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述舞蹈艺术在文化交流中重要意义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762 浏览:82642
论文导读:
1009-9328(2014)11-000-01
摘 要 舞蹈文化自身可持续发展,是舞蹈艺术与世界文化进行全面接轨的先决条件之一,在人类文化中,舞蹈是最为民族化、最具地方色彩、最具民俗意味、最受当地人认可的文化形态。为此,要推动舞蹈文化产业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舞蹈文化走向全世界,只有集合各方面的力量,才能完成这一光荣的使命;只有交流与发展,才能保护本民族文化特色底蕴,才能发扬优秀的舞蹈艺术文化,因此,舞蹈艺术的文化特性与交流发展具有深远的研究作用。
关键词 舞蹈艺术 文化交流 民族 发展
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期,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是中国舞蹈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其范围之大,种类数目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杰出的专业舞蹈家,勤奋多智的业余舞蹈家,为继承、创造、推动舞蹈艺术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并以各种方式向世界传播。

一、国内舞蹈艺术的交流活动

(一)国内舞蹈艺术的交流活动及价值体现

当代中国舞蹈发展历程中,中国古典、现代、民族民间、当代、芭蕾、爵士、拉丁舞等各类舞蹈风起云涌;剧场舞、广场舞、娱乐性舞蹈、健身舞等目不暇接;企业、校园、社区文化到处闪现着跳动的旋律,大型的舞蹈活动连年不断,令人应接不暇;整个舞蹈界的形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活跃过。

(二)早期的舞蹈艺术价值

舞蹈是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之一,在远古尚未产生语言以前人们就用动作、姿态和表情来传达各种信息进行交流。而舞蹈动作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手段难以表现的人们内在的精神世界。舞蹈起源于人类,起源于劳动,起源于最开始的肢体语言沟通,在求存活、求发展中通过劳动实践和各种交流演绎中不断发展起来。

(三)当代的舞蹈文化价值

舞蹈艺术的文化价值还要靠其传统因素体现才更加具体。由著名舞蹈家杨丽萍任总编导并领衔主演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印象》2003年在云南上演引起极大轰动。2004年3月在上海角逐中国舞蹈“荷花奖”时曾获得“舞蹈诗”金奖。同年4月又在北京保利剧院隆重上演,赞誉如潮。《云南印象》引发了“原生态文化”热潮,反映出在当下文化环境下对自然的尊重、对自身文化的尊重,唤醒现代人被都市文化、大众文化覆盖的原始民族记忆以及对云南人民风情的认识。

(四)中国的社会舞蹈艺术价值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舞蹈真正步入繁荣昌盛。众多的舞蹈艺术交流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规模也与日俱增,“荷花杯”、“桃李杯”、“舞林大会”等比赛节目,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推动了不同的思想情感与舞蹈风格的传播。

二、中国对外舞蹈文化的交流演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舞蹈艺术的对外交流活动,实际上是国家外交活动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大致分以下几个阶段:
建国初期,苏联的红旗歌舞团、国立民间舞蹈团,以及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的艺术团体先后来访,这些舞蹈团的特点是以民族民间为主,参演人数多,场面大,在我国演出的时间长、地域广、观众多,不仅给广大群众留下深刻印象,而且对我国舞蹈艺术的创作和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亚非拉丁美洲的音乐舞蹈团体来访较多,使我国观众欣赏到许多民族风格浓郁的、原生状态的古老的舞蹈,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泰国的古老的舞蹈,几内亚、新西兰、埃及、等地的民间舞蹈。
七十年代末,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除民间舞和芭蕾舞外,还有较抽象的现代舞。这一时期来访艺术团的特点是:形式、风格多样,以中小型为主,除国与国的交流外,民间交往日益增加。
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代表舞蹈,这些从民族传统上升到国家象征的舞蹈艺术文化,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各国文化艺术的交流,民族特色的展现而通过舞蹈,人们更可以了解不同民族的存活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风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世界大融合的重要媒介。
三、结论
(一)舞蹈艺术的交流发展不仅体现在各种舞蹈的发展上,更体现在民族民间舞蹈的传统型延续上,起到了推动舞蹈文化艺术的交流深入,加深了友谊,加大了交流往来。
(二)其文化价值体现的十分具体。交流就像是人与人、国与国、文化与文化之间的桥梁,将全世界紧密结合。
(三)舞蹈文化艺术的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这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各种大中型舞蹈比赛也培养和激励了一批批杰出舞蹈艺术工作者,体现了我们国家对于美育教育的重视、对于舞蹈人才的培养和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传承。
四、倡议
(一)虽然近年来舞蹈艺术交流发展的十分火热,但是我认为缺少此类的专题讲座和一些理论性的专题探讨,不仅开展交流汇演也要开展舞蹈文化交流探讨会,这样就更能让我们进一步从文化价值上深入。
(二)作为学校来说,应加强校园内同学们对于舞蹈文化的热爱,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在学习之余感受丰富的校园娱乐生活,不仅能增进友谊,也能丰富校园业余生活。
(三)各类业余、专业培训班、训练学校都要充分发挥挖掘各类舞蹈爱好者的身体素质特点,使他们能够真正的热爱舞蹈和交流,从而感受舞蹈的艺术魅力和它在文化交流中对人类情感的推动推动。
参考文献:
[1] 于平.《中国舞蹈艺术》第一辑[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 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第一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9.
[3] 李炜,任芳.中国现代、当代舞蹈发展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4] 金浩.新世纪中国舞蹈文化的流变[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lw/lw43723.html上一论文:浅论我国园林造园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