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基于课程视角深化学校管理落实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868 浏览:9212
论文导读:
【摘 要】 学校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育人的重要途径。学校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学校管理标准既考虑到了办学条件的改善,更强调了学校内涵的提升。因此管理标准必将推动义务教育学校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学校治理的法治化和规范化,达到管理育人的最终目的。
【关 键 词】 学校;管理;教育;落实
【作者简介】 钱家荣,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教科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基础教育等。
2014年8月,教育部制定印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并启动实验区工作。管理标准立足学校管理工作实际,以学生和教师为中心设置了六项管理职责,分别是:“平等对待每位学生、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营造和谐安全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六项管理职责下设22项管理任务,管理任务共下设92条管理要求,基本涵盖了学校管理的主要方面。
然而要实现义务教育管理标准的愿景,不仅需要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弥合提供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认知差异,更需要切实转变管理思维,消除比观念更妨碍管理的隐而未现的阻拦,包括管理思维的落后、管理技能的不足、管理方案的缺陷和管理方案得不到落实等。魔鬼藏在细节里,阻力蕴在惯性中,有效管理的变革,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达致,但唯有创新和突破,并熟悉标准的运作模式,才能充分体现标准的效能,实现管理育人,构建和谐校园。

一、标准落实的要件分析

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首先需要加强学习,正确认识,充分了解要求,掌握标准的精神实质,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其次分清落实的要件,切实落实标准。从当下的学校管理目前状况来看,标准的落实至少需要在以下六个方面着力:
1.理念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的出台,目的在于落实规划纲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完善义务教育治理体系。管理理念的落后,导致管理方向的根本性错位的例子不在少数,我们一定要牢记教训,深刻反思,实现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若思维成了定势,改起来就难了。
2.制度落实。比观念和思维更妨碍落实的是制度的束缚,现代学校管理效能的低下不仅在于制度的欠缺、制度的落后,更在于已经制定的制度得不到执行。
3.课程落实。学校是育人的地方,学校的一切工作,包括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都是凭借课程得以支撑和落实的。课程的落实是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落实的核心和基础。要把学校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办学特色贯彻在校本化的课程体系之中,才能实现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
4.队伍落实。不同管理队伍执行同一管理标准会产生巨大的差异。管理标准的落实必须有一支熟悉管理标准,掌握管理标准运作模式的队伍。当然队伍落实不仅在于提高学校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职业道德,更在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建立强有力的专业发展的支持。
5.教学落实。实施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是管理的根本目的,标准中的教学标准应该是衡量学校办学的最根本的检验标尺。管理标准是否落实关键就是看教学的落实。
5.评价落实。没有评价、没有监督,就没有标准的落实。标准已经为评价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策略和检验的标准。关键是评价主体,包括教育督导部门、以及中小学自身的创造性应用和实践再探索。

二、课程与学校管理目标的达成

课程是一所学校里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学校的课程应该包括文化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隐性课程。文化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活动课程包括阳光体育、大型活动、兴趣小组、学生社团活动、学生会(团委)等学生团体组织的自主活动;实践活动、隐性课程包括除了上述几类课程,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资源、环境、学校的文化建设、家校社会一体化等。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是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也是对学校进行管理与评价的核心依据和根本标准,因此课程是学校管理目标达成的主要载体,是考量学校管理目标是否达成的最主要依据。
学校管理改革进入深水区,根本理念就是变实施教学管理为实施课程领导。也就是要将“国家管理课程、地方管理课程、学校管理课程”整合为一体的实施系统型态。学校不是被动的课程执行者,而是在教育活动中能动员全体教育主客体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各种角色参与课程的创生、开发、设计、实施等活动,统领、指引、带动、引发一个课程共同体或成员在课程发展与变革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课程管理创新的探索

