到的情节分析式的讲解。引导学生细细咀嚼,慢慢品味,让学生强烈地受到心灵的震撼,悟出文章的真情。
例如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中"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这句展示他提高画技的刻苦精神的关键语句时,抓在"不知疲倦"引导学生深思:什么叫不知疲倦?再围绕"每逢节假日,他就入馆去临摹"深思:徐悲鸿的生活怎么样?他学画达到了什么程度?通过如此品读,明白了徐悲鸿学画的认真和辛苦。正当孩子们沉浸在深深的感慨中时,抓住"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句话引导学生理解他学画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取得的成功。
可见,教师从语言因素入手,让学生在品词赏句中得到情感美的感受,容易扣击学生的心弦,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5 使用多媒体,升华情感
课文描写的情景,通过图画再现出来,就会变得具体可见,能帮助学生感受形象,进入情境。音乐往往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使人心驰神往,所以教学如能借助音乐来渲染情境,也是理想的手段。可在教师、学生诵读诗歌的同时播放节奏轻快、行云流水的古筝乐曲来渲染气氛、创设情境,使孩子们的情感得到升华。如教《庐山的云雾》一课小学语文教学应渗透情感教育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在讲到"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的时候,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庐山云海"的录像,启发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作者将庐山的云雾比作"白色的绒帽"、"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录像画面,得出结论:原来是作者根据云雾不同的位置展开了想象。这时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根据画面展开创造性想象:庐山的云雾还有哪些姿态?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被点燃,想象的空间被拓展,便积极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
4 拓展延伸,情感迁移
通过理解作品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拓展延伸。给学生一段时间来梳理自己的思维,梳理自己的语言,梳理自己的情感,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如,在学习《小松树和大松树》一课论文导读:原文出自:中报教育网论文中心 www.zbjy.cn
后,我设计了一个话题,你想当文中的谁?
学生一下子进入了角色,动真心,吐真情。"我想当大松树,他不和小松树争吵","我想当小松树,他知道错了","我想当大山,是他托起小松树的,他最伟大";学习《船长》《印度洋上生死夜》后,学生们写下了对英雄的崇敬和感激之情;学习《明天,我们毕业》后,学生们召开了一次班会,谈谈对母校、对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孩子们不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而且从学习语言走向了运用语言。
总之,情是文章的核心、主宰和灵魂,这就决定了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撒在这个土壤中,只要辛勤耕耘,必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