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论家长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途径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812 浏览:19580
论文导读:很少与人交流,经常在封闭空间的孩子则表现的相对内向,害怕与人交往,这将不利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此外,家长要指导幼儿体验合作、分享之后自获得的快乐,在社会交往中幼儿将一些知识和行为准则内化为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发展成优秀的社会性品质。

(四)榜样示范,家规家范幼儿阶段具有“好奇、好问、好模仿”的年龄特点,“

摘要: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家长的教养方式、行为观念、家庭环境等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坚持正面教育和生活教育的原则基础上,家长通过教养,适度关爱,增加人际交往机会,自身榜样示范,努力家园合作等方式推动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关键词:家长;幼儿;社会性
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心理与教育研究表明,幼儿期个体社会性的发展与其将来社会往、行为、情绪情感、人格、个性、社会适应性以及学业成就、智力发展等密切相关。[1]社会性发展主要由社会认知、社会性情感和社会行为发展三部分组成。然而我们在幼儿生活中过多的注重幼儿社会认知和行为教育,缺少社会性情感的引导。现今部分幼儿在社会性发展中出现诸多理由,其理由固然基于幼儿神经系统和运动技能发展不成熟,但更多是幼儿生活环境的影响。家庭是幼儿阶段乃至一生中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家长的行为方式和观念对孩子行为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引导家长推动幼儿社会性发展,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一、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原则

对幼儿社会教育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坚持正面教育和生活教育原则,把握这一点也就掌握了培养幼儿良好个性行为的钥匙。

(一) 正面教育

实现正面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家长以积极的方式对幼儿提出要求,避开说幼儿难以理解的反话,创设良好家庭物质和精神环境给幼儿以向上的感染。家长对幼儿多纵向的比较而不是与其他幼儿的横向比较,看到自己孩子的进步。家庭应言行一致相互强化,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但是正面教育不是没有原则的赞赏,家长鼓励孩子具体好的行为,而不是一谓的贴上“聪明”等标签,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成功观。

(二) 生活教育

“尊重幼儿生活,将之视为幼教质量的核心,已成为当今世界幼儿教育的共同价值取向。”[2]幼儿生活中随处渗透着教育契机,家长榜样示范对周围人的关爱,多给予幼儿独立做事的机会,鼓励孩子与人交往,体会幼儿伤心、委屈等情感,请幼儿学会选择并勇敢承担……这一点一滴都是社会教育的良好教材,让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家长和幼儿共同成长。

二、家长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途径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好的家庭环境是幼儿良好个性、亲社会行为、心理理论、道德发展的土壤,家长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一) 教养,了解孩子

家庭中存在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型四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研究表明型教养方式更有利于幼儿独立性、积极性、自我评价的发展。父母对孩子应有威望但是不专断,允许孩子在相当宽的范围内自由的活动,但对于超出幼儿能力的应加以限制和保护,幼儿在自主能力发展的同时建立安全和信赖感。[3]家庭中要重视幼儿的要求,不能总认为“小孩不懂事”,应在家长和幼儿的交流中,倾听孩子的观点和理由并给予肯定或引导。同时,幼儿气质是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类,气质没有好坏之分,它可以直接作用于儿童社会性发展,也可通过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其产生间接影响。[4]家长应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指导,适用于别的孩子的教育方式不一定对自己孩子就有好的效果,真正走进孩子心灵,才能帮助幼儿更好的适应社会要求。

(二) 适度关爱,温馨气氛

家长要给予幼儿适度关爱,避开过度保护,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包办代替,可以让幼儿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现实中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中表现不一致,这和父母过度关爱和包办有很大关系。[5]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中幼儿1.5-4岁处于发展自主能力且4-6岁处于发展主动能力的关键阶段。孩子已经具有初步的自理能力和自信心、责任心,家长应该适当放手,在保障安全情况下尽可能发挥幼儿主动性。同时营造良好温馨的家庭气氛有利于幼儿形成积极稳定的情感,包括亲子关系和父母关系和睦。研究表明,形成安全依恋的亲子关系的儿童在与玩伴相处中表现更多积极、利他行为,而形成反抗焦虑型依恋的儿童出现更多攻击性等消极行为,生长在父母合居和父母关系和睦家庭的幼儿心理行为优的隶属度大。[6]因此保持温馨的家庭气氛,增加亲子互动时间、情感的投入,有利于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精神家园。

(三) 创设环境,增加交往

除了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家长还要积极的创造与其他人或事物接触的机会,在交往中促使幼儿逐步的体验和感受社会性行为和情感。“4-5岁的幼儿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点采择能力和自我制约力,这为其友好交往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7]家长经常带孩子出去游玩、亲近大自然,创设不同环境来扩大幼儿知识,积极引导幼儿乐于与人交谈,使用礼貌用语,可以认知社会交往的规则。相反很少与人交流,经常在封闭空间的孩子则表现的相对内向,害怕与人交往,这将不利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此外,家长要指导幼儿体验合作、分享之后自获得的快乐,在社会交往中幼儿将一些知识和行为准则内化为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发展成优秀的社会性品质。

(四) 榜样示范,家规家范

幼儿阶段具有“好奇、好问、好模仿”的年龄特点,“幼儿对周围人物的言行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模仿是社会化中很重要的学习方式与过程,越在个体发展的早期,榜样的影响作用越大。”[8]家长应充分认识自身榜样作用,用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模仿学习树立良好的典范。古代的家规家范,不仅是规范更多的是长辈们的榜样示范起到重大作用,这些优秀的品质会无形中影响孩子的社会性行为及抉择,也是家长留给后辈宝贵的精神财富。榜样作用不仅体现在礼仪、做事的示范中,还包括对幼儿情感认知和调控的指导。当幼儿出现不良情绪时,家长首先应指认出伤心、难过、生气的事情,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很理解我,再去帮助幼儿调节情绪。这为孩子提供理解他人情感的良好示范,有利于推动幼儿友好、互助行为,实现社会性情感的发展。
此外,幼儿园和家庭的观念和行为应趋于一致,保持家园对话,推动幼儿实现合作、助人、关爱等亲社会行为。当父母和教师的教育观念相矛盾时,幼儿未形成独立判断力,很容易形成攻击等论文导读:,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215-241.杨徐梅.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1(2):39-40.张榕芳.4-5岁幼儿气质、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1:25-29.陈琴.关注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中国德育,2010(6):87-91.左
反社会行为,不利于幼儿发展。
请家长努力用自己的言行推动幼儿社会性发展,也许我们的孩子不能在台上表演,但引导孩子在台下高兴的为别人鼓掌也是一种精彩。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8]庞丽娟,叶子,颜洁.论教师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1997(2):33-37.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215-241.
[3]杨徐梅.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1(2):39-40.
[4]张榕芳.4-5岁幼儿气质、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1:25-29.
[5][7]陈琴.关注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J].中国德育,2010(6):87-91.
[6]左本琴.3-4岁幼儿社会性发展及其与家庭环境的关联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