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谈社会责任感实现路径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599 浏览:119030
论文导读:“社会责任感是对个体所履行义务,承担社会责任的自我意识,是对社会责任的自我意识和对社会责任的觉悟,是个人对行为的一种约束,也是对自身发展提出的要求”。情感作为与人交往的社会性的态度体验,将人所特有的情感表达过程与认识相联系,以内心深处对社会需要的态度为基础。综上所述,社会责任感是个人在社会生活过程中面
【摘 要】由于社会责任感缺失而导致大学生中恶性事件频繁发生,已经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大学生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其社会责任感的发展水平直接对社会的文明进步产生影响。在分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目前状况的基础之上,发现通过培养责任意识,完善个人素质;重视高校管理,发展服务学习;营造家庭环境,倡导感恩教育;规范媒体舆论,监管网络内容等措施,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责任意识
伴随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大环境被拜金主义、利益至上等消极思想充斥,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社会价值观,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如今的网络信息社会下不断被践踏,大学生道德缺失事件频繁发生,需要完善和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意识。

一、责任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作为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应该具有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高等学校的重要培养目标。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很多大学生自我中心凸显,责任意识淡漠,功利思想严重。因此 “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怎样培养大学生?”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理由。马克思曾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承担责着责任,即对国家、社会、集体、他人及自己的责任,这些责任制约着他们的生活。每个大学生都应该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承担的社会责任。而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已成为重要教育命题。
“责任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范畴,是融合社会角色与社会要求的情感状态,利用个体社会角色的自我认知,充分发挥自我价值。”认清楚个体责任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促使个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萌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情感状态,推动个体的道德素质发展。“社会责任感”作为个体的情感部分在社会生活中的反应,具有相互性、特定性、利他性特征。“社会责任感是个体对社会、国家热爱的深厚情感,是主动承担社会义务和责任的精神,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关注国计民生、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联系,为国家兴旺发达而奋斗。” 陈建华表示“社会责任感是对个体所履行义务,承担社会责任的自我意识,是对社会责任的自我意识和对社会责任的觉悟,是个人对行为的一种约束,也是对自身发展提出的要求” 。情感作为与人交往的社会性的态度体验,将人所特有的情感表达过程与认识相联系,以内心深处对社会需要的态度为基础。
综上所述,社会责任感是个人在社会生活过程中面对社会赋予的责任、自身对社会承担的责任的态度的情感反应。以主动担当的情感状态为依托,展现个体对社会的责任。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个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对社会的丑恶现象做出适时反应,坚定正义。社会责任感是个体在社会中立足的情感要素,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纽带,是推动个人道德品质发展的动力。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目前状况

目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还不够,造成道德缺失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大社会环境的急功近利也使得大学生不能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为了金钱和权利不惜任何代价。据有关部门对大学生“上大学生的目的”进行调查发现,“既为社会也为个人”占首位,“为了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仅占9.7%,“不太明确的”占10.5%。国对于上大学的目的被大环境下的利益所驱使,偏离原有的教育方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亟需加强。与此同时,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也曾对北京地区大学生求职就业过程中的签约和违约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实现路径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理由调查发现,有16.3%的毕业生有过违约行为。除了大学生个体责任意识淡薄,还包括学生知行不一,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惜任何代价。《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目前状况调差及策略研究》课题组项目对1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当问及如何看待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理由”时,83.4%的学生认为人人有责,30.6%的学生关注环境污染,只有20.2%的学生身体力行保护环境,73.6%的学生承认自己有过污染环境的行为从过往的文献中可以得知,很多大学生表面上把自己的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联,当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真正发生冲突时,大多数学生会优先考虑保存个人利益,牺牲国家利益,利益至上成为多数人的选择。责任意识淡薄、知行不一等理由影响着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除此之外,家庭溺爱、网络信息技术也给我国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带来阻碍。需要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探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实现路径。

