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离异家庭子女网瘾症心理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213 浏览:144845
论文导读:感、价值感与自我认同,而无处不在的网络世界恰能提供这样的机会。2.家庭关系不良家庭关系对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完整家庭中的家庭关系主要包括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其中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决定家庭心理环境的性质。我国的离异家庭在前离异阶段,无一例外地经历过一段时间或冷或热、或文或武
摘 要: 离异家庭在家庭结构、家庭关系、教养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理由,导致子女更倾向于从网络虚拟世界寻求心理满足,从而引发网瘾症。正确认识家庭解体、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与媒介素养、弥补家庭的教育功能、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离异家庭子女网瘾症。
关键词: 离异家庭子女 网瘾症 心理学 分析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我国已婚男女在经济上越来越独立,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婚姻关系却越来越不稳固,离婚率年年攀升。根据国家民政部门的统计,我国离婚人数从1980年的27万对增长到2009年的246.8万对,从近五年情况看,离婚率年均增幅为7.65%。如此高的离婚率为社会带来了一个庞大而又特殊的群体——离异家庭子女,由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容易离异家庭子女网瘾症的心理学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发生心理与行为方面的理由,因此如何教育他们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理由之一。

一、离异家庭及网络成瘾含义

1.离异家庭

离异家庭是指因离婚致使仅有夫妻一方同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
父母离异往往会对未成年子女造成巨大的心理创伤,儿童心理学家李索克认为,对于孩子来说,这种创伤仅次于死亡。目前国内已有许多研究表明,离异家庭子女心理、行为理由的检出率比一般完整家庭高,如张志群(2004)的调查发现,单亲家庭儿童尤其是离异家庭儿童比完整家庭儿童有更多的抑郁症状,是潜在的心理、行为障碍高危人群;盖笑松等人(2007年)的研究统计表明,离异家庭子女在抑郁、交往不良、敌意性、违纪行为等方面与完整家庭子女存在显著差异。概括起来,离异家庭子女在情绪体验上倾向于消极,性格发展趋向于封闭,在社会适应中更容易表现出行为的失范或失控。

2.网络成瘾

现代医学、心理学、行为学的研究一致认为,成瘾现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药物成瘾,指由于反复使用某种药物而引起的一种周期性中毒状态;另一类是行为成瘾,它并不伴随药物的摄入,是一种无法制约不断反复的、影响个体正常社会生活的行为方式。
网络成瘾属于行为成瘾。1995年,美国心理学家Goldberg首先提出了网络成瘾的概念,指在无成瘾物质条件下的上网行为失控现象。十多年来,尽管学者们对这个概念有不同的解释,但基本上都认为这个概念包括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个体无法制约自己的网络使用行为,二是个体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功能因为上网而受到损害。
今天,儿童、青少年网瘾症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理由,国内外的众多研究表明,家庭因素是其罹患网瘾症的重要理由。

二、离异家庭存在的理由

心理学认为,个体行为理由的出现一般是家庭理由的折射或表现。在众多关于儿童、青少年理由行为的研究中,家庭一直都被证明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完整的家庭结构具有较为健全的教育功能、更和谐的家庭关系和夫妻互补的家庭教育方式,其子女更容易从家庭生活中获得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而离异家庭在以上三个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理由,无法满足子女正常的心理需求,致使子女转而从网络虚拟世界寻求满足,更容易形成网瘾症。

1.家庭解体损害了家庭的教育功能

父母在子女的成长中担当着别人无法替代的角色,如我国在“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文化下所形成的“严父慈母”模式就明确了父母各自的家庭教育责任:父亲通过高标准、严要求、重惩罚规范子女的行为和未来发展方向,母亲则通过嘘寒问暖、百般呵护使子女充分体会家庭的温暖与亲情。
现代西方心理学界对家庭教育功能也有充分认识,如弗洛伊德认为,亲子关系尤其是母亲与子女的关系是孩子未来社会关系的雏形;班杜拉认为,子女往往将同性别的父母作为自己性别认同的对象,并以此帮助自己完成性别角色社会化;罗杰斯认为,孩子主要从父母的肯定、鼓励中获得自我肯定并进一步获得自我的价值感与成就感。
家庭解体损害了家庭的教育功能,对于尚未完成社会化的未成年人来说,父母离异之时,自己失去的不仅是某方面的亲情,还可能是认同对象或精神支持,势必要在无所适从、迷茫恐慌、孤独封闭中寻找新的寄托,弥补缺失的归属感、价值感与自我认同,而无处不在的网络世界恰能提供这样的机会。

