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454 浏览:22345
论文导读:在讲授《平面镜成像》一节时,教师先让学生对着镜子观察,问发现什么?同学们都说看到一个和自己一样的“人”,于是再问,如果大家往镜子后面观察会不会又看到一个“你”呢?同学们都说:没有。于是又问:为什么?大家想不想知道?这时教室内响起了一声回答:想。再如:在讲授《内能》一课时,先让学生双手对搓,问大家双手感觉到什么,学生
【摘 要】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利用生活体验创设理由情境──结合生活实践探究物理规律──借助生活实例理解物理规律”利用生活学物理,“利用课堂开展‘微型’社会探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理由──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科学素养──加强STS教育,开阔学生视野”密切学用联系,利用物理服务社会的教学模式。本文简要阐述的就是物理教学与生活科技和社会密切联系的重要性,重点论述如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关键词】生活实践 物理教学 生活物理化
新课程改革中,物理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改革措施以“学生学习联系生活实际”为重点。那么,物理新课程标准为何如此注重物理教学与生活科技和社会的密切联系呢?

一、合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新课

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在导入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材料。如果想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教师需要巧妙运用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寻。例如:在讲授《平面镜成像》一节时,教师先让学生对着镜子观察,问发现什么?同学们都说看到一个和自己一样的“人”,于是再问,如果大家往镜子后面观察会不会又看到一个“你”呢?同学们都说:没有。于是又问:为什么?大家想不想知道?这时教室内响起了一声回答:想。再如:在讲授《内能》一课时,先让学生双手对搓,问大家双手感觉到什么,学生都会说双手手掌发热,教师应该接着追问,为什么会发热,相信许多学生说不出所以然,处在这个阶段,教师就可以很自然地发问想不想知道为什么,大家也都说:想。这样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课,可以消除学生对物理知识的陌生感,从而对物理有一种亲近感,真正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并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去学习物理,可使整个学习过程更加活泼生动,并能充满生活气息,深化学生对物理的认识,唤起学生亲近物理的热情,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便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要想让学生学好物理首先要培养兴趣,在教学实践中,如果将物理定义看成枯燥的字句去死记硬背,学生丝毫不会感到兴趣和耐心;相反,将学生平时学习生活化万千的物理现象与课本上所学习的物理知识结合起来,能够运用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物理知识去认识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同学们就会兴趣昂然地学起物理。例如,太阳东升西落,繁星斗转星移,宇宙间万物在不停地运动着;清风徐徐吹来,海浪波涛滚滚,地球上的万物也在不停地运动着,这些运动各有什么特点?我们应如何来描述万物多姿多彩的运动人靠近高压输电线会有危险,为什么鸟儿站在高压线上却安然无恙?等等,这些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对学生来说司空见惯,同时也可以用物理学知识来解释,这些尚未被解释的物理学现象并一直困惑着他们。在课堂上,要多从社会实践中选取生活气息浓郁的素材,以便在不断了解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

三、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理由

学生在课堂上亲身实践物理知识,除了巩固学到的物理知识,还能保持学习物理的持续兴趣,因而应尽可能让学生积极地进行生活体验。
学习物理是为了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日常学习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理由的意识和能力,既能巩固知识和技能,又能懂得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例如,在“惯性”一节之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理由:如何理解运用物体的惯性,就可判断生鸡蛋和熟鸡蛋?学生积极思索,最终得出了理由所在:因为熟蛋被扭动时,转得顺利。生蛋被扭动时,只是蛋壳受力,而蛋白和蛋黄几乎未受力。由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可知,蛋白和蛋黄因惯性几乎停留不动。于是,蛋壳的转动就被蛋白拖慢了。类似生活小理由的解决,虽然有的实际作用不大,但是对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激发,自信心以及探究能力的培养,却有着非常的作用。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际背景的物理实践活动中。这样做不仅巩固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物理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物理的实践性。

四、让学生养成多观察,勤深思的习惯

物理知识的形成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学生在课后探究生活中的常见的物理现象,并学会深思,可加深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认识、理解,学会在生活中学习物理。例如:在学完凸面镜凹面镜时,让学生观察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学生都可看到是一面凸面镜,教师便让学生解释为什么汽车观后镜要用凸面镜?学生便知道这是利用凸面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实物的像较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同样的道理,可让学生观察解说为什么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面镜,其实它是利用凹面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成的。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深思,为学习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提供了初步的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1]制订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 4-5页
[2]重庆市陶行知研究会编写组 《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当代教育改革》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5月11-12页
[3]王新光 《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哈尔滨市 《中学物理》 2003年06期 4-5页
[4]张晓梅.物理与自然和生活[J],青海教育,2007(7).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rkxlw/lw3185.html上一论文:研讨社会管理创新的逻辑必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