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语文教学导课艺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059 浏览:18621
论文导读:
摘 要:语文教学过程中,导课环节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精心设计的导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语文教学 导课 策略

一、导课的基本要求

导课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当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教学过程的状况以及教师本人的特长,采用不同的导课策略,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主体”,做学习的主人。 一般说来,导课的基本要求是能引学生入胜;能导学生生情;能启学生智能。

二、导课的策略

1.以教师为主体的导课

教有法但无定法,导课也是如此。教师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可将课堂导课策略概括为以下几点:

1.1温故导入。

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复习导入新知识,这是各科教学常用的策略。这种策略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符合教育规律的。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把旧知识与新知识作对比,找出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与差异,这样学生在感知新知时,既有思想准备,又有知识基础,新旧知识对比得越清楚,其内部的联系就越紧密,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越集中。

1.2趣疑激发

趣疑激发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目的,或者制造悬念,或者营造一种学习氛围,或者设计一个美好的“圈套”,力求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
⑴悬念激发
悬念,即暂时悬而未决的理由,能够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刨根问底的急切心情,在探究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⑵猎奇激发
猎奇激发是一种新颖别致的导课方式。好奇心理在中学生身上表现尤为突出,教师如果能够紧紧抓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可充分调起学生的胃口。譬如:在讲《竹影》时先给学生说得有关影子的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 ”这样顺利的进入到课文的学习。
⑶情境激发
同样是一片沙漠,热爱的人感受到的是包容宇宙的博大襟怀,是亘古长存的原始驱动力;而漠视的人心中只能是一片茫然、荒凉死寂。一篇文章,立足点不同,理解角度不同,投入的感情不同,就有许多种的读法和写法。情境激发即设情立境,所谓设情就是创造一种心理态势,立境就是营造一种环境氛围,二者通常交替使用,以能启发诱导学生为准绳。
创设情境通常笔者采用如下策略:A、诗词导入B、故事导入C、音乐导入法
⑷圈套激发
教师故意绕弯子,设计一个美好的“圈套”,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圈套之中,最后恍然大悟。设疑置问多用于议论文,但不排除其他文体,一般情况是根据课文内容,提炼要点,故布疑兵,使得学生如雾中观花,既隐约可见,又难辨其真实面目,从而心痒难耐,愈不识愈要识,渐次入机,三转两转,最终豁然开朗,方识“庐山真面目”。
议论文旨在说理,而结合故事说道理就是这种文章的常用策略。因而,以深含哲理的故事作导语,就极能唤起学生的理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观点的理解。例如教读吴晗的《谈骨气》,可以设置这样的导语——“有一位打工青年在外国老板制造的罚跪事件中,宁愿被开除也决不下跪。多数人赞扬这位青年有骨气,而有些人则说‘只要有钱,跪一次又有什么不可以?’同学们,你们是如何看待这一理由呢?”同学们对这个理由的讨论和回答,不仅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课题“谈骨气”,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还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思想教育。

2.把“导课”的权力下放给学生

在传授新课之前,当老师把早已设计好的导语和盘托出,希望借以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时,可以发现,无论老师设计的导语多么巧妙新颖,多么引人入胜,还是能从一小部分学生的眼神中可以觉察出,他们并没有完全接受老师的导语,学习新课的兴趣也就没有完全被激起。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在设计导语时,一方面,无论老师怎样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深思理由,希望能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的水平等因素来设计导语,在思维上,老师是无法真正地牵引着学生走一条规模式的道路。因此,在老师希望借设计好的导语来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时,还是会有一部分学生会在思想上开“小差”。 另一方面,老师设计的导语过多地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间接地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无论设计的导语多么巧妙新颖,多么引人入胜,对于学习的主体来说,还是被动地被唤起注意力,被动地被激起学习的兴趣。那么换另一种导课方式怎样?把导课的权力下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导语,让学生自己主动地挖掘出学习新课的动机。有了主动的参与,学生那把渴望通过发现理由、解决理由、获取新知的求知之火燃烧得更猛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会学生主动学习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把导课的权力下放给学生,让学生从头到尾主动地、自主地去获取知识,增长学习能力,做学习的主人。把导课的权力下放给学生,就是让学生在教师传授新知识之前,自己根据对新课文的理解设计“导语”。
为了让学生设计“导语”时有的放矢,首先要提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让学生通过感知,运用思维,在一定程度上理解课文内容,并在预习过程中找出自己在理解中遇到的疑点、难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归纳、串联起来设计成“导语”。为了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设计“导课”的策略,教师可以设计多种方案让学生得以训练,例如:A、从课题挖掘信息设计“导课”。引导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对课文的题目进行理解、分析,从中找寻可以用来设计“导课”的内容。如学习《赤壁》时,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课文题目:①“赤壁之战”发生的年代?②主战双方是谁?③谁是这场战争的大赢家?④赢的一方运用了什么战略方针得以获胜?”等等。B、把自己在预习时遇到的难题拿来设计“导课”。引导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可以把在预习中遇到的难题拿来设计成“导课”,造成“悬念”,借以引起阅读课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是一个整体,导课只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序幕。导课是为新授教学服务的,教师既要重视导课,又要重视新授知识的教学,既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课真正具有艺术性、效益性和创造性。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lw/lw42365.html上一论文:浅议电影《天使爱美丽》音乐艺术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