2.家庭关系不良

家庭关系对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完整家庭中的家庭关系主要包括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其中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决定家庭心理环境的性质。我国的离异家庭在前离异阶段,无一例外地经历过一段时间或冷或热、或文或武的“夫妻战争”,由此造成的家庭气氛或紧张压抑、冷漠敌意,或剑拔弩张、一触即发,有些夫妻还会迁怒于子女,让子女长期体验严重的恐惧感与不安全感;离异之后,即使是为了孩子,前夫妻双方也很难心平气和地往来,“战争”从婚内延续到婚外;还有部分家长对家庭破裂不能正确归因,在子女教育上出现偏激的言语和行为,危害了子女与另一方家长的亲子关系,同时使子女对自己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
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发现,亲子关系不良是导致子女网络成瘾的直接理由。亲子关系更多的时候通过父母的教养方式表现出来,详见下个理由的论述。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分别是儿童、青少年时期主导性的需要,家庭关系正是满足子女这些心理需要的重要的、无形的“场”,当不良的家庭关系无法履行这些职责时,网络虚拟世界里的交往、恋爱、游戏等就乘虚而入取代了家庭关系场,为儿童、青少年体验安全感、归属感、自尊感提供了空间,尽管这些体验不可能在现实世界真实存在,但这种美妙的感觉仍然会强烈吸引离异家庭子女深陷其中无力自拔。

3.离异家庭教育方式失误

已有研究表明,未成年人网络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我国大多数父母本就缺乏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和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存在一定偏差,夫妻离异、家庭解体又加剧了这种偏差,致使离异家庭在子女教育方式上常常出现如下失误:失误一:离异家长在离异过程中感到委屈、愤怒或被遗弃,将扬眉吐气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对子女的要求过高、过严,加重了子女的心理负担;当子女达不到要论文导读:为生计奔波,缺少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的时间,无暇顾及子女的心理需求,甚至面对子女的心理、行为理由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加剧了子女的孤独感与失落感。这些离异家庭教育上的失误剥夺了其子女满足正常心理需求的机会,同时使亲子关系逐渐疏离。网络游戏、网络交往和网络上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正好能够帮助离异家庭子女宣泄情绪、
求时或者严惩重罚,或者自怨自艾,强化了子女的恐惧感、内疚感与挫败感。
失误二:离异家长无法正确面对家庭破裂,情绪抑郁、烦躁或怨恨,行为失控、自暴自弃,对子女漠然视之、放任自流,加剧了子女的被遗弃感与无价值感。
失误三:家庭解体后经济收入减少,家长为生计奔波,缺少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的时间,无暇顾及子女的心理需求,甚至面对子女的心理、行为理由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加剧了子女的孤独感与失落感。
这些离异家庭教育上的失误剥夺了其子女满足正常心理需求的机会,同时使亲子关系逐渐疏离。网络游戏、网络交往和网络上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正好能够帮助离异家庭子女宣泄情绪、忘却烦恼、交流思想、感受快乐、体验成功,网络世界与现实家庭之间如此强烈的反差自然让儿童、青少年“一网情深”、流连忘返。
失误四:部分离异家长片面夸大了夫妻离异对子女的心理伤害,面对子女极度愧疚与自责,强烈的补偿心理让他们对子女在物质上百依百顺,精神上宠溺放任,完全没有监督与约束,儿童、青少年的自控能力与辨别是非能力不足,根本无法抵制网络世界的诱惑,很容易沉迷其中形成网瘾。