2011年上半年江苏省教育厅启动创建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我们抓住机遇,申报的“生物多样性探究”被批准列为江苏省普通高中首批课程基地。其后,我校在基地建设方面大胆进行实践、探索与创新,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1. 项目创意——变革教学行为

依托课程基地,浸润科学文化,转变生物教学行为,实现课程管理创新。生物多样性探究课程基地的建立,旨在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变革教与学行为方式、融合生物科学文化的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学习快乐感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1)核心理念:“尊重每一位学生,激活每一位学生,成就每一位学生”是课程基地的核心理念。在实践体验中“推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基地的价值所在。
(2)目标追求:
总体要求:通过建立“生物多样性探究”省级课程基地,创建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环境,突出核心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建设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互动平台,开发丰富而又有特色的课程资源,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中心,形成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途径。激发学生生物学习的情趣,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方式,传播科学文化,提升生物素养,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基地建设目标:省级基地,国家水平。
基地功能定位:“三个推动”
推动学校发展: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符合学校特点的校本课程体系。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增强学生学习快乐感,推动学校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推动教师发展:推动教师素质提升,努力形成全国一流的生物教师团队;
推动学生发展:使论文导读:迪。一是改革需要理念创新,强化落实标准,要科学谋划。标准不是教条,标准更不是天花板,落实标准完全有发挥的空间。二是改革要有突破口,强化落实标准,可以把课程作为突破口。因为课程管理创新是学校管理创新的核心工作。三是改革需要工作创新,强化落实标准,需要思维和工作机制的新调整,要把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转
每一位学生主动学习生物,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开阔学生视野,全面提升生物素养与文化素养;回归生活,关注生物应用;推动生物英才教育。
(3)文化设计:
为了提升生物课程基地的文化品位,除了大力营造整个校园空间适合生物多样性探究的资源环境和文化氛围,我们还专门为“体验中心”、“探究中心”设计了有独特文化内涵的标识、标志性工程。
(4)创新之处:
着力体现“十个结合”——与现行课程改革结合、与学校特色建设结合、与学校现有基础结合、与生物学科专业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面向全体与满足个性需求相结合、在校生与校友资源结合、中学与大学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
在基地建设工程中,除了邀请专家外,还发动老师、学生、校友共同参加,充分发挥群体的力量与智慧。

