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不做“社会责任”,就会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888 浏览:14900
论文导读:
开栏语:从本期开始,本期设立“社会责任”栏目,致力于传播企业的社会责任观与企业天职的统一与互动,以及具体做法。它是一座桥梁,桥上
是:可持续地“负责任”。希望寻找、报道的过程里,我们能够发现越来越多这样的企业:它们有自己得以存活和成长的主营业务,有为所有利益
相关方负责的理念,有配套解决社会理由的模式,最关键的是有行动,以及可持续的成效。浩瀚的宇宙间,它们是烛光,你我可能都会被点亮。
航空公司应该不允许自己的飞机飞过战争国家的上空。
餐饮公司应该做好供应链的管理,即要选好供应商。
这些都属于CSR(企业社会责任)关注的领域。如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院长陈宏辉特别提醒,CSR经理人应该记住1990年——美国通过法律强调企业应维护利益相关方利益,这是一个重要转折点,代表美国企业管理从“股东至上”走向“关注利益相关方”。此后,欧美国家陆续提出关注利益相关方的标准,随之,上市公司要发布CSR报告。接着,它来到了中国。
当CSR越来越被关注的时候,各种巨头企业的另一面也映入眼帘,它们都在某一个环节卡在了CSR的标准之外,比如:三星、苹果、耐克、麦当劳等。当然也有好消息,英国最大的跨国商业零售商玛莎百货,其对供应商的审计工作,不久后将由供应商的企业社会价值观取代。要知道,玛莎百货有1600多个供应商,遍布5个国家。
那么,CSR在中国呢?
模式,决定企业社会责任前景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发起成立“黑苹果”公益性项目的袁岳,经常客串主持人。他有一个发现,一年120多场的论坛主持下来,与公益或者社会责任相关的,由原来的不到1%,已逐渐发展到现在的5%左右。他说,5%也不错了,这种变化已经能形象地展现出繁忙的商业和经济活动中,中国企业对于公益以及社会责任的关注度了。
但如此比例的关注度,与社会发展所面对的突出理由、社会需求相比较,依然杯水车薪。
中国经历了一个特殊的发展周期以后,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相应的“社会建设”由行政力量来主导的现象和理由,越来越凸显。据此,零点调查做的社会研究显示,中国老百姓普遍认为,以行政力量为主导的长期持续的社会建设是不行的,相反有些事情可能会更糟,因为“社会建设需要有很强的服务精神”,而此恰恰是中国行政力量所欠缺的。
那么,社会建设和社会服务的过程中,行政力量、非政府组织、企业应该各自扮演怎样的角色?又该如何发挥作用,以怎样的结构、怎样的形态协作?
公益项目外,同时也在做天使投资的袁岳说,他投资时更关注模式,只要一个模式能很好地、持续地解决社会理由,就是一个值得投资和关注的模式,社会责任领域也一样,每一个闪亮的人物和团队背后,更应该去关注其背后的模式,而不仅是他们高尚的品德或者成功的做法。
如中国企业发展之路曲折漫长一样,社会建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公众的CSR盲区
2003年时,作为媒体,《南方周末》率先开展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研,同时创造了全新的新闻形态。他们发现,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报道,不会受形势和时效的约束,同时又具有新闻性质,那就是没有企业拒绝被披露这类信息,而且具有双向沟通的效果,公众可以从中了解企业的责任状况,而企业也会查找自己的短板。与调研配套的是,大量学术背景的报告随之出炉,汇聚各方资源的活动也定期举办。“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年会”2014年时已是第六届,主要表彰在承担社会责任上表现突出的企业、公益组织、以及个人。
第六届的年会上,《南方周末》与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联合发布了《2013-2014年度中国CSR舆情报告》。报告显示,关乎CSR的六个指标,即企业的经济责任、产品和服务责任、劳工责任,环境责任,公益慈善责任和信息披露责任中,民众更关注公益责任,而这也往往造成一个误解:CSR即公益慈善。
同时,报告还显示,一线城市公众关注企业CSR的前三个维度是:产品与服务的责任、环境责任、社会公益责任。在经济发展水平欠发达地区的二线城市,公众更多关注的是:产品与服务的责任、经济责任、劳工责任。
