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科学发展观哲学内涵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104 浏览:32937
论文导读:
【摘 要】 从2003年总书记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到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到十八大上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成为一门新的科学理论,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对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则、历史唯物主义等内涵方面进行分析,认为科学发展观具有丰厚的哲学内涵,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摆在国人面前的重大理论理由、实践理由。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哲学内涵
发展观的基本理由是人与物的关系理由。据此,总体上可将发展观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物为中心的物本主义发展观;一类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发展观。不同的发展观在实践上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同的导向作用和发展结局。
长久以来,人们都坚持单一的经济增长的物本主义发展观: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把发展过程归结为单纯物质财富的增加过程,以经济指标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唯一标准。此为片面的发展观,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又造成了严重的危机和理由。这些危机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即自然危机、社会危机、人自身的危机。因此,在物本主义发展观的片面指导下,导致的是一个不健康的社会环境,是一种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发展。新时期,为了确保人类的健康、持续、全面发展,必须扬弃旧的发展观及其发展模式,确立新的发展观和相应的发展模式——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我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观点、新看法,具有丰富的哲学意涵。作为一种新思想、新观点,其形成、理论和基本内核,都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的基本精神。科学发展观是又一次解放思想的产物,体现了人在发展理由上的自我反思、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的创新精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主体规定性,展示了中国人执政理念的重大发展;科学发展观中“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核,象征着唯物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统一性。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理解其哲学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就应把握其哲学内涵。

一、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则的内涵

从世界观、策略论上看,唯物辩证法是观察、分析、解决发展理由的最根本的世界观和策略论,一定要从辩证思维方式出发解决好对发展的科学认识。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事物的一种运动状态,但又不是事物的一般的运动状态,而是特指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的前进性或上升性的运动变化,是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因此发展的实质就是事物辩证的运动过程。
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发展,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有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出现,这也是宇宙间普遍的发展规律。发展就是事物内部矛盾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的过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理由。科学的发展观,从根本上说就是发现矛盾、认识矛盾解决矛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说到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世界观、策略论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矛盾。
科学发展观强调必须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健全、合理、有效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进一步创造性地为我们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策略。可持续发展是讲连续性、有后续的发展,是要求保持内在后发力的发展。健康、正常的发展应当是持续的、内在的、有后劲的发展,科学的发展观最终目标就是可持续的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可以把人类社会结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社会存在;一部分叫社会意识。迄今为止,任何正常社会的发展都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物质发展是人类存活、发展的先决条件和基础,但又不是人类发展的全部内容。人既是物质实体又是精神主体,既有物质生命又有精神生命,既有物质需要又有精神追求。马克思说:“吃、喝、生殖等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机能。但是,如果加以抽象,使这些机能脱离人的其他活动领域并成为最后的和惟一的终极目的,那它们就是动物的机能。”[2]人类发展包括物质发展和社会发展,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方面建设。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与再生产。
物质生产和发展是基础和前提,但它只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忽视政治文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忽视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最终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超过8%,创造了世界奇迹。但与此同时,在社会、环境等多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牛文元认为,我国的GDP数字里有相当一部分是靠牺牲后代的机会获得的,他认为中国人均资源不多,生态环境先天脆弱。20多年来盛行的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扩张型经济增长方式,使得能源浪费大、环境破坏严重等理由日益凸显。我们的高增长中忽略了人和自然的良性互动,是以牺牲人与环境的和谐为代价,是以外在方式刻意追求的。
科学发展观是汲取世界各国发展经验,借鉴国外发展理论有益成果,他坚持以人为本,与“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和平发展。要求我们在发展中要一切以改善人的存活条件、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为转移,也就是说所有的发展归根结底都要着眼于人,着眼于对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以及自身发展需要的满足。把人的生命和生活始终放在第一位,关爱人的生命,改善人的存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是发展的第一要义。
坚持以人为本,还要求我们在发展中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作用,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能动性。因为广大人民群众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主体,而且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价值主体。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志说:“我们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我们是以占全论文导读:读物出版社,2005年版,第281页.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5页.《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4页.上一页12
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任何一种东西,必须能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才是好的东西。”[3]科学发展观把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目标,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让最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充分地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这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价值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

一、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根本原则。

科学发展观具有丰厚的哲学内涵,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重大的理论理由、实践理由。科学发展观在诸多方面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只有正确处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才能解决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进整个社会走上文明发展道路。我们深信,科学发展观研究与发展会随着我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而永葆活力。
参考文献:
[1]保持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保持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5年版,第281页.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5页.
[3]《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