4.离异家庭面对更大的社会压力

我国有几千年封建文化的积淀,非常重视家庭结构的完整与稳定,即使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离异还是会招来一些微词。面对离异家庭的子女,有些人毫无顾忌地猜测、议论,有些人毫不掩饰地表现出鄙视或者怜悯,严重打击了心理敏感又脆弱的孩子的自尊心;如果离异家庭的生活水平下降,当其子女将自己与同伴群体比较时就会认为,无论在情感上还是物质上自己都严重匮乏、低人一等,于是自惭形秽、离群索居。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匿名性可以帮助离异家庭子女隐藏真实自我,暂时满足各种心理需求。
三、策略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离异家庭子女无法从家庭中获得安全感、归属感、认同感与成就感,无法满足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是其沉溺网络形成网瘾的主要理由,因此,预防和治疗离异家庭子女网瘾症,家长责无旁贷。尽管家庭已经解体,但为了子女的健康成长,前夫妻双方还是要主动学习、积极配合、想方设法提高子女对离异家庭、离异父母的满意度。

1.家长要引导子女正确认识家庭解体

离异家庭数量逐年增加是社会发展的副产品,个人无法抗拒,家长要尽量发掘离异事实的积极作用,削弱其消极作用。如对于子女的成长来说,归于宁静的家庭心理环境与暗流涌动、硝烟四起相比,前者自然是更好的选择;用实际行动向子女证明,父母离异是父母自己的选择,子女永远都是离异父母共同关爱的孩子,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家庭解体对子女的归属感、价值感和自我认同的伤害程度。

2.通过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弥补受损的家庭教育功能

孩子的教育责任需要父母双方共同承担,夫妻离异之后,未同子女一起生活的家长不能推卸抚养与教育子女的责任,仅从血缘和亲情的角度考虑,也应当继续从物质和精神上关心子女,让他们认识到尽管家庭破裂,但父母对自己的爱依然完整。
离异夫妻都应主动学习,掌握儿童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经常与子女交流沟通,了解子女所知、所感、所想和所行,了解子女成长的心路历程;对于孩子正常的心理需求应给予适当满足;多一些肯定与鼓励,适当运用建设性惩罚,给子女提供更多的感受被爱、感受幸福、感受成功的机会。
与子女共同生活的离异家长切忌将怨恨转移到子女身上或传递给子女,允许前任与孩子的往来与交流是弥合孩子情感创伤的有效策略。离异夫妻应该认识到,有形的家庭可以解体,无形的家庭教育功能却可以延续,只要处理得当,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弥补离异家庭的家庭教育功能。

3.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对于离异家庭来说,亲子关系是家庭关系的唯一内容。如果家长在子女教育过程中能够理性地运用宽严相济的科学策略,则既不娇宠放任,又不失温暖呵护,子女的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等在现实的亲子关系中就得到满足,自然不会寻求网络虚拟世界的满足,不易形成网瘾。

4.提高家长的媒介素养

英国一项媒介素养研究结果表明,家长的媒介素养水平(包括家长对新媒体的认识、操作能力、经验、对信息的甄别等方面)直接影响子女媒介素养的发展。如果离异家庭子女经常使用网络,家长就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水平,力争成为子女媒介素养发展中的助力。未成年人的自控能力毕竟有限,对于上网时间、地点、内容等理由,家长应与子女协商然后给予一些限制;对于不良网站与信息,家长要有所提防,可以采取一定的强制手段予以屏蔽,同时采取适当的方式与子女讨论交流,帮助子女提高对网瘾症的认识、对网络不良信息的甄别和抵御能力。
与完整家庭相比,离异家庭确实存在更多理由,成为导致子女网瘾症的主要理由。如果离离异家庭子女网瘾症的心理学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异父母能够充分认识到家庭对子女的重要作用,尽量避开家庭解体对子女造成的伤害,通过恰当的方式满足子女的正常心理需要,就能有效预防和治疗离异家庭子女的网瘾症,避开子女其他心理、行为理由的发生。有些离异家庭子女比完整家庭子女更成熟、更优秀就是例证。
参考文献:
[1]张志群,郭兰婷.单亲家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5):598-599.
[2]盖笑松,赵晓杰,张向葵.父母离异对子女心理发展的影响:计票式文献分析途径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7,6:1392-1396.
[3]Goldberg I.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http://.addiction.html,1995.
[4]彭阳,周世杰.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4):418-419.
[5]孙志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理由、危害及应采取的策略[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1,1:135-138.
本论文为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立项课题《离异家庭子女心理与行为教育研究》(课题批准号SGH0902132)的研究成果之一。