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教师参与校本管理教育变革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279 浏览:120540
论文导读:原文出自:中报教育网论文中心 www.zbjy.cn
摘要:传统作用上的学校管理模式及组织结构形式,对教师发展、教师职业生命价值的实现有诸多的不适宜和弊端。校本管理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教育模式。这种校本管理模式利用的是教师的优势,教师是与学生关系最近的专业人员,因此他们拥有做出这些决策的知识,并且对于决策制定过程的充分参与可以提高他们对执行所做出决策的承诺。增强教师在校本管理中的作用,可以极大的提高教学水平和学校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教师;校本管理;教育变革
【中图分类号】G420

1.传统作用上的学校管理模式

在我国,一般中小学基本上是校级组织(校长、书记办公室)——中层组织(工会、团支部、学生处、教务处、政教处、教研处、总务处)——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班主任为学校基层组织的管理模式。从当代社会转型背景来考察,这种组织结构形式对教师发展、教师职业生命价值的实现有诸多的不适宜和弊端(李继秀2008)。传统管理强调“服从性”、“计划性”、“统一性”,没有机会把教师投身于校管理体制中去,使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没有充分的调动起来。教师是决策被动的接受者,没有参与决策的机会与权利,只有执行决策的义务。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角色往往只是一名教职员工。他们的价值都是具有工具性—完成学校简单而明晰的教学工作任务。学校领导所关注的也只是既定目标如何实现及实现的程度,没有或很少与教师谈论、探讨如何解决学校的理由。校长负责制下的教代会制度也只是让部分教职工代表参与讨论诸于制度、发展规划、财务预算与解决等理由,其职能是监督,对学校事务的管理直接参与度很低,教师代表发挥不了变革实施者的作用。因此,教师对决策者的理解和体验都很虚幻。学校管理进行经验管理、单一的科学管理,这一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素质教育人才的培育观的需要(苗小兰2006)。

2.教师参与变革的学校管理模式

校本管理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教育模式,该模式的核心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学校自主发展的决策权从上级部门下放到学校,即“权责下移”。二是学校决策者应该对决策的彻底贯彻以及对结果的负责。三是校长、教职员工、学生及家长和社区都有权参与学校的决策。实施校本管理不仅校长转换角色,教师也要转换角色,依据学校的校情,充分发挥共同决策者的积极性、参与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前提下,对学校内部教师员工进行人事任用、课程设置、校本课程开发、财务运算、资源分配等方面自主决策,从而达到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的目的(黄忠东2005)。
这种校本管理模式利用的是教师的优势,教师是与学生关系最近的专业人员,因此他们拥有做出这些决策的知识,并且对于决策制定过程的充教师参与校本管理的教育变革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分参与可以提高他们对执行所做出决策的承诺,即认可度和支持度。参与,允许教职员工拥有更大的决策权也被认为可以导致更高的效率和效益。在这种教师参与校本管理的变革的情况下,教师在学校所扮演的角色就不再是较为被动的被咨询者,而是较为主动的决策者(祝溧2006)。教师参与的校本管理需要鼓励教师团结协作,在推动学生发展的同时,也要推动自身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应该主动参与决策、主动实施决策,主动承担决策后果。主动迎接教育教改带来的一切挑战,主动表达个人在教学及管理方面的愿望,主动开发校本课程和校本课程资源。
教师的责任由过去单一性的教育教学责任提升到参与决策责任,贯彻决策责任,决策后果的多个层面,这也非常有利于集中教师的智慧,调动广大教师在参与决策时用理性、科学的态度,在贯彻决策时用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决策的后果有预见、有自信。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直接承担者和教育变革的实施者,一切教育变革和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参与,而教师专业水平又直接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成败(李文志2008)。

3.调动教师参与校本管理的作用

现实中一些教师并没有充分发挥自己在课程开发与参与校本管理的作用,有的教师甚至放弃了“赋予”的这种权利,许多教师也会觉得校本管理制度事不关己,抱着对教育改革置之不理的态度,觉得参与学校管理对自己没什么好处,自己只是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不会去参与学校的其他管理项目(宋寒2006)。(刘放桐2000)书中曾提过课程专家施瓦布认为实践的课程哲学强调课程的终极目标是“实践兴趣”,即强调过程和行为自身目的,强调理解环境以便能与环境相互作用。以“技术兴趣”为指导,会使教师认为自己的专业水准不足以应付校本课程开发中所需要的技能要求和经验储备,因而产生的事不关己无所谓的态度或是灰心丧气的低估自己能力的一种表现。如果把课程的开发看作是实践建构的过程,注重“实践兴趣”,并调整为重在参与的心态,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参与热情。每间教室都是课堂的实验室,在教学过程中搜集教学资料,教师其实也扮演了实验者和研究者的双重角色。其次,适当的奖励性评价制度能够持续保持校本管理开发的兴趣与。教师是需要被持续鼓励的,物质上或精神上的鼓励都会激发教师的成功感与自豪感。在另一方面,学校要为教师搭建交流与对话的平台,积极宣传、推广教师的研究成果。这样广泛的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也能够推动教师的共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学校的教研成果,提高了学校的办学的整体水平(张瑞芳2010)。
参考文献
[1]黄忠东(2005):校本管理模式下的教师角色,《湖北教育》政务宣传,03期
[2]李文志(2008):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教研版,12期
[3]李继秀(2008):教师发展与学校组织变革创新,《教育研究》,03期
[4]刘放桐(2000):《新编现代西方哲学》,(页478)北京,人民出版社
[5]宋寒(2000):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弃权”到“执权”,《当代教育科学》,19期
[6]苗小兰(2006):人人参与自主管理和谐发展——实小青华分校教学工作室[J].《时代教育》24期
[7]熊梅,托中菲(2010):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与成长--以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为个案,《中国教师》,01期
[8]祝溧(2006):校本管理中的教师角色定位,《江西教育》,11期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scgllw/lw17078.html上一论文:浅论论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所得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