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实现路径

(一)培养责任意识,完善个人品质

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道德之所以是道德,全在于具有自己履行了责任这样一种意识。”生活中个体拥有负责的意识后,将其内化,外显于行为,通过行为表现展现个体品质,但这种意识在现今大学生中普遍缺乏,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需要责任意识的培养,因为“责任是主体主观诉求,自觉性是主体其最本质的特征。”主体以自觉实现自身的诉求,达到个人品质的塑造。社会责任感作为积极社会意识对社会能动的情感反应,指导个体社会行为,对社会事务认真负责。培养学生责任意识,除了对其自觉性的内外作用,还包括对社会、家庭、他人的责任认识的强化,发挥个体社会价值。大学生作为社会人,体现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应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如果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薄,那么当其面对突发社会事件时,容易表现得态度冷漠,缺乏同情心,事不关己。例如,药家鑫因交通肇事造成受害者重伤,害怕日后与其纠缠,举刀残忍杀害受害者,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过分关注自身利益,造成悲剧发生。大学优良的道德品质需要在生活中养成,培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从源头上解决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情感缺失,利用积极心态调节个人成长,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升的大学生责任意识不仅需要课堂学习理论知识,还要深入社会实践,论文导读:习课程供学生选修,同时辅助“5.25心理健康节”、“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月”、“红色1+1”等志愿服务活动为学生提供“服务—学习“的机会,完善大学生们服务学习—知识的理论实,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三)营造家庭环境,倡导感恩教育父母被称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教育方式决定着孩子的个体发展。父母在孩子社会化过程中
在实践中体验并感受社会责任,从而提高自我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重视高校管理,发展服务学习

“服务性学习”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基础上,通过投身精心组织且能满足社区真正需要的服务活动将课程知识应用于社区服务,对服务经验进行结构化的反思。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阵地,有义务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发展推行“服务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面对高校日益严重的道德缺失理由,作为管理者理应加强管理,重视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以往高校教育偏重学生智力发展,突出学生应试能力培养,以分数衡量学生的优良,忽视道德实践教育,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埋下隐患。高校管理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相脱节,不利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服务性学习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丰富了责任教育的培养方式,采取课堂理论学习与社区服务结合的新型课程模式,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应用于社区服务过程,学生反思课程内容,实现社会责任的提升。高校重视创新管理,开设服务—学习课程供学生选修,同时辅助“5.25心理健康节”、“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月”、“红色1+1”等志愿服务活动为学生提供“服务—学习“的机会,完善大学生们服务学习—知识的理论实,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三)营造家庭环境,倡导感恩教育

父母被称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教育方式决定着孩子的个体发展。父母在孩子社会化过程中引导其社会责任的构建,教授生活的基本技能及做人准则。伴着孩子年龄增长,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理由,逐渐脱离对父母经验的汲取,从自身出发解决理由。可见,良好的家庭环境营造对大学生责任感内化有着重要作用。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被长辈溺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主、王子生活,童年时期过分关注学业,忽视感恩教育,形成父母对孩子关爱是应该的想法。感恩教育不仅包括对家庭的感恩,还包括对同辈群体的感恩。孩子们除了上学完成繁忙学业,多与图书、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做伴,长期的被动接受,导致其互动交流能力退化。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无感情互动的机器生活必定会造成孩子家庭责任的冷漠,形成淡薄的社会的责任意识。营造优良的家庭环境,感恩父母和社会,将感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规范 媒体舆论,监管网络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完善,网络媒体成为大学生信息获取主渠道。利用网络可以获取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信息:积极地信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而诸如富二代、官二代炫富,官员腐败等消极信息则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构建。网络本是人类沟通渠道,加快社会发展进步的助推器,但失范的网络内容影响着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腐蚀着学生的道德底线。主流媒体的舆论是误导青年学生,在没有进行核实具体情况下,非理性发表意见,扰乱正常社会秩序。制约网络内容,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的制定,从制度源头治理网络暴力,传播贴近学生生活,净化心灵的信息,利用人人网、微薄、微信等在学生生活中最为关注、使用平凡的沟通方式引导社会内容,构建制度规范的社会责任电子平台,吸引学生关注,培养健康、乐观、向上的大学生,实现网络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培养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近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329.
[2] 孙秀玲.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与重塑的理性深思[J].甘肃社会科学,2008(05):228-231.
[3] 陈锡敏.健全人格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J].高校理论战线,2005(11):49-51.
[4] 陈建华,高明.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01):95-97.
[5] 杨国安.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目前状况和培养途径分析[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9(02):48-49.
[6] 姜兵.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略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2008(11):34-35.
[7] 许海元.当代大学生生命责任意识目前状况及培养策略——基于大学生生命意识目前状况的调查[J].道德与文明,2009 (03):9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实现路径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6-99.
[8] [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57
[9] 蓝超英.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J].高教论坛,2007(03): 8-11.
[10] 周春梅.试论高职院校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3:108-110.
基金项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ZY1339)。
作者简介:王晓艳(1964- ),女,内蒙古赤峰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