2. 初步成果——建成两种探索平台

课程基地的建设是一个全新的项目,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没有先例可循,一切都在探索之中前行。我们在专家引领、学习考察、专题研讨、制定方案、实施方案等基础上,初步完成了课程基地建设目标任务。
(1)已经建成的实物探索平台
四个探索实验室:2个多媒体显微实验室(1个网络版数码活动实验室、1个点播版数码活动实验室)、1个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1个分子生物学实验室。1个生物新课程标准实验室。1个生物技术实验室。1个生物模型制作室。1个达300平方米的玻璃日光温室。1个生物阅览室。通过杂志、通俗读物、电子图书、视频、博客等形式,呈现生物发展史、生物分类体系、生物文化、生物经典名题难题等内容。
(2)开发的软件平台
第一,网络平台资源库。依托校园网学习平台,设计“生物学习体验中心”网站,首页包括博览室、趣味室、探究室、实验室、校本课程、学生作品、资源中心、测评中心、答疑、论坛等。师生可上传相关资料和作品,同时方便校内外师生浏览、展示、交流等,充分发挥辐射、示范与引领作用。
第二,生物探究资源库。我校生物竞赛总教练陈允飞老师一人就完成了15个G的奥赛自主学习和探究教学课件,50万字的实验辅导资料,300多万字的内部复习资料。
第三,开发多种生物校本教材,包括《生物素质教育》、《生物奥赛校本教材》、《中学生物实验拓展》等;开设十多门生物多样性探索课程,包括校园植物多样性、校园绿色开花植物及果实、校园药用植物、校园鸟类行为观察、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湿地植物多样性探究、天平山植被、生物实验室培育、植物种植、奥赛生物、生物进化谱系等。
我们还将建设的生物多样性探索平台有:生物多样性污水处理系统、生物多样性标本陈列室、传感器实验室,以及周边各类有特色生物多样性资源的校外探索基地。
我校省级生物多样性探究课程基地的建立,悄然转变着我校师生的教与学的行为方式,原来课堂上单调乏味、接受性学习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被打破。以体验、探究生物多样性为基础,以STS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引的生物学科得到了整合。教师的水平得到了提升,他们依托课程基地注重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选择。我们结合我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进行科学文化熏陶,邀请名家开设生物讲座,提升学生的生物文化素养。同时,让学生借助课程基地资源,自主体验、自主探究、自主提升。另外鼓励学生参与课程基地建设,发动学生收集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文化素材,制作模型、网页、出板报等,成立魔方社、头脑风暴社、生物学习兴趣小组等有关学生社团,大力营造生物学习氛围。为了增强课程基地应用功能,平时我们要求老师课堂上增加学生的选择性、自主性和体验性,周末、节假日安排教师值班,近400名学生经常在体验中心活动,学生的学习方式走向多元化,学生课余时间喜欢在生物体验中心,观赏丰富多彩的展板、展品、视频、借助实物、模型、实验、玩具、电脑、图形等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参与游戏,合作学习、体验学习、探究学习、课题研究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推动了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校师生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成功培育了国家珍稀植物,包括紫楠木、孩儿莲、木荷花、天平古枫等。
省级生物多样性探究课程基地的建立,推动了我校生物学科和其他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如语文学科老师正在编写关于校园植物的古诗经典校本读物,物理化学等学科老师参照生物课程基地的建设,积极谋划科学教育体系的建设,同时为生物多样性课程基地的建设建言献策。我校的名师工作室以基地建设为核心,积极参与建设,他们以名师支撑基地,以基地成长教师,以教师发展推动学生的发展,将教研活动开展在基地,成果应用在基地,有效地推动骨干教师专业成长。
总之,生物多样性探究课程基地已经成为我校师生探索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重要载体,成为推动师生发展的重要平台。

四、对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的启迪

省级课程基地建设使我校的课程管理和学校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当然课程管理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生的学习策略。新课程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要求从现行大纲中以获得生物知识、技能和能力为首要目标转变为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学会应用生物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探究生物现象,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理由;形成用于探索用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生物知识以及基本的思想策略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然而生物多样性课程基地建设的实践作用远不止这些,它对我们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也有深刻的启迪。
一是改革需要理念创新,强化落实标准,要科学谋划。标准不是教条,标准更不是天花板,落实标准完全有发挥的空间。
二是改革要有突破口,强化落实标准,可以把课程作为突破口。因为课程管理创新是学校管理创新的核心工作。
三是改革需要工作创新,强化落实标准,需要思维和工作机制的新调整,要把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转化为适合各地、各校切实可行的操作策略和检验标准。
四是改革需要以人为本,强化落实标准,不能限于办学条件的改善,更要论文导读:五是改革需要时间,强化落实标准,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花时间和精力研究、实践,然后不断地检验和调整,直到达到标准、甚至超过标准。教育管理的最终目的也是“立人”,围绕课程基地建设,以文化人,以营造课堂生活为中心构建“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课程体系;以营造学校生活为中心构建“学校课程课堂化”“实践活动课程化”的课程体
体现学校内涵的提升,落实在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上。
五是改革需要时间,强化落实标准,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花时间和精力研究、实践,然后不断地检验和调整,直到达到标准、甚至超过标准。
教育管理的最终目的也是“立人”,围绕课程基地建设,以文化人,以营造课堂生活为中心构建“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课程体系;以营造学校生活为中心构建“学校课程课堂化”“实践活动课程化”的课程体系,使之成为学生的实践和习惯,从而影响和转变学生日常生活的态度和行为处事的方式,是课程管理创新之所在,也是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落实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