对于中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中的理由,报告得出的结论是:第一,企业对环保比较轻视;第二,企业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管理不是很重视,欺骗消费者的情况屡屡出现;第三,逃避税收和社保的缴费,已成为一些企业发自内心想逃避的责任;第四,缺少公共意识,对公众事业漠不关心,操作失范,想做好事,也花了钱,但因为本身技巧的理由出现出力不讨好的情况;第

五、国有企业官僚化和市场垄断;第六,缺少社会诚信。

企业和政府一样,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应起到社会示范的作用,如果企业一开始就缺少诚信,对社会有很强的负面影响。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将会越来越重要。那么,在社会责任方面,企业该如何把控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CSR人的尴尬
现在很多企业设立了企业社会责任部门,但有不同的部门表述和不同的归属。有的就叫CSR,有的叫“可持续发展”,有的叫“公关管理”,有的就叫“企业社会责任”,不过,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把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为管理对象、管理目标,加以制约和提升。能够将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具体落到实处,这不能不被认为是好现象。
不同企业,对于建设企业社会责任的团队有不同的做法,运营水平也不一样。慢慢地,很多企业都已形成了自己的运转模式。
同时,也有一个理由,负责企业社会责任部门的人会非常尴尬。因为,什么叫企业社会责任呢?既不是HR也不是营销,感觉可有可无,公司里面其他专业人不做“社会责任”,就会死!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士认为他们最不专业,和公司业务没有关系,很容易被边缘化。很多企业社会责任部门的人会说,我们真想为社会负责任,但是没有人为我们负责任。他们在企业内部会感到孤独,转而将解决孤独的希望放在了同行身上,希望能够建立共同网络,互相沟通。
他们形容自己是奔跑在CSR路上的阿甘。
但,未来我们会认识到,企业是社会的组织,它要与社会连接,企业的CSR部门是非常重要的连接口。而人们应该越来越习惯于把CSR看成是论文导读:
有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和专业价值的团队。
企业不做CSR会怎样?会死
目前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大集团、大企业的CSR,越来越光鲜,在人们眼中成了稀缺资源。但随着人们关注的层次越来越深,你会发现,有很多创业型企业的CSR做得很不错,它们甚至在成立伊始就从“解决社会理由”出发,在社会财富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并不是每个人都因为疯狂的财富需求去创业。同时也有一个发现,即很多中小型企业有CSR的想法,但不知道怎么去做。
这个社会从来不缺社会企业责任方面的信息,关键是是否拥有发现的眼睛。
健康的CSR存活业态应是:小型、创新的机构所做的贡献和大机构的贡献混合在一起,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希望。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公益传播研究所所长吴浣苓说:“十多年前我就开始在公司里倡导企业社会责任,那时更多是倡导公司个人的社会责任,慢慢地,思路越来越清晰,公民个人的社会责任和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哈佛商学院也有相关观点,现在的竞争不是对手把你打败,而是自己在不知不觉之中就被边缘化。每个企业只有与时俱进,履行好企业社会责任,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不止一家企业表示,企业内部CSR部门的人员和资源都在不断增加过程中,希望高质量的基金会迅速在中国成长起来,希望NGO在中国能够繁荣,希望与它们携手,发挥各自的核心优势。
也有企业认为,社会责任不应停留在只是做好事的阶段,而应是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最后要和政府、民间公益机构一起打造黄金三角的模式。
如同袁岳问一个企业创始人:“假定企业没有做社会责任会怎么样?会缺少什么?损失什么?或者会有什么不一样?”
回答说